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于雪一副“你懂的”的样子点了点头,说:“那就是了。她来一趟怎么可能不先买好了东西?这不定又是盯哪个不省油的灯去了呢。”
  上午的戏顺利过完,午休时间,司天美又风尘仆仆地回来了,给程梓月带了好多东西。等回了休息室,司天美特意把别人都支走,才掏出一小沓剧本放进她包包里,说:“这是《战心毒》的资料,千万别外传。我可是拼了半条老命争取来的。”
  程梓月捧着装着材料的小包,就像捧着圣旨一样,连连点头:“谢谢天美姐。”
  现在字数稍微富裕了点,司天美又对她这么好,她如果还一直沉默没礼貌,就太不合适了。
  话刚巧说到这,她很坦白地问道:“听说男主是周赫清,我担心……”
  “你知道周长宁的事儿了?”司天美的话稍有迟疑,明显有试探的情绪在:“白副总告诉你的?”
  白副总等于白木头,她愣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然后赶紧点了点头。
  “这倒没什么。是王莹自己干了理亏的事儿,周家就算有怨气也不敢撒在你头上。”司天美一提到这事儿,就好像散发出一身正气:“而且,男主是不是周赫清还没定下来。你看剧本就知道,男主是个颓废风老油条,他这个岁数的好演员可不少,不一定是他。你别想别的,做好准备等我通知。”
  “好。”程梓月点点头,心境也平和下来。
  “近期你要准备的就是跟《乱世》剧组去宣传的事儿了。我已经跟郑导打完招呼,大概下个月初就去录节目。我跟孙导商量了一下,你的曝光率不宜过大。现在袁可茵已经快臭了,成了群嘲,女主没什么看点,只靠秦颂远跟你博眼球。你得保持点神秘感,对收视率才有帮助。”司天美拍了拍她的肩膀,说:“把那首歌练好,唱完就走,才是上策。”
  不就是玩儿昙花一现嘛,程梓月明白她的意思,再次点头。
  一连两天,程梓月的戏排得满满的,都没得空准备这些,可自此也就再没看见那天跟着秦颂远的小助理。
  之后,总算有一个下午的空闲。她回了酒店锁好门,才跟做贼一样偷偷把资料从枕头底下拿出来细细看。看了一遍之后,她觉得自己都快窒息了:天了噜,这剧本也太厉害了,现代人真是强悍啊,这东西也能写?写出来也能拍?
  要搁到她那会儿,谁敢讲这样的话本子,恐怕就满门抄斩了吧……
  第62章 厉害了我的咖
  《战心毒》这整个故事有明暗两条线。明线讲了女主角萧雨辰从年轻气盛的重案组小女警因人事调动被抽调到缉毒大队、一点点接触到社会现实,由失意到适应,最后干出一番作为的故事。而暗线则写了缉毒大队原有的几个已经被社会磨平棱角、早已安于现状的老同志找回年轻时的热血抱负的过程。
  一件牵涉甚广的毒/品案,摆在年轻有为的重案组女警和“缉毒大队”老油条这两个人群面前,由两种人截然不同的反应和态度,深层次地剖析了人性。
  而男主角周争则是身处这两类人以外的灰色地带,每日浑浑噩噩虚耗生命、放弃自我的人。年轻时,他也如萧雨辰一样,是个年轻气盛、胸怀大志的警察。可一次卧底行动的失败、几次死里逃生导致的妻离子散,让他逐渐对缉毒这个事业感到沮丧,甚至因此而堕落。
  在办案遇到瓶颈、千头万绪理不尽,又被无休无尽的文案工作缠身之时,萧雨辰找到了昔日的办案精英周争,请求他指点迷津,却只碰了一鼻子灰。
  终于,周争被这个百折不挠的小丫头的韧劲儿所打动,与她一起破获大案,立下了大功。
  既有奇案,本片必定是洋溢着满满的悬疑色彩。而破案过程中,又少不了层层困难阻挠。剧情的层层推进中夹杂着激烈的枪战和人性的拉锯战,千丝万缕归为一处,结尾难免让人连连称奇。
  而这个带有尖锐社会矛盾与重大社会问题的敏感题材,时不时揭露体制内、执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针砭时弊,也让程梓月的兴趣被高高吊了起来。
  就算她选不上这个女主角,等电影上映以后,她也势必会去电影院支持一下的。
  一直到当晚,她洗漱完毕躺在床上,脑子里仍然在这个剧本的事情上转圈圈。司天美拿到了故事梗概,却有好几处环环相扣的疑点没有写明。这真让她迫不及待想去参加试镜,夺下女主角来看个痛快。
  《后宫之轮回》还在拍摄当中,她本不应该再去动其他剧本的脑筋,尤其是这两个剧本有着完全不同的题材和主题,更不应因想另一个而耽误了现在这个的拍摄。然而程梓月实在是忍不住,睡觉前躺在床上,就开启了模拟板块,想看一看许暮这个天才。
  她对许暮这个人很感兴趣。下午有空,她找了两个他的警匪片快进着看了看。他的片和经典的香港电影截然不同,是完全拍出了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出来。他取景常会选择破陋的胡同、拥挤的街道、繁忙的地铁站,甚至堆满游人垃圾的矮山。为的,就是显得真实。只有这样真实的布景,才能让他电影反映出的社会现实更加鲜明。
  甚至有一部电影里有这样一个场景:一正一邪、一警一匪搏斗之时,后面就是个破旧的公共厕所。厕所对面有几个小贩,惊恐地收拾着铁板鱿鱼的摊子。一个老婆婆弯着腰在捡地上的空瓶子想去卖钱,差一点被匪徒的刀伤到。
  冷漠、贫穷、低微,然而这才是真实。
  所以,程梓月对许暮并不是很急切地想去了解。她想慢慢地走近这个人。不是火急火燎地去和他合作,而摸清他的拍摄手法和对待演员的具体要求。相反,她想从远观开始,一点点地去观察,去研究,看看这个人的脑子里到底装了什么与众不同的东西。
  于是她仍旧选了自己最熟悉的一段《施公案》,却只给自己挑了一个没两个镜头的群演,而施公,她则挑了周赫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