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4 / 4)
论年龄,弼公太太当华苓的祖母绰绰有余,卫家长孙只比华苓小一岁而已。所以虽然来看的是新妇儿,但弼公太太看华苓和家里的第三代也差不了多少,也就很难生出婆母对儿媳常有的挑剔来。
年纪大了、心气又健朗的人,心里计较的事总是越来越少的,虽然起初对小儿子坚持要娶一个谢氏庶女,还是一个小了儿子七岁的女孩儿有些不高兴,但弼公太太很快拐过了弯儿,反倒觉得这是件好事。
一是照小儿子那个拧巴劲儿,要是不从了他的意,还不知晓后面能整出多少犟事儿来,再者,卫家这一代,前面四个孩子娶的都不是四公家的女儿,叫小儿子娶了谢家女,两家关系也会更好,朝廷里对卫家在边疆的支持也会更稳固,婚姻原本不就是这个意思么。再一个,弼公太太也有些听闻,谢家这个九娘是个格外聪慧稳重的,是谢家子弟里颇受谢丞公喜爱的一个,虽然是庶女儿,但受父亲看重和不受父亲看重的,差别也是不小的。
这些优点都加起来,谢九娘出身上差着些些也就不算什么了,都是江陵谢氏嫡系的孩子,教养上大方向不会错。
于是弼公太太看华苓就越看越好,拉着华苓的手问过华苓日间学的什么课业,又问日里喜爱什么游乐,这问那问的,还提起了华苓刚过去不久的那场病来,只道险得很,谢天谢地谢药叟,给她保住了个好新妇儿。
弼公太太说话果然是爽利的,笑容也多,华苓深深地觉得这位婆母比太太牟氏好相处多了,一时间竟有点‘不如快点嫁出去和好婆母生活吧’的想法冒了出来。
牟氏冷眼旁观,知道弼公太太这是对九娘极有好感的了,不然也不会没有将准备的真正见面礼出来,反而拿自己戴在身上的爱物给她。果真是个会讨好人的小蹄子。这样的亲事,即使是配给她的七娘也算得上不错的了,如何就落到了九娘身上。想起自己还在茶园里养伤的七娘,牟氏看着华苓的眼底就闪着微微的冷意。 ↑返回顶部↑
年纪大了、心气又健朗的人,心里计较的事总是越来越少的,虽然起初对小儿子坚持要娶一个谢氏庶女,还是一个小了儿子七岁的女孩儿有些不高兴,但弼公太太很快拐过了弯儿,反倒觉得这是件好事。
一是照小儿子那个拧巴劲儿,要是不从了他的意,还不知晓后面能整出多少犟事儿来,再者,卫家这一代,前面四个孩子娶的都不是四公家的女儿,叫小儿子娶了谢家女,两家关系也会更好,朝廷里对卫家在边疆的支持也会更稳固,婚姻原本不就是这个意思么。再一个,弼公太太也有些听闻,谢家这个九娘是个格外聪慧稳重的,是谢家子弟里颇受谢丞公喜爱的一个,虽然是庶女儿,但受父亲看重和不受父亲看重的,差别也是不小的。
这些优点都加起来,谢九娘出身上差着些些也就不算什么了,都是江陵谢氏嫡系的孩子,教养上大方向不会错。
于是弼公太太看华苓就越看越好,拉着华苓的手问过华苓日间学的什么课业,又问日里喜爱什么游乐,这问那问的,还提起了华苓刚过去不久的那场病来,只道险得很,谢天谢地谢药叟,给她保住了个好新妇儿。
弼公太太说话果然是爽利的,笑容也多,华苓深深地觉得这位婆母比太太牟氏好相处多了,一时间竟有点‘不如快点嫁出去和好婆母生活吧’的想法冒了出来。
牟氏冷眼旁观,知道弼公太太这是对九娘极有好感的了,不然也不会没有将准备的真正见面礼出来,反而拿自己戴在身上的爱物给她。果真是个会讨好人的小蹄子。这样的亲事,即使是配给她的七娘也算得上不错的了,如何就落到了九娘身上。想起自己还在茶园里养伤的七娘,牟氏看着华苓的眼底就闪着微微的冷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