穿越古代做夫子 第24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个想法是他一直以来都存在心底的,只是以前时机还不成熟,所以他也就没有透露出来。现在漳州府的一切都走上了正轨,再加上今年乡试漳州府的成绩出众,他就顺势把这件事情提了出来。
  如今漳州府提学司的上上下下对楚辞是一百个服气,自他来了,漳州府可以说是换了一片新天地。现在他无论想要做什么,他们都是一百个支持,再没有反对的声音。
  只不过这一次,毕竟事关重大,他们虽然对楚辞很信任,但心里还是有些迟疑的。楚辞看着他们的表情,心里也明白这事有些难度。
  说好听点是革新,说难听点就是篡改圣人之书,放在一些卫道士眼里,这是十恶不赦的事情。
  “大家有什么意见可以畅所欲言,大家都赞同的意见,楚某也不会反对。”毕竟这个编写组还得由这些人来当,如果他们不同意的话,那楚辞也不会固执己见。
  “楚大人,这……那些书不是好好的吗?为什么非要重新编写什么教科书呢?”有一位老大人站了起来,他姓年,自当官以来,一直都在漳州府任职,这两年年岁渐大,便来了提学司做些整理书籍的工作,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但这老头的影响力还是有一些的,他这会一说话,大家就不自觉地安静下来,想看看楚辞会怎么回复他。
  “年大人,楚某想要重新编写教科书的原因有几条,一是,去芜存菁。想必大家也都明白,古人编纂的书籍虽好,但里面也不乏一些糟粕。初入蒙学的幼童还不能明辨是非,让他们学习这种东西有害无益,还不如就此删去。再者,不合时宜。古人之书,针对的自然是他们那时候的人,咱们现在无论法理人情,都与古时有很大的差异,学生们学了里面的一些东西,反落个不伦不类,又有何意义呢?”
  “第三,目前光是蒙学除了《三百千》外,还有《弟子规》、《增广贤文》、《幼学琼林》、《渔翁对韵》等十余本书,其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有重合,不若将他们整合放在一处,学子们学习起来也更加方便,记忆也能更加深刻。”
  楚辞的辩才无人能及,便是刚刚还觉得有些不妥当的听到他这席话,也觉得确实挺有道理的。
  楚辞见众人态度有所松动,便抛下了最有说服力的一个理由:“难道众位不想在史书上留名吗?”
  大家的视线一下子就聚焦在了楚辞身上,由此可见,大部分文人都逃不开名声的束缚。自古政客争权,商人逐利,对于他们这些文人来说,钱权虽也好,但并非他们最想要的,比起权霸一方,他们更喜欢青史留名。这也是为什么,御史台那些人总是以撞柱威胁帝王。
  第383章 算学
  青史留名的诱惑实在太大, 提学司的官员们在认真思考之后,举手表决了这件事。结果很喜人,除了两个顾虑太多弃权的, 几乎算是全票通过的。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了,时间又不等人,所以楚辞就开始着手安排这件事。当然, 他在安排工作之前,还写了一份公牍往上递。他毕竟只是一府提学, 上面还有两位顶头上司, 不事先通知他们一声还真不太好。如果以后让他们在别人口中得知了, 楚辞就要落个目中无人的名声了。
  齐鲁直一如既往地不喜欢楚辞,对于他呈上来的公牍只粗粗看了几眼,然后评论了一句“异想天开”,便丢在一边不理会了。杜玉却不同,他仔细地看过公牍后, 便直接简装出行,来到了漳州府。
  他到时, 楚辞正在给大家开会, 听到门房报说门口有一老者请见, 不由心生疑惑。再听完他的形容后,楚辞心中大概了解了来人的身份, 便暂停会议, 亲自到门口相迎。
  提学司大门外,杜玉正负手抬头, 目不转睛地盯着提学司大门两旁贴着的对联,上面用一种笔法犀利,形态瘦长的字体书着“书山有路唯勤是径, 学海无涯以苦作舟”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化用了诗词,由学子自勉变成了苦口婆心的劝慰,贴在提学司门口倒也适用。
  当然,杜玉观察的并不是内容,而是这种独特的字体,早就听人说楚辞写得一手好字,如今看来他人倒没有夸大。
  “杜大人,您来了怎么不先知会一声?倒显得我们怠慢了,还请大人不要见怪。”楚辞和杜玉志趣相投,如今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字箴言还挂在杜玉的书房里呢,所以楚辞和他说话时,也不会太拘束。
  杜玉笑了:“本就无事,何苦劳动地方官员来回奔波呢?”如果把他的职位和现代做对比,那就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到市里巡查,地方官员是要亲自接待陪席的。
  楚辞也笑了笑,这老头就带了一个下人过来,看来是真没打算惊动别人。而且他一来就直奔提学司衙门了,想必是冲着前几日他呈上的公牍来的。
  果然不出楚辞所料,还没等走到他的书房里,杜玉就开门见山,表示想要听一听楚辞为编写教科书制定的具体的章程。
  这事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再加上会议室里还有一群人,所以楚辞干脆就没进书房,带着杜玉拐了个弯,直接来到了会议室里。
  这些官员们本还在讨论,突然看见他们提学带着一个老头走了进来。等他们看清楚这个老头的长相,立刻就慌了,怎么正提学大人会突然莅临漳州府,难不成是想明察暗访,看看他们有没有认真办差?
  大家心中思绪万千,但行礼的动作却仿佛事先说好了一样,看起来特别整齐划一。
  杜玉笑呵呵地让他们免礼,然后又说,他今日到来是为了求教的,大家不必如此拘束,就当没他这个人就行了。说着,便在前排找了个位置坐下,等着听楚辞说话。
  其他人见状,也一个个的都正襟危坐,把会议室的气氛弄得十分严肃。楚辞于众目睽睽之下独自站在上方,心里竟突然生出了点压力来。
  他刚想说话,却见杜玉突然举起手:“楚大人,可否让他们也给老夫拿个空白本子过来?”他见众人桌前都有厚厚的一本,本子翻到了中间,看样子前面没少下功夫。
  他的诉求自然不能忽视,所以楚辞立刻示意外头的小厮去拿一套纸笔过来。杜玉看看自己的毛笔,又看看他们手上明显细小坚硬的木炭,脸上划过了一丝不解。
  这木炭其实就是炭笔,因为普通的木炭较脆,稍一用力便会弄断,所以楚辞找了很多会烧炭的人想办法,才用一种叫做铁木的树,烧制出了这种质地坚硬,不易折断的炭笔。平时用时未免弄脏手,只需在外面卷上一条草纸便可,模样和现代的铅笔看起来也差不多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