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做夫子 第276节(2 / 4)
随员看向楚辞,见他点头,才过去喊人。不一会儿,刚刚的学子便在随员的带领下过来了。
楚辞弯下腰询问清楚孩子的姓名后对那孩子说道:“李泽,待会这位夫子想问你几个问题,你认真回答就好,如果有不会的也不要紧,如实说就行了。”
李泽用力地点点头,然后看向何道员,一脸乐于接受挑战的表情。
何道员想起刚刚那条毛毛虫心中不忿,他装模作样地咳了一声,道:“听说你们的《三字经》也已学习过半,这样吧,你便从‘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开始背诵吧。”
何道员明为考校,实则意有所指,这句话的下一句是“教不严,师之惰”,意在嘲讽这里的夫子们误人子弟。
在场的其他人表情微变,被他明嘲暗讽的楚辞却不动声色,只是温声让那孩子往下背诵。
“教不严,师之惰……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后面的还没学到。”李泽张口就来,仿佛这内容已经刻在他的心里。当背完昨天所学的内容后,便很诚实地表示自己不会了。
何道员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有些愚钝的孩子竟能流利的背出来,他掩饰住自己的惊讶,然后又问:“可都会写了?”
李泽点点头:“会的。”说完,就捡了一根树枝在一旁的泥地上把最后背诵的那几句写了出来。他的字迹有些稚拙,但一笔一划都正确无误。
“你可知道这几句话的意思?”一旁站着的杨提学插嘴问道。
小胖子抬头看看他,回答道:“这几句话是说周朝衰落了,《诗经》也被冷落,于是孔老夫子便做《春秋》一书,隐喻对现实的褒贬,区分善良与邪恶。”
“褒贬各为何意?”
“褒就是夸奖,贬就是批评。”小胖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四诗是哪四诗?”
“有国风,有雅颂,号四诗,当讽咏。四诗就是《国风》、《大雅》、《小雅》和《颂》。”
“……”
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深入,在场的大人们惊讶地发现,眼前这个叫做李泽的孩子不仅对所学过的内容铭记于心,而且已经掌握了它们的意思。要知道,在他们的计划中,学习的第一年是读书背书与习字,待将它们完全掌握之后,再给他们讲解其意。
这边的孩子在学习了这么多东西的前提下,还提前将释义都学完了,这怎么能不让他们惊讶呢?
更让他们惊讶的还在后头,考完了《三字经》后,楚提学给这个孩子出了几道九章题,虽是最简单的加减,但数字却是成百上千的。他们手中没有算盘,只能在心里默默计算。这孩子拿着根小棍在泥地上划拉了一会,就把答案算了出来,和他们在心里算好的一模一样。
当李泽走后,这些大人们一时都还无法回过神。他们心中此时都有一个疑问,到底是因为这孩子实际上是个神童,还是县学所有孩子都达到了这个水平?
“不一定都能达到,但大部分的孩童和李泽是差不多的。”楚辞替他们解惑。
众人听后心中骇然,照这样学下去,岂不是漳州府人人得中童生?这样斐然的成绩,那时候,这南闽省还有其他人的立足之地吗?
第447章
参观完县学蒙童馆之后, 楚辞请他们在刚刚的那间客栈里吃饭。因为下午还有事,所以就没有叫酒。
这些大人走了一上午,此刻也有些累了, 吃饭比平常还要香些。就有人见缝插针地拍了个马屁, 说漳州府不仅学风好,就连伙食都好,真是个好地方。
对于这种话, 楚辞都是礼貌一笑, 他也不多说什么,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不是?
其实今天这桌席面走的是公费, 一桌仅能报销二两银子, 因为没叫酒,菜色比以前的要好些, 但和这些大人们平时吃的,肯定是有差距的。
公费报销的规格是楚辞定的, 防的就是某些人公费贪污, 吃拿卡要。当然, 若是有人在这二两的基础上, 既能招呼好来客,不让人说提学司小气,又能从中抠出钱来的, 楚辞也不会再过问一声, 这都是自己的本事。所以,如何寻找那些物美价廉上档次, 做菜有好吃的酒楼客栈,也是提学司官员们的一项必备技能。
吃过饭,各人稍作休息, 便又坐上马车,跟随楚辞去了乡下的一所学堂。这学堂是楚辞关闭了几所村里的私塾后合并成的,如今里头有八十九个在读孩童。
按照安排,他们也是先听了一堂课。这堂课正好是语文,讲得是《三字经》后面的内容。 ↑返回顶部↑
楚辞弯下腰询问清楚孩子的姓名后对那孩子说道:“李泽,待会这位夫子想问你几个问题,你认真回答就好,如果有不会的也不要紧,如实说就行了。”
李泽用力地点点头,然后看向何道员,一脸乐于接受挑战的表情。
何道员想起刚刚那条毛毛虫心中不忿,他装模作样地咳了一声,道:“听说你们的《三字经》也已学习过半,这样吧,你便从‘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开始背诵吧。”
何道员明为考校,实则意有所指,这句话的下一句是“教不严,师之惰”,意在嘲讽这里的夫子们误人子弟。
在场的其他人表情微变,被他明嘲暗讽的楚辞却不动声色,只是温声让那孩子往下背诵。
“教不严,师之惰……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后面的还没学到。”李泽张口就来,仿佛这内容已经刻在他的心里。当背完昨天所学的内容后,便很诚实地表示自己不会了。
何道员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有些愚钝的孩子竟能流利的背出来,他掩饰住自己的惊讶,然后又问:“可都会写了?”
李泽点点头:“会的。”说完,就捡了一根树枝在一旁的泥地上把最后背诵的那几句写了出来。他的字迹有些稚拙,但一笔一划都正确无误。
“你可知道这几句话的意思?”一旁站着的杨提学插嘴问道。
小胖子抬头看看他,回答道:“这几句话是说周朝衰落了,《诗经》也被冷落,于是孔老夫子便做《春秋》一书,隐喻对现实的褒贬,区分善良与邪恶。”
“褒贬各为何意?”
“褒就是夸奖,贬就是批评。”小胖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四诗是哪四诗?”
“有国风,有雅颂,号四诗,当讽咏。四诗就是《国风》、《大雅》、《小雅》和《颂》。”
“……”
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深入,在场的大人们惊讶地发现,眼前这个叫做李泽的孩子不仅对所学过的内容铭记于心,而且已经掌握了它们的意思。要知道,在他们的计划中,学习的第一年是读书背书与习字,待将它们完全掌握之后,再给他们讲解其意。
这边的孩子在学习了这么多东西的前提下,还提前将释义都学完了,这怎么能不让他们惊讶呢?
更让他们惊讶的还在后头,考完了《三字经》后,楚提学给这个孩子出了几道九章题,虽是最简单的加减,但数字却是成百上千的。他们手中没有算盘,只能在心里默默计算。这孩子拿着根小棍在泥地上划拉了一会,就把答案算了出来,和他们在心里算好的一模一样。
当李泽走后,这些大人们一时都还无法回过神。他们心中此时都有一个疑问,到底是因为这孩子实际上是个神童,还是县学所有孩子都达到了这个水平?
“不一定都能达到,但大部分的孩童和李泽是差不多的。”楚辞替他们解惑。
众人听后心中骇然,照这样学下去,岂不是漳州府人人得中童生?这样斐然的成绩,那时候,这南闽省还有其他人的立足之地吗?
第447章
参观完县学蒙童馆之后, 楚辞请他们在刚刚的那间客栈里吃饭。因为下午还有事,所以就没有叫酒。
这些大人走了一上午,此刻也有些累了, 吃饭比平常还要香些。就有人见缝插针地拍了个马屁, 说漳州府不仅学风好,就连伙食都好,真是个好地方。
对于这种话, 楚辞都是礼貌一笑, 他也不多说什么,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不是?
其实今天这桌席面走的是公费, 一桌仅能报销二两银子, 因为没叫酒,菜色比以前的要好些, 但和这些大人们平时吃的,肯定是有差距的。
公费报销的规格是楚辞定的, 防的就是某些人公费贪污, 吃拿卡要。当然, 若是有人在这二两的基础上, 既能招呼好来客,不让人说提学司小气,又能从中抠出钱来的, 楚辞也不会再过问一声, 这都是自己的本事。所以,如何寻找那些物美价廉上档次, 做菜有好吃的酒楼客栈,也是提学司官员们的一项必备技能。
吃过饭,各人稍作休息, 便又坐上马车,跟随楚辞去了乡下的一所学堂。这学堂是楚辞关闭了几所村里的私塾后合并成的,如今里头有八十九个在读孩童。
按照安排,他们也是先听了一堂课。这堂课正好是语文,讲得是《三字经》后面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