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几日后,老夫人的寿宴正式开始。
  定国公府的大门开敞,里外焕彩,震耳欲聋的炮竹响声连天,几乎隔着数里外,都可闻得清晰。自清晨开始,整个公府内外便陷入一种空前的忙碌之中。府中宾客如潮,人流云集,热闹得几乎如同集市。
  寿宴的正宴本要夜里才开始,但白日登门的宾客便已足够热络,长公主带领沈长歌、沈长昱二人,自天还未亮便就在正门处迎宾待客,依照不同客者的级别与关系,分引在了不同阁堂内歇息。午时未至,中院的偏院中便已率先设了数十桌席,供客初筵用膳,虽并不是正宴,但其热闹便已盛烈如潮,空气中酒香弥漫,谈笑宴宴,笑语连天。
  临霜这一天被沈长歌安置在了偏厢,没有去前堂帮忙迎客随侍,虽不至于像前堂那般忙络得手忙脚乱,却仍旧跟前跑后忙了大半天,连口润喉茶都来不及喝上。等到偏厢这边都置落得差不多了,她趁时正寻了个时机,调到了前堂帮人忙络。闲暇间她不免四下巡一巡,心中的小心思蠕动,也带着些查探的意图。
  她想再仔细辩上一辩,看看那个声音是否真的出自二夫人,也趁机……接近一下三爷,听一听三爷的声音……
  奈何直到午宴过去,二夫人与三爷都未曾再出过面,让临霜颇为失望,只是跟着众人将宴毕后的零落都收整好了,再接着布置起晚宴所需的一切。寿宴的正宴不同于普通宴席,届时会有许多朝客宗族到场,所有丫鬟侍从皆不可上得台面,仅在主宴筳毕后,才能在撤席奉茶时靠近主厅。这般,她可接触二夫人与三爷的机会便极其渺茫了。
  天渐渐暗了,定国公府内的灯火逐渐辉煌起来,中院之内大摆宴席,宾客络绎。时已至此,这些天来一直拒不迎客的二夫人也无法再继续借口下去,只得盛装出席,伴着长公主自外迎宾。沈长歆、沈长歌、沈长昱等三人负责宴场,前后帮衬着打点迎接,引客落座。临霜的身份自然入不得内,只远远站在外苑帮衬着大伙打下手,暗中却一直留意着门口的二夫人。
  很快的,宗族贵宾逐步到齐,那个临霜从未见过的国公府的三爷也终于到了。远远的,临霜只能见到那是个锦衣玉冠、相貌堂堂的中年男人,看似风姿儒雅,极不像宵小之徒。只是周围乱糟糟的,她又离得甚远,根本不能听见他的声音。
  到了酉时,寿宴开席。在众多儿孙丫鬟的搀扶下,老夫人自后苑出来。她这一日不同于平日的勤衣俭装,而是身着诰命丽服,头带珠冠,便连手中的扶杖,都乃名木所致,雕龙画凤,上镶珍珠彩宝,被璀璨得烛火映得熠熠生光。
  端坐在堂中,司礼呼应大宴开席,堂外宴席大开,笙歌四起。然后依照着辈分身份,各家眷宾客逐步入堂拜寿。起先无非是长公主、二夫人、三爷一辈,依次列好了入堂跪拜,呈奉贺礼。再依司礼的指引,贺词出堂,唤沈长歌一辈入堂。待到品阶稍高些的丫鬟们依列入堂拜礼时,拜寿已接近了尾声,只照着司礼先前的吩咐,依次跪地贺词。
  老夫人笑容满面,唤着给众人赐寿酒,而后乱哄哄地侃了一会儿,就此令众人出了寿堂。
  等到亥时,寿筳几乎已毕,席间已有许多宾客向家主告了辞,而后在长公主等人的恭送中离去。这个时候,仍滞留下的多数都是府中世交,或是亲戚近友,下人丫鬟自然也允入院,纷纷收整着宴后余藉。临霜特择了家主那一桌,上前却发现早已不见了二夫人与三爷的身影,想来,是看宴尾便已经回了。
  心里不免有些失望,临霜轻轻叹了口气。
  “累吗?”
  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声音,清冽且熟悉。
  临霜回头,正对上沈长歌的关切目光。
  临霜愣了两秒,而后摇头对他露了一抹笑,“没有少爷累。”
  他自寅时起便起床忙碌,至今几乎已站了十几个时辰,可就这般望去,却依旧屹立挺拔,完全没有丝毫疲累之态。
  沈长歌轻笑,低头看了看她已收整好的碗筷,略微一思,吩咐,“等下你跟他们将这些送去厨库后,便直接回苑吧!这里人多,交给其他人弄就好了,你也忙了一天,早些回去休息。”
  临霜点头应了,转而又问:“少爷,那你呢?”
  “我还要帮母亲送客,得稍晚一些。你等下回苑,若是累了就先睡,不必等我。”
  临霜点点头。
  “老夫人!老夫人!”——
  而就在这时,庭院的大门口处突然有一小厮疾步跑来,气喘吁吁的,又惊又急,他似乎遇见了什么极惊讶的事情,甚至来不及向旁的宾客行礼,只一味朝着正堂的方向而去。
  沈长歌的目光微凝,下意识地,向着院门外的方向看去,唇角轻轻抿起。
  只听小厮下一句高声道:“大爷!大爷回来了!大爷回来给您祝寿了!”
  第76章 大爷
  有关定国公府的大爷, 临霜了解的虽然不多,但却一直也算有所耳闻的。
  定国公府的自太.祖皇帝那一代起,便是武将世家, 自首代定国公沈成清向下承袭, 到如今,已是第四代。当年沈成清替太.祖皇帝平定天下, 大梁国定,立朝之后, 便以定国大将军诰之, 举族光耀。
  而今沈成清早已离世, 大梁辗转百年,也早不复当初立国时的内忧外患。自沈成清之后,无论承袭爵位的沈竹胤、或是世子沈震域, 虽同样被以将位赐之,但实际上,无论兵权还是实权,都早不如沈成清在时旺盛。多不过是靠着祖上的恤荫, 加之当初先帝对定国公府忌惮颇深,沈竹胤为着避祸请缨镇守北地疆域,直到传至沈震域这一代, 不外如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