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你呀,看人家边疆打嫁妆也眼馋。”徐师傅笑呵呵打趣大徒弟,“那你就跟边疆帮着,你们两个自己慢慢做。”
  这里是农具厂,他们自己就是木匠,打家具做嫁妆最是老本行。厂里成批的来木料,他们要是自己用,精挑细选,付个木料的本钱,带锯现成的,工具现成的,自己的工夫,自家用的东西,忙的时候就罢了,不忙的时候精工细作,反正在徐师傅看来,杨边疆给冯荞准备的嫁妆也不急着用。
  冯荞看着人家师徒三个都商量好了,上班开工时间又到了,也没能仔细问问杨边疆。她听了一中午,心里大约也有数了,杨边疆把原本该她娘家准备的嫁妆,都替她预备着了。
  第57章 牵挂
  冯荞从来没指望家里给她准备嫁妆。
  嫁闺女这事情, 穷有穷的嫁法,富有富的嫁法,疼闺女的人家, 家境宽松些的,要专门请木匠到家里打嫁妆,当时都靠手工, 往往一个木匠要埋头干上半个月, 二十八条腿儿, 三十六条腿儿。
  那时候嫁妆还靠人抬,闺女出门子的那天,散发着木料和新油漆味道的嫁妆, 从娘家一路抬到婆家,那都是新媳妇的面子。
  不讲究的人家,觉得闺女嫁出去是别人家的人,嫁妆给多了不划算, 那就简单些, 两个箱子,两把椅子, 再加一张抽屉桌,也凑合过去了。还有更吝啬的, 给闺女花一分钱都心疼,那就干脆不打嫁妆, 两床棉被也可以把闺女打发掉。
  冯荞知道, 寇金萍连一床棉被都不会帮她准备的。
  好在她自己手里攒了些钱, 可以给自己置办些东西,不光为了嫁到婆家的面子,他们将来小家庭总是要用的。杨边疆提过两回结婚的事,冯荞因此也想过,等她满十八岁还要明年春天呢,杨家给的彩礼毕竟是人家给的,钱她得留着,她一向节俭,她自己把工资好好攒着,到时候也够给自己准备一份嫁妆了。
  只是她没想到,杨边疆已经默默开始动手做了,就像徐师傅说的那样,精挑细选,精工细作,还说按照木工最正宗的手艺,只用榫,一根钉子都不用,要亲手给冯荞打“三十六条腿”的嫁妆。
  冯荞这心里呀,阳春三月一般,暖融融的,一下午嘴角就掩不住甜甜的笑意,想起来就觉得幸福。单单这份心意,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嫁妆了。
  这天下午下班路上,冯荞坐在自行车后座,小手调皮地在杨边疆背上比划,捏一捏,拍两下,捶一捶,只是虚虚地做这些动作,欺负他没法知道,玩得自得其乐,自己咯咯笑了起来。
  “笑啥呢?”
  “没笑啥。”冯荞说,“哥,咋想到要给我打嫁妆了呢?”
  “这些事我不想着,怕也没别人帮你想着。”杨边疆坦然说起,也不避讳冯荞那个不顶用的爹,“你是嫁给我,咱们靠自己。再说了,这些东西咱们将来反正都要用,我自己做,用料手工多放心呀。”
  “嗯。靠谁也不如靠自己。”冯荞连连点头,“哥,先说好了,你出工夫做,钱我来出。”
  “你出钱?”杨边疆刹住车子,扭头看着冯荞笑,“你的钱我的钱,还有什么两样?你的钱如今还在我兜里管着呢,反正都是咱们俩的。”
  冯荞咧着嘴笑,小脸裹在红艳艳的围巾里,黑眼睛亮晶晶的,显得格外俊俏明媚。杨边疆看她笑得傻乎乎的,忍不住伸手摸摸她的头,满满的疼爱宠溺。
  “冷不冷?”
  “不冷。”
  “嗯,冷了就躲在我背后,今天有风。”杨边疆重新蹬动自行车,慢悠悠行驶在冬日的田野间。
  “哥,你冷不冷?”
  “我不冷,骑车骑得背上冒汗。”
  “手容易冷。”冯荞搓搓手,“哥,明天咱去买点儿毛线,我给你织一双手套吧,我听说供销社现在有毛线卖。”
  “你会织?”
  “不会啊。”冯荞坦然说。那年代毛线是稀罕物,冯荞之前还没买过呢,她嘻嘻一笑,“不会我可以学呀。”
  ☆☆☆☆☆☆☆☆
  冯老三上河工不在家,冯荞晚饭便经常不在家吃,饭桌上对寇金萍和冯小粉那两张脸,一张阴沉刻薄,另一张总是一副谁欠她钱的表情……实在对胃口不好。
  还好,她可以去二伯娘家吃,去的时候免不了就顺手捎点儿什么,家里吃的啦用的啦,二伯娘总是为此数落她又乱花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