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曹绍自觉时日无多,自然要为家人、臣属找好后路,因此才急匆匆地称帝。
  若是要将他们最初奉天靖难的口号一以贯之的话,曹绍绝不能称帝,这显然是一个昏主意,但是他的身体情况已经不允许他徐徐图之了,那他就只能先称帝立朝,等到他死后,他的儿子就是需要臣子们帮扶的幼主,而不是洛阳那边宣称的“晋逆”的余孽。
  而他将年号取成“皇初”也有这么个提醒的意思在。
  皇初,意为皇图初始,但是听到这个年号的人,很容易会联想到他的祖父曹丕的年号——黄初。
  虽然曹芳是曹叡的养子,但是这个时代的人依然是很看重自己的血缘关系的,在法理上,作为曹叡亲子的曹绍更具有天然的皇位延续正统性。
  秦王曹询也就算了,他的身世随着他只是一个藩王以及最后的早殇早已被埋入土中,但是作为天子的曹芳,有无数的人在探寻他的血脉来源。
  如今可能性最大的一个传言就是曹芳乃是任城王曹楷之子。
  曹楷乃是任城威王曹彰的儿子,而曹彰虽然是文帝曹丕的同母弟,按理说理当亲厚,但是传闻之中,这位对皇位也是有觊觎之心的!
  而且如果他真的是曹楷的儿子,那么血脉要上溯到太祖武皇帝曹操,并不能算是嫡支皇族,只能算是近支。
  晋军和魏军在战场上正面刚了不知道多少仗,当年诸葛亮北伐就有三郡倒戈,可见大义的名分还是很好用的,于是乎曹绍这边也碰见过机会倒戈献降的,但是后来就慢慢地僵持了下来。
  将洛阳以西的版图暂时排除,那么在这几年之中,晋军已经占了一半的疆域,愈发壮大。
  战场上僵持不定,那就只能在舆论民心上下功夫了,这也是之前他们费尽心思给洛阳那边泼脏水,并且找碴的原因所在。
  皇初二年,也就是正始十三年,夏五月,称帝不过年余的曹绍驾崩,年仅五岁的太子曹正继位。
  作为先帝太傅、新君外祖,在别人看来,司马师可谓是再度权倾朝野。
  司马师:说实话,现在的剧情走向已经不在我的控制之内了。
  和自己的外孙抢皇位,司马师觉得自己的节操值还没有掉得那么低,他需要心理建设。
  那边的天子曹芳已经是个二十多的成年皇帝了,这边的曹正还是个货真价实的小朋友,虽然司马师和司马昭、夏侯玄等人都很靠谱,还是让许多人心里惴惴。
  不过曹芳有一个缺点,曹绍的儿子都已经这么大了,曹芳却依然没有子嗣,不禁让许多人怀疑他的生育能力。
  要是曹芳绝后的话,两边就不用打了,怎么看也是晋军这边有优势啊!
  而魏军在曹绍死后的几次进攻都是无功而返,所谓的“哀兵必胜”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恶劣的条件,用对了也是很有好处的。
  但是造谣这种事情,不是自己觉得对方找不到破绽就能行的。
  洛阳那边接连抛出了“曹绍之死阴谋论”、“曹正之诞阴谋论”、“论司马师将女儿嫁给曹绍的行为中所包含的狼子野心”,矛头直指司马师。
  司马师:哭笑不得·jpg
  你们的脑洞这么大,你们的爹娘都知道吗?
  曹正小朋友的血统都在洛阳那边宣传的舆论中被人质疑了,司马师就想不通了,对面怎么会出这么一个馊主意,曹正的诞生又不是他们亲眼所见,怎么就信誓旦旦地说他的血统存疑了?
  更加丧心病狂的是,在发现自己的舆论宣传攻势没有效果之后,对面终于抛出了终极大杀器,将矛头直指晋王正统名义的来源——明帝曹叡。
  曹叡的年纪就这么被加了几岁,变成了疑似的袁绍之孙,由于他的母亲甄姬当年确实是袁绍的儿媳妇儿,这种说法居然在民间还挺有说服力的。
  这种事情,就和清朝所谓的雍正得位不正的说法一样,康熙的圣旨确实存疑,但是他的遗诏其实是雍正登基之后拟定的,没有什么雍正让人暗改遗诏,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的情况存在,更何况,满清的圣旨可不仅仅是汉语,还有满语版本一同书写,稍微了解情况的人就知道改遗诏这事儿是不成立的。
  但是就和清朝的雍正夺十四阿哥位之说有市场一样,在不了解情况的民间百姓那里,明帝非文帝之子说也很有市场。
  晋军那边澄清过以后,这种说法反而传扬得愈发广了,毕竟有一种事儿,叫做越禁越说不清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