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节(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李清照虽然不认同,却也没有写文章评击铁路。
  不过发酵到现在,看到模板差不多的猪崩论跳了出来,李清照就警惕了起来。屁股决定脑袋,李美女一犯浑就决定站在高方平一边。
  只是说她也信奉高方平的没调查研究就没发言权。于是她虽然不是理科粉丝,但也在实地走访,观察了很长时间,发现那个铁路其实非常的简单。
  苦思了一日后,李清照展开了实验,找了侵过水的泥地,她的美足踩上去的时候,陷入了少许。然后李清照举一反三,放了一块比她脚掌大两倍的木板在泥地上,再踩上去的时候,基本就没陷入了。
  随着木板面积的加大,很显然,泥地的承受力正在大幅增加。
  于是李清照终于想明白了这个道理,随即发表了一篇文章。以她特有的文风,在她虽然不知道什么是压强的情况下,把整个过程写清楚了。
  结果李清照也被人骂的满头大包。
  “这个李清照,她到底闹哪样,在都反猪肉平的现在她又跳出来拉仇恨了,屁股不正。”
  “是的李清照认识猪肉平后基本上废了,我总体是支持这个国宝级美女的,只是说她屁股不正的无脑支持高方平,我就不挺她了,让她自己玩吧。”
  “李清照总体很萌的,她主要是交友不慎,被猪肉平拖累了。”
  一片片的质问就此展开了,这些家伙逮到了骂人的机会总是不会放过的……
  第936章大魔王又扑街了
  铁路到底好不好,能不能说服这些人。
  在高方平的心里早就有了答案,一定会把他们全部人镇住的。
  汴京环京路表面上是专为赵佶建造的观光铁路,于是试车的时候赵佶会组织所有王公大臣去剪彩什么,那就是一个惊人的注目礼。
  万众瞩目下,那惊人的高效和承载能力,会把所有人的脸打的啪啪响,然后在皇帝笑的合不拢嘴的状态下,正式的把铁路建设,列入重大国策。
  要想富先修路,这个概念是古代就有的。但即便修了路,一般路的承载能力有限。大家的担心并没有错,这个时代的路和车,三百斤的重量的确会在雨季陷入路里,窝爬着动弹不了。于是陆路只能走高端轻货。
  至于重货,天佑大宋。大宋拥有比较发达的河运系统,以及这个时代最牛逼的船只。
  然而目下河道那点运力是远远不够的,已经随时随地发生严重的河道堵塞,一但没有河道的地方,重型物资基本就没办法流通。
  运力成了瓶颈,让无数商人饥渴。真不夸张,现在能弄到船运份额的人,都是很牛逼的一群人,比后世某时期的火车皮可是紧张太多了。
  于是一但高方平在万众瞩目下表现了出牛逼的运输能力时,基本上也就不会有几人反高方平了,因为整个等着通货赚钱的官商群体都会支持铁路。有了铁路他们才能赚钱。
  环京铁路的建设也不会浪费,官面理由说是弄给赵佶观光用,但而实际上赵佶爱好多了,初期热衷一阵子后就会忘记,于是环京铁路可以解决目下汴京的货物集散问题。
  目下汴京的吞吐量趋于饱和了,所以必须扩大城市群,城内的水运码头已经拥挤不堪,需要外迁,一但外迁就等于摊大饼,实际也是压强原理。如此就可以有更多的水运码头分担工作。
  但外围大了以后,各码头仓库间的调拨转运也成了问题,于是环京铁路的意义就会很快显现出来。提升了整个京城的吞吐量,与此同时会衍生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来。于是呢,投资建设这条环京铁路的高方平,很快就可以收过路费赚大钱。
  当然这只是初期,铁路的所有权,最终会交回朝廷去。这是肯定的。
  铁路的资产和营运权只能是官府。高方平再想赚钱也不能开这个先列。否则的话其实根本不存在其他问题了,高家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吃下全国的铁路建设,成为有史以来最牛逼的铁路大亨,当然最后就等死得了,就算在大宋,一个人控制了国家血管和命脉后,肯定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大宋就这德行,谁家修的路,谁家修的桥,真的可以派人拦着收过路费。那些土匪打劫时候最喜欢的台词是“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这里过,留下买路财”,这是真有的。
  这套制度的祖宗并不是西方,而是东方,在大宋发挥到了极致。最后自己也玩脱了。
  所谓的一些地区,一村一寨都是匪,拦着收过路费就是这种情况。
  在后世也经常发生类似的事件。譬如公共人行道上随便来个戴袖套的人,收电瓶车的停车费,且这东西屡禁不止,无法杜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