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兴元万分苦恼,城南这地界哪有什么像样的食肆,能让他们小娘子去吃东西的?跟兴时交头接耳商量了好一会儿,直到出了大通坊坊门,才勉强想到一个可以让嘉桐去吃东西的地方。
  嘉桐上车以后,连喝了两盏茶水下去,就觉得肚子有些饿了,她不愿吃带的点心,便掀起车帷向外看,见自己一行出了大通坊便折向东,一路过昌明、光行两坊,又折而向北,过开明坊、进了兰陵坊的西门。
  “小、郎君,这兰陵坊里有一间食肆,汤饼做的还不坏,您尝尝合不合口味。”兴元见她掀开了车帷,便走近了向她介绍道。
  兴元能对她说不坏,那就应该是不错了,嘉桐点点头:“那快走吧。”放下车帷跟白芷她们叹气,“也不知那食肆能不能装得下这么多人。”
  白芷笑道:“小娘子就别操心这个了,让他们在外面等就是。”
  嘉桐还是很不适应,心里琢磨着回去要跟母亲再商量商量,能不能少带些人,哪怕砍掉一半也成啊!这太平盛世的,她出个门带这么多人干什么?
  “小郎君,到了。”这次兴元终于没有结巴。
  白芷和绿蔓先跳下车,又伸手将嘉桐扶了下来,兴元便指着面前一间小店说:“就是这里。”
  嘉桐抬头打量,见这间店店面不大,也没有什么招牌,只四敞着门,能看见里面摆着四五张桌子和一些长条板凳。
  “小的们有时出城办事,路过这里就会来吃一碗汤饼,这一家做的浇头极好。”兴元见嘉桐只打量,不往里走,忙小心的解释了一句。
  嘉桐点点头:“那好啊,进去尝尝。”又吩咐他们二人与那些护卫到街口去等,自己带着侍女和管事娘子进去。
  白芷一进门先皱眉,总觉得那桌凳都不干净,正要回身去车上取些铺垫来,嘉桐却已经在店主的招呼下坐下了,她只得跟过去侍立一旁。
  嘉桐这里听店主介绍了一遍,要了一碗加鸡丝鸡蛋的汤饼,翻译成现代用语就是鸡丝鸡蛋汤面。点完面,听店主自夸笋尖腌的好,便又要了一份腌笋尖,然后回头问跟着的人要不要吃。
  众人都说不饿,嘉桐也不勉强,等面上来,见汤头清亮,面条白嫩软滑,约有韭叶宽窄。面上堆着上了尖的鸡丝,还带着卤制后的红润诱人;鸡蛋却是炒过的,颜色金黄、香味扑鼻,不由食指大动,再不管其他,埋头吃了起来。
  店家随后又送来了腌好的笋尖,比起那碗汤饼来,这笋尖的卖相就差了许多,颜色暗淡不说,用筷子戳上去还有些软。嘉桐略带点犹豫的挟了一块送进嘴里,竟是意外的酸甜带辣,再喝一口面汤,简直绝配!不由十足惊喜,想不到这样的小店竟能做出这样的东西来。
  她吃的欢喜,不一会儿就把一碗面和一碟笋尖吃尽,连面汤都喝的干干净净之后,还不忘叫店家:“你这笋尖还有多少,都卖给我吧!”
  话音刚落,身后就有一个熟悉的声音迟疑的叫她:“是卫师妹么?”
  “……”她可以说不是吗?为什么萧漠会突然出现在这里??门外守着的人怎么都没出声啊喂???真的很不想转头打招呼啊肿么办????
  ☆、第46章 同道中人
  尽管嘉桐在心里腹诽不停,她还是掩藏着不情愿回头打招呼:“是萧师兄啊。”
  现在他们二人之间的称呼,是萧漠拜师后取的折中方案。按现在通行的叫法来说,对男子,关系疏远的一般都客客气气的称官职,女子则是年纪大些的称“娘子”,少女便称“小娘子”;关系亲近的呢,也自有各种合适的称呼。
  只有嘉桐跟萧漠这样不远不近的关系,两人又男女有别,才最不好称呼。尤其嘉桐并没有跟着国公府排行走,公主府的下人都称她为小娘子,不像旁人那样可按排行称某娘,于是便只能选了这么个不很常用的称呼
  萧漠一身青袍站在门口,身边只带了两个随从,似乎很讶异会在这里遇见嘉桐,“卫师妹是要出城游玩么?”
  “没有,只是出门随便走走,路上饿了,他们说这里的汤饼很不错,就过来尝尝。”嘉桐一脸自然的回话,假装自己刚才并没有露出吃货本性,“萧师兄也是来吃汤饼的?”
  萧漠往前走了几步,点头笑道:“是。”
  那店家此时也看清了萧漠,跟着笑道:“萧郎君可是小店的常客。”又问萧漠吃什么,是不是老样子。
  萧漠点头确认,接着又问嘉桐:“卫师妹今日是独自出门的?怎么没见阿棠?”
  “唔,他有功课。”她才不是独自出门的,身边跟着好几十人呢好么?嘉桐想到外面等着她的卫士们,忙告辞,“我已吃饱了,这就要走了,师兄慢用。”
  萧漠看她说着就要转身走人,不由问道:“你不买笋了么?”话问出口,发现嘉桐瞪着大眼睛看自己,不由微微一笑道,“我刚才在门口恍惚听见卫师妹说要买腌笋带回去。”
  正在这时,那店家也从里面出来,手中还捧着一个小坛子,冲嘉桐笑道:“小娘子,小店的笋尖是现腌的,所剩不多,只能给您带回去这些,您若吃完了还想吃,再打发人来买就是了,现腌的味道更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