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节(3 / 4)
“嗷呜?”小猎犬的鼻子很灵,刚刚因为阿秀带着几个人鱼贯而入,小家伙直接躲到了软塌后面,然而,等到那些书被堆放在一起之后,小猎犬再次闻到了熟悉的王思礼的气息,登时又兴奋了起来,甩着尾巴就奔向了阿秀,不停的甩着尾巴“汪呜”,似乎还颇有直接跳到书架上去的意思。
阿秀立刻迟疑的看向萧燕绥,萧燕绥虽然面不改色,却是直接命令道:“随便哪一本书给我,把小家伙也抱过来吧,别让它扑到书架上去。”
萧燕绥话音未落,有个动作麻利的仆从已经一把抱起飞扑到了书架前的小猎犬,将其捞起来送到了萧燕绥的手上。
阿秀也已经意识到,这些崭新的书籍,显然是最近才刚刚誊抄出来的,她随便取了一本后,将其送到了萧燕绥的手上。
萧燕绥一边挠了挠小猎犬的下巴,将其安抚下来,一边翻了翻手边这本书的内容,只消一眼,便认了出来,“是王思礼的字迹。”
下一瞬,萧燕绥的目光扫过堆在书架上的那些书,略微沉吟了片刻,出于投桃报李的想法,打算回头翻看那些书的时候,把自己可能感兴趣的一些图纸也翻新一份,然后送给王思礼好了。
被萧燕绥抱起来的小猎犬,也竖起身子,前爪搭在桌案上,朝着萧燕绥手里那本书嗅了嗅,然后愉快的“汪汪”了两声。
因为这个位置正好对着窗户,小猎犬的叫声清晰的传了出去,霎时间,原本正在院子的窝里趴着的三只原住民,也闻声从窝里钻了出来,声调明显高了几分的“汪”了回来。
萧燕绥一抬头,就看见,自己养大的那三只毛绒绒的狗子干脆就直接要趴到窗户上来了。
萧燕绥:“……”
阿秀和其他那些婢女仆从:“……”
萧燕绥低头,心情复杂的看了小猎犬一眼。
她就是担心这小东西初来乍到,互相都还不熟悉,被家里的三只原住民排斥并且可能会按住揍一顿,所以才有意把它关在书房里的。
而且,不出意外的话,看这只小猎犬的骨架和爪子,等它长大之后战斗力应该也不俗,到了那个时候,估计就又会压着家里的土狗打了。
显然,萧燕绥的本意是好的,奈何,这个小家伙似乎一点都没有自己就要被三只狗联手揍了的危机感,闻到王思礼誊写过的书籍了,便有些忍不住的兴奋。
萧燕绥无奈,一把将小猎犬四处乱窜的脑袋轻轻的按下去,将其放在了其实也可以临时充当一下小窝的篮子里,同时提醒阿秀看好书房里的摆设,别让小家伙把她的书房给拆了。
至于她自己,却是起身走到了院子里,陪着家里的三只原住民玩丢球游戏去了,也免得它们更加敌视吸引了主人注意力的小猎犬。
当天晚上,萧嵩自然是设宴招待了王忠嗣派来送信的将士,言谈之间,两人不知不觉便聊到了数道边关重镇布防、以及如今那几位大权在握的节度使的问题上。
萧燕绥虽然坐在旁边,却并不怎么说话。萧嵩和那个叫做小五的将士闲聊,她便只是安安静静的听着,然后优哉游哉的自己吃饭,却并不发表任何意见。
说起王忠嗣,由于之前皇甫惟明和太子李亨的危机,他如今手握陇右、河西、河东三处重地,这也是萧燕绥之前就知道了的事情。王忠嗣虽然并不在长安城中,却绝对称得上是位高权重。
而后,他们两个又说起了西南、东南一带的两位节度使,自然也就提及了南诏因为王位更迭一事,眼看似有乱象将生的事情。
萧燕绥虽然出了耳朵认真听了,却也没太当回事,毕竟,这些事情距离她似乎很远,直到小五和萧嵩说着说着,话题又从大唐疆域的东南边陲,重新回到了和吐蕃、突厥两处接壤、可谓是危机四伏的西北之地。
然后,萧燕绥便听到,祖父萧嵩在话语间十分自然的提到了“安西四镇”这个说法,以及一个让她倍觉熟悉的名字,节度使“安禄山”。
安禄山毕竟是个历史人物,虽然名声很大,可是,对于萧燕绥这样一个纯粹的理科生而言,你和她说元素周期表,那是分分钟联想到一大堆的分子式,可是,说起历史名人,即便是耳熟能详的那种,她也只是对名字最熟悉,这个名字后面的意义,她得稍微思考一下,才能连贯起来。
就和当初在兴庆宫的宫宴上认出李白一样,短暂的停顿后,萧燕绥霍然间睁大了眼睛,甚至险些把自己给呛着。
“安、安禄山?”萧燕绥的声调不自觉的微微挑高,作为和安禄山捆绑出现的另一个关键词“安史之乱”,萧燕绥还是知道的。
事实上,“安史之乱”作为一个历史名词,这是萧燕绥初中学过的少量古代史里,难得印象还算深刻的一个,与它其名的还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少量几个词汇。
——当然了,萧燕绥的印象深刻,依然就只是局限于对“安史之乱”这个名词本身的印象上,顶多再加一个,每一本历史上上都会提到的一句“这是唐朝由盛变衰的转折点”。
至于“安史之乱”的具体背景、发生的具体时间、引发这一事件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问题,萧燕绥就完全不了解了。甚至于,就连“安史之乱”这个名词里面,“安”是安禄山,但是,“史”的具体名字,萧燕绥都是仔细想了想,才不太确定的拼凑出来了一个“史思明”的名字。
至于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人的具体身份,萧燕绥就又完全不清楚了…… ↑返回顶部↑
阿秀立刻迟疑的看向萧燕绥,萧燕绥虽然面不改色,却是直接命令道:“随便哪一本书给我,把小家伙也抱过来吧,别让它扑到书架上去。”
萧燕绥话音未落,有个动作麻利的仆从已经一把抱起飞扑到了书架前的小猎犬,将其捞起来送到了萧燕绥的手上。
阿秀也已经意识到,这些崭新的书籍,显然是最近才刚刚誊抄出来的,她随便取了一本后,将其送到了萧燕绥的手上。
萧燕绥一边挠了挠小猎犬的下巴,将其安抚下来,一边翻了翻手边这本书的内容,只消一眼,便认了出来,“是王思礼的字迹。”
下一瞬,萧燕绥的目光扫过堆在书架上的那些书,略微沉吟了片刻,出于投桃报李的想法,打算回头翻看那些书的时候,把自己可能感兴趣的一些图纸也翻新一份,然后送给王思礼好了。
被萧燕绥抱起来的小猎犬,也竖起身子,前爪搭在桌案上,朝着萧燕绥手里那本书嗅了嗅,然后愉快的“汪汪”了两声。
因为这个位置正好对着窗户,小猎犬的叫声清晰的传了出去,霎时间,原本正在院子的窝里趴着的三只原住民,也闻声从窝里钻了出来,声调明显高了几分的“汪”了回来。
萧燕绥一抬头,就看见,自己养大的那三只毛绒绒的狗子干脆就直接要趴到窗户上来了。
萧燕绥:“……”
阿秀和其他那些婢女仆从:“……”
萧燕绥低头,心情复杂的看了小猎犬一眼。
她就是担心这小东西初来乍到,互相都还不熟悉,被家里的三只原住民排斥并且可能会按住揍一顿,所以才有意把它关在书房里的。
而且,不出意外的话,看这只小猎犬的骨架和爪子,等它长大之后战斗力应该也不俗,到了那个时候,估计就又会压着家里的土狗打了。
显然,萧燕绥的本意是好的,奈何,这个小家伙似乎一点都没有自己就要被三只狗联手揍了的危机感,闻到王思礼誊写过的书籍了,便有些忍不住的兴奋。
萧燕绥无奈,一把将小猎犬四处乱窜的脑袋轻轻的按下去,将其放在了其实也可以临时充当一下小窝的篮子里,同时提醒阿秀看好书房里的摆设,别让小家伙把她的书房给拆了。
至于她自己,却是起身走到了院子里,陪着家里的三只原住民玩丢球游戏去了,也免得它们更加敌视吸引了主人注意力的小猎犬。
当天晚上,萧嵩自然是设宴招待了王忠嗣派来送信的将士,言谈之间,两人不知不觉便聊到了数道边关重镇布防、以及如今那几位大权在握的节度使的问题上。
萧燕绥虽然坐在旁边,却并不怎么说话。萧嵩和那个叫做小五的将士闲聊,她便只是安安静静的听着,然后优哉游哉的自己吃饭,却并不发表任何意见。
说起王忠嗣,由于之前皇甫惟明和太子李亨的危机,他如今手握陇右、河西、河东三处重地,这也是萧燕绥之前就知道了的事情。王忠嗣虽然并不在长安城中,却绝对称得上是位高权重。
而后,他们两个又说起了西南、东南一带的两位节度使,自然也就提及了南诏因为王位更迭一事,眼看似有乱象将生的事情。
萧燕绥虽然出了耳朵认真听了,却也没太当回事,毕竟,这些事情距离她似乎很远,直到小五和萧嵩说着说着,话题又从大唐疆域的东南边陲,重新回到了和吐蕃、突厥两处接壤、可谓是危机四伏的西北之地。
然后,萧燕绥便听到,祖父萧嵩在话语间十分自然的提到了“安西四镇”这个说法,以及一个让她倍觉熟悉的名字,节度使“安禄山”。
安禄山毕竟是个历史人物,虽然名声很大,可是,对于萧燕绥这样一个纯粹的理科生而言,你和她说元素周期表,那是分分钟联想到一大堆的分子式,可是,说起历史名人,即便是耳熟能详的那种,她也只是对名字最熟悉,这个名字后面的意义,她得稍微思考一下,才能连贯起来。
就和当初在兴庆宫的宫宴上认出李白一样,短暂的停顿后,萧燕绥霍然间睁大了眼睛,甚至险些把自己给呛着。
“安、安禄山?”萧燕绥的声调不自觉的微微挑高,作为和安禄山捆绑出现的另一个关键词“安史之乱”,萧燕绥还是知道的。
事实上,“安史之乱”作为一个历史名词,这是萧燕绥初中学过的少量古代史里,难得印象还算深刻的一个,与它其名的还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少量几个词汇。
——当然了,萧燕绥的印象深刻,依然就只是局限于对“安史之乱”这个名词本身的印象上,顶多再加一个,每一本历史上上都会提到的一句“这是唐朝由盛变衰的转折点”。
至于“安史之乱”的具体背景、发生的具体时间、引发这一事件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问题,萧燕绥就完全不了解了。甚至于,就连“安史之乱”这个名词里面,“安”是安禄山,但是,“史”的具体名字,萧燕绥都是仔细想了想,才不太确定的拼凑出来了一个“史思明”的名字。
至于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人的具体身份,萧燕绥就又完全不清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