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节(4 / 4)
因为曹丕都已经写了《报荆州牧孙权书》以资鼓励,还派兵相助了,所以在刘备大军压境的时候,孙权没有乞和。
就算孙权想求和,估计曹丕也不希望看到他能成功吧。
当然了,就算他求和了,刘备的反应应该还是会和历史上一样,拒之不理的。
刘备几乎是倾国而出,所用人力巨大,若是像历史上的夷陵之战之时一样,曹魏只是在一边作壁上观。
在此期间,曹丕对刘备的统兵能力做出了一个评价“备不晓兵”,根据是“树栅连营七百余里”。
不过从老爹那里知道真实情况的司马师觉得自己已经不能继续吹曹二丕同学允文允武,在幼年即随军征战的生涯中积累了丰厚的军事知识了。
事实上,所谓的连营七百余里并不是说刘备把兵力大规模分散到了七百余里,这句话的断句应该是“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虽然刘备因为江东势力的大都督陆议——是的,陆逊本名是陆议,后来改名是因缘际会兼之孙权赐名,原名是议,可以从他的字“伯言”看出来,现在这位还用着他的本名呢——坚守不出而不得不分散部分兵力,保证后备以及寻找突破口,但是他大部分的主力不对都是在最前线放着的,也就是说,从正常情况来看,刘备在军事方面并没有犯什么常识性的错误。 ↑返回顶部↑
就算孙权想求和,估计曹丕也不希望看到他能成功吧。
当然了,就算他求和了,刘备的反应应该还是会和历史上一样,拒之不理的。
刘备几乎是倾国而出,所用人力巨大,若是像历史上的夷陵之战之时一样,曹魏只是在一边作壁上观。
在此期间,曹丕对刘备的统兵能力做出了一个评价“备不晓兵”,根据是“树栅连营七百余里”。
不过从老爹那里知道真实情况的司马师觉得自己已经不能继续吹曹二丕同学允文允武,在幼年即随军征战的生涯中积累了丰厚的军事知识了。
事实上,所谓的连营七百余里并不是说刘备把兵力大规模分散到了七百余里,这句话的断句应该是“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虽然刘备因为江东势力的大都督陆议——是的,陆逊本名是陆议,后来改名是因缘际会兼之孙权赐名,原名是议,可以从他的字“伯言”看出来,现在这位还用着他的本名呢——坚守不出而不得不分散部分兵力,保证后备以及寻找突破口,但是他大部分的主力不对都是在最前线放着的,也就是说,从正常情况来看,刘备在军事方面并没有犯什么常识性的错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