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司马师原本交好的羊家孩子是羊承,他夭折的时候,司马师也颇为伤怀,但是他并不会因此而选择迁怒羊发。
  司马师发现,参加此次文会的人,所学的都是比较主流的文学观点,非常符合当下的风尚。
  时下的风尚是什么呢?
  就是曹丕喜爱的风格,而这种风格是当初被曹操点名批评过的一种风格,到了魏明帝曹叡时期,有很大的可能被归于“浮华”之类中。
  浮华案,发生在魏明帝曹叡时期,以明帝下旨贬斥“浮华交会”的士子为具体过程。
  司马师同学作为司马懿的儿子,在出仕后突然就多年没了动静,之后对浮华案的部分事实也予以掩盖,对浮华案后通过其他途径重新为朝廷任用的夏侯玄等人多有打压。
  可以说,在浮华案之后,司马师就和以前的旧友彻底断交了。
  论起人生赢家司马师的黑化,历史上的魏明帝曹叡功不可没。
  可是在魏文帝曹丕时期,这种风格还是很正常的景象,那些因浮华案而被截断前途的士子,少年时期都是在这样的环境风格下长大的。
  在文会上大出风头回来的司马师回来以后仔细想想,突然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
  他是不是就这样奔跑在了作死的道路上,为未来自己跌入低谷添砖加瓦了?
  但是仔细想想,司马师觉得自己的错误并不是很严重。
  所谓“浮华交会”,按照司马师个人的理解,和晋代的清谈有点像,但是和齐梁宫廷文学比起来,就朴素得很了。
  而且单纯是文坛的事情的话,也不会曹叡这个皇帝亲自下旨对相关人员进行贬斥。
  其实这只是曹叡借着这种名义对自己看不顺眼的异己进行打压罢了。
  真要细论的话,就相当于皇帝自己亲自下场,整肃官场和政坛,和清末茶馆里贴的“莫谈国事”一个效果。
  未来威风八面的曹叡现在还得在他的老爹面前装孙子,对曹丕喜爱的风格,不论他自己是不是喜欢的,都是要捧着的。
  司马师:虽然现在咱们俩的关系挺好,但是想到浮华案,突然就不觉得你可怜了呢,平原王殿下。【微笑·jpg】
  当然,曹叡也不是时时刻刻都在他爹面前拍马屁的,毕竟他爹曹丕也是个有雄心壮志的男人。
  被孙权惹毛了,当然是要把脸给打回去的,不能就这么算了啊!
  黄初五年,曹丕兴兵再度南征,曹叡留守洛阳,没有随军出征。
  曹魏现在的套路已经和当年不一样了,就算是曹丕这个自幼就长在军中的,到了后期,也没有随父亲出征了,更不用说一直生在锦绣富贵中的曹叡了。
  曹丕对自己的军事才能很有自信,如果脾气犟起来了,甚至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话说上次曹丕狼狈而回以后,刘晔表示:瞧我当初说什么来着?
  曹丕:你可闭嘴吧你!光会打嘴炮,不弄出点实际成绩,说得准又有什么用啊?!
  刘晔:六月飞雪啊!
  这一回出征,曹丕对自己信心满满,司马师觉得这次有点玄。
  然后他就被打脸了。
  曹丕回军的时候顺路去看了弟弟,而孙权投降、纳贡的上表已经在洛阳堆着了。
  作者有话要说:  浮华案真的是阿师的人生转折点啊……要是他那时候没被排挤,后面也不会黑化得那么厉害,直接想要覆灭魏国皇室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