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节(2 / 4)
想到这里,张掌柜又添了个念头:“我说谨元,成亲没那么简单的,不单要房舍,里头的家舍呢?还有,你给人家姑娘家里的聘礼给是备齐了?到时候,是不是得请乡里乡亲的过来喝个酒吃个宴?这一笔笔的,可都是钱呢!”
“不够吗?”孟秀才皱了皱眉头。
天赋过人不代表对金钱敏感。尤其双亲在世时,他只一门心思做学问,从不过问这些俗事。哪怕双亲离世后,他也有张掌柜帮衬着,一年卖个一两幅字画就足够他日常花用了。尤其最近这几年,周家也给了他很大帮助,别看只是给些米粮,帮他挑水砍柴,事实上对孟秀才而言,钱反而不算什么,这些俗事才叫他头大。
张掌柜见他上了勾,忙笑道:“也不是这么说的,富有富的过法,穷有穷的过法。你想想,若是有银子,你就可以买好一些的院子,聘礼之类的也能丰厚一些,叫人家姑娘家里人也面上有光。还有吃酒的事儿,穷人家给宾客吃白面馒头就是好客了,你愿意这样吗?咱们县城里,嫁闺女娶媳妇儿都爱去馆子里叫菜,很多馆子还帮着摆桌子收拾餐盘,多体面呢。”
“可体面是需要花钱的。”孟秀才若有所思的道。
这几年来,他其实没少跟老周家的人打交道,尤其是他的学生周三山。先前他还不清楚为何周三山总是喜欢穿长衫、用上好的书奁以及品质不错的文房四宝,如今却是忽的悟了。
一切都是为了体面。
其实,孟秀才知晓自己跟其他人有些不同。譬如,他可以在一盏茶时间里背诵出一本晦涩难懂的书籍,却无法区分衣料的不同。再譬如,他能轻而易举的通过触感和气味分辨出墨锭的产地、品相等等,却无法品尝出粗粮和细粮的区别。又或者,他也不清楚为何有人会为了所谓的体面付出极大的代价,明明那些都是不必要的东西。
不过,无法理解并不代表不尊重,这也是为何明明周三山一直都在瞎胡闹,他也从未制止的真实原因。
——我虽无法理解你,但我愿意尊重你的选择。
“他们家……应该是很讲究体面的。”孟秀才努力回想了一下,他不大清楚周家阿奶是什么人,毕竟俩人几乎没打过什么交道,至于周芸芸就更别提了,统共也就只见了两次面。不过,若是以周三山看待周家人的话,那就容易多了。
听到孟秀才这番话,张掌柜简直就比盛夏里喝了冰水都痛快,不过却也在心里懊恼着,咋就不在前几年就帮着相看个败家娘们给孟秀才呢?孟秀才是对钱财没概念,可一旦有需要,他还是愿意赚钱的,只要他想赚钱,那自己调职去府城不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懊恼归懊恼,帮着孟秀才解决眼前之事才是至关紧要的。
“体面人人都要,你随便去外头拉个人问问就知晓了,能过好日子,哪个愿意吃糠喝稀?尤其是女人,那本身就应该疼着宠着的。你看,你如今家里啥都没有,咋娶媳妇儿呢?叫人家父母长辈怎么放心呢?在家里是捧在手心里娇养的心肝肉儿,回头嫁给你却连一口肉都吃不上,你说人家能不心疼?”
眼见孟秀才似是被他说服了,张掌柜忙乘胜追击:“要不这样好了,我也托个大,做长辈不成,做你兄长总成吧?你告诉我,对方是哪家的人,回头我跟你嫂子一道儿去拜访一下人家。你别以为你只要清净就成,人家姑娘是咋想的?万一她想住的离闹市近一点儿呢?万一她喜欢城南不喜欢城北呢?这些还是提前问问清楚的好。”
孟秀才下意识的点了点头,回想起他娘生前好像也挺讲究这个的,以前还同他说过,将来若是他有出息了,就全家搬到县城去,还说要买个有大院子的宅子,里头要种上好些个花花草草,顶好在院子角落里能搭一个葡萄架子……
当下,孟秀才便向张掌柜拱了拱手:“是我的疏失,没想到这一点,多亏张兄提醒。”
“好说好说。那你倒是同我说说,是哪户人家?你们村的?”
“是,是我们村的周家。不过……”孟秀才略迟疑了一下,“我先前叫媒人去说亲,周家老太拿了一锭银子予我,叫我买了院子再来提亲。我婉拒了她的银子,不过她的要求我倒是记下了。”
张掌柜一头黑线:“呵呵,这位老太倒也实诚。无妨无妨,杨树村的周家嘛,我回头唤上我媳妇儿,再叫上我堂兄他们俩口子,一并去周家,你大可放宽心。”
孟秀才点了点头,其实他并没有什么不放心的,虽说不大理解很多人的作为,可他仅仅是不理解对方这么做的原因,至于目的他还是能够看透的。譬如那周家老太,明明是愿意将孙女嫁予他,却偏生婉拒了他,暗地里却又塞银子予他,这里头的弯弯绕绕,他到如今都没想明白,不过起码他知晓对方是乐意的。
“那一切就拜托张兄了。”
☆、105|52.1
第105章
大青山这一带,张姓乃是大族。
其具体表现为十里八乡有至少六成以上的人姓张,只是人数多了,相互之间也就不怎么亲近了,莫说那些个同族之人,便是还在五服内的,怕是也认不全。
南溪书局这位张掌柜,也是诸多张姓族人之一。不过因着他这一支很早就离开了乡下,到县城里讨生活,加上他虽不曾考取功名,可好歹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便是如今仅仅给南溪书局管理一个小小的分铺,每月的银米也不少,起码供养全家人是没问题的。至于他的兄弟几个,也多半属于小富,故而在族里颇有些名气。
同族同宗,再添上一句有本事,就足以叫族人另眼相看了,哪怕原本压根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亦无妨。
这不,到了约定好的腊月二十五,张掌柜唤上他媳妇儿并长子,以及两个老仆,赁了辆青布骡车往杨树村而去。
此次前往杨树村,除了去孟秀才处取约定好的书画外,再就是去他族兄那头问问情况。想着族兄是杨树村的里长,又是这一支的嫡系,想来打听的消息还是很容易的。彼时的张掌柜心头还欢喜得很,极力盼着孟秀才这门亲事能尽快完成,倒不是他有多惦记孟秀才,而是男子一旦成家立业,就必须担任起养家糊口的重责,到时还怕撂摊子不干吗? ↑返回顶部↑
“不够吗?”孟秀才皱了皱眉头。
天赋过人不代表对金钱敏感。尤其双亲在世时,他只一门心思做学问,从不过问这些俗事。哪怕双亲离世后,他也有张掌柜帮衬着,一年卖个一两幅字画就足够他日常花用了。尤其最近这几年,周家也给了他很大帮助,别看只是给些米粮,帮他挑水砍柴,事实上对孟秀才而言,钱反而不算什么,这些俗事才叫他头大。
张掌柜见他上了勾,忙笑道:“也不是这么说的,富有富的过法,穷有穷的过法。你想想,若是有银子,你就可以买好一些的院子,聘礼之类的也能丰厚一些,叫人家姑娘家里人也面上有光。还有吃酒的事儿,穷人家给宾客吃白面馒头就是好客了,你愿意这样吗?咱们县城里,嫁闺女娶媳妇儿都爱去馆子里叫菜,很多馆子还帮着摆桌子收拾餐盘,多体面呢。”
“可体面是需要花钱的。”孟秀才若有所思的道。
这几年来,他其实没少跟老周家的人打交道,尤其是他的学生周三山。先前他还不清楚为何周三山总是喜欢穿长衫、用上好的书奁以及品质不错的文房四宝,如今却是忽的悟了。
一切都是为了体面。
其实,孟秀才知晓自己跟其他人有些不同。譬如,他可以在一盏茶时间里背诵出一本晦涩难懂的书籍,却无法区分衣料的不同。再譬如,他能轻而易举的通过触感和气味分辨出墨锭的产地、品相等等,却无法品尝出粗粮和细粮的区别。又或者,他也不清楚为何有人会为了所谓的体面付出极大的代价,明明那些都是不必要的东西。
不过,无法理解并不代表不尊重,这也是为何明明周三山一直都在瞎胡闹,他也从未制止的真实原因。
——我虽无法理解你,但我愿意尊重你的选择。
“他们家……应该是很讲究体面的。”孟秀才努力回想了一下,他不大清楚周家阿奶是什么人,毕竟俩人几乎没打过什么交道,至于周芸芸就更别提了,统共也就只见了两次面。不过,若是以周三山看待周家人的话,那就容易多了。
听到孟秀才这番话,张掌柜简直就比盛夏里喝了冰水都痛快,不过却也在心里懊恼着,咋就不在前几年就帮着相看个败家娘们给孟秀才呢?孟秀才是对钱财没概念,可一旦有需要,他还是愿意赚钱的,只要他想赚钱,那自己调职去府城不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懊恼归懊恼,帮着孟秀才解决眼前之事才是至关紧要的。
“体面人人都要,你随便去外头拉个人问问就知晓了,能过好日子,哪个愿意吃糠喝稀?尤其是女人,那本身就应该疼着宠着的。你看,你如今家里啥都没有,咋娶媳妇儿呢?叫人家父母长辈怎么放心呢?在家里是捧在手心里娇养的心肝肉儿,回头嫁给你却连一口肉都吃不上,你说人家能不心疼?”
眼见孟秀才似是被他说服了,张掌柜忙乘胜追击:“要不这样好了,我也托个大,做长辈不成,做你兄长总成吧?你告诉我,对方是哪家的人,回头我跟你嫂子一道儿去拜访一下人家。你别以为你只要清净就成,人家姑娘是咋想的?万一她想住的离闹市近一点儿呢?万一她喜欢城南不喜欢城北呢?这些还是提前问问清楚的好。”
孟秀才下意识的点了点头,回想起他娘生前好像也挺讲究这个的,以前还同他说过,将来若是他有出息了,就全家搬到县城去,还说要买个有大院子的宅子,里头要种上好些个花花草草,顶好在院子角落里能搭一个葡萄架子……
当下,孟秀才便向张掌柜拱了拱手:“是我的疏失,没想到这一点,多亏张兄提醒。”
“好说好说。那你倒是同我说说,是哪户人家?你们村的?”
“是,是我们村的周家。不过……”孟秀才略迟疑了一下,“我先前叫媒人去说亲,周家老太拿了一锭银子予我,叫我买了院子再来提亲。我婉拒了她的银子,不过她的要求我倒是记下了。”
张掌柜一头黑线:“呵呵,这位老太倒也实诚。无妨无妨,杨树村的周家嘛,我回头唤上我媳妇儿,再叫上我堂兄他们俩口子,一并去周家,你大可放宽心。”
孟秀才点了点头,其实他并没有什么不放心的,虽说不大理解很多人的作为,可他仅仅是不理解对方这么做的原因,至于目的他还是能够看透的。譬如那周家老太,明明是愿意将孙女嫁予他,却偏生婉拒了他,暗地里却又塞银子予他,这里头的弯弯绕绕,他到如今都没想明白,不过起码他知晓对方是乐意的。
“那一切就拜托张兄了。”
☆、105|52.1
第105章
大青山这一带,张姓乃是大族。
其具体表现为十里八乡有至少六成以上的人姓张,只是人数多了,相互之间也就不怎么亲近了,莫说那些个同族之人,便是还在五服内的,怕是也认不全。
南溪书局这位张掌柜,也是诸多张姓族人之一。不过因着他这一支很早就离开了乡下,到县城里讨生活,加上他虽不曾考取功名,可好歹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便是如今仅仅给南溪书局管理一个小小的分铺,每月的银米也不少,起码供养全家人是没问题的。至于他的兄弟几个,也多半属于小富,故而在族里颇有些名气。
同族同宗,再添上一句有本事,就足以叫族人另眼相看了,哪怕原本压根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亦无妨。
这不,到了约定好的腊月二十五,张掌柜唤上他媳妇儿并长子,以及两个老仆,赁了辆青布骡车往杨树村而去。
此次前往杨树村,除了去孟秀才处取约定好的书画外,再就是去他族兄那头问问情况。想着族兄是杨树村的里长,又是这一支的嫡系,想来打听的消息还是很容易的。彼时的张掌柜心头还欢喜得很,极力盼着孟秀才这门亲事能尽快完成,倒不是他有多惦记孟秀才,而是男子一旦成家立业,就必须担任起养家糊口的重责,到时还怕撂摊子不干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