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初黄巾声势浩大的时候,天子刘宏都没像现在这般紧张过,生怕他们重演上次席卷全国之势,于是朝中便要找出替罪羊来,好让天子进行发落。
  因为此事而被罢官的太尉,是刘辩的熟人——曹嵩。
  曹嵩是大长秋曹腾的养子,在天子面前还算有些面子,但是在后世,他被人记住的唯一理由,只因为他是枭雄曹操的父亲。
  曹嵩因此事被罢官,朝中有许多人对太尉一职虎视眈眈,自然没功夫关心曹嵩这个失败者。
  然而刘辩不一样,探望失意的曹嵩,这是难得的和曹操扯上关系的好机会,更何况,曹嵩因其养父曹腾的存在,一向被人视为竖宦之后,刘辩接近他,也算是向宦官集团示好。
  当然了,刘辩并不是要刻意地去见曹嵩,他与曹嵩素昧平生,无故去寻,怎不令人起疑?
  好在这曹嵩同从前大汉的诸多达官贵人一样,都信道。
  曹嵩被过继给曹腾为嗣子,曹腾有爵为费亭侯,因此曹嵩除了太尉这个位列三公的官职外,还有爵位。
  曹腾没有别的嗣子,也就是说,费亭侯的爵位铁定是曹嵩的,这般于富贵中长大,曹嵩自然希望能永保富贵。
  如何能富贵永延呢?当然是求仙问道了!
  史道人史子渺被选中作为养育皇子的人,除了他颇得何皇后以及何家信任之外,就是他在别人的眼中属于得道高人。
  在刘协出生之前,刘辩是天子刘宏诸多皇子里唯一一个活下来并且能安全长大的,得益于此,史道人深受京中权贵的推崇,道观也建得愈发华丽。
  曹嵩就是那诸多权贵里的一个,刘辩只要与何皇后提一句,认为史道人有大法力可以保皇儿平安的她,难道会不同意自年初便多灾多难的刘辩出宫去史道人的道观中看看?
  刘辩成功地在宫外“偶遇”了曹嵩,令他惊讶的是,陪伴在曹嵩身边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看起来眉宇间有一股英气。
  这人的模样,刘辩可谓是极熟悉了。
  两边碰面的时候,曹嵩与他身边的人向刘辩问了好,他开门见山便问曹嵩:“辩失礼,不知曹公身边之人,是否为令公子孟德?”
  曹嵩惊讶地看着他:“殿下如何知晓劣子身份?”
  莫说曹嵩,就连曹操也很是惊讶。
  曹操二十岁的时候被举为孝廉,因着家世,一开头便在京都洛阳为官,因为洛阳达官贵人横行,曹操为了严肃法纪,杀鸡儆猴,处死了触犯法令的蹇图,于是此后仕途多有不顺。
  虽然在黄巾之乱中,曹操大破黄巾,崭露头角,可是因为官场黑暗,之后就是数年的称病隐居。
  无论如何,按理来说,刘辩都不应该认识他。
  但是,谁让刘辩后来做了这么多年的游魂,原先是跟在刘协身边看自己的这个好弟弟的热闹,后来干脆就抛弃了刘协,跟在曹操身边学他处事理政的手法呢?
  要刘辩说,他父皇刘宏教给他的东西,还没有他从后世的一系列帝王将相那里学来的万分之一呢!更不用说,刘宏其实根本就没教过他什么了。
  而且,抛开曹操以后的身份不论,只从他从前的行事来看,刘辩对他也是有好感的。
  “辩不过是猜测罢了。听闻曹公有二子,次子熟习诗书,而长子威武不凡,又平定了黄巾之乱,观曹公身边之人相貌,辩冒昧揣测,不意正是孟德兄!”
  曹操苦笑道:“殿下谬赞了。操如今也不过是乡野闲人罢了。”
  “孟德此言差矣。洛阳如今不法之事多矣,遥想当年,孟德兄五色棒立威,何其可敬。”刘辩出言夸赞道。
  不意刘辩说完这句话,曹嵩和曹操都变了脸色。
  曹操还好,他变脸大概是因为在场的人里除了他以外,还有一个曹嵩,而曹嵩,则一向讲究与人为善,当初对曹操大力清塑洛阳城中的风气,得罪了一大批的权贵官宦可是恼怒得很。
  要不是刘辩是皇子,曹嵩只怕都要和他拼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