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日的晴好未曾换得此夜的月华照城,墨沉天色笼罩下来,洛都几乎是在瞬间暗淡入夜。本是柔暖的东风更不知何时夹飞起一丝凛冽的湿润,微雨悄然而至,飘洒长街深巷,润物无声。
  夜色阴郁蔓染,满城华灯明照。采衣楼后的云阁庄园花树成荫,雨雾漫溢浮蔽四周楼台,独有几盏灯笼飘闪长廊下,光晕微微,照得满园疏影朦胧,墨青的石径、素色的栏杆,到处沉沉寂寂地,愈显清幽。
  长廊蜿蜒至清池尽头,有阁楼于此处雅致独处,其间燃起的烛光比别处稍亮一些,室中人纤柔的身影倒映在雪白窗纱上,几分朦胧,却非虚缈。阁楼外,一袭黑衣飘逸而至,于廊檐下默然止步,仰头望着窗纱上静谧的人影,似是犹豫了片刻,方才提步而入。
  阁外细雨淅沥,阁中声息悄静,明紫帷幔飘动温柔,满室玉兰香淡。
  书案旁灯烛摇曳,夭绍俯首书卷间,执笔专注,似是不知有人进来。直到黑衣男子在案边坐下了,她笔下才略微顿了顿,抬头望了来人一眼:“今晚似乎是迟了些,朝中有事?”
  “是。”商之一脸倦色,慢慢吐出一个字,随即抿紧双唇,显然是不愿多说。
  夭绍也不以为意,转身盛了一盏茶汤给他,又将书案上的一卷信帛递到他面前:“我今天收到阿公来的信,不知道为何……中间夹了一卷密封锦书,是给你的。”
  较之夭绍的难以理解,商之却是淡静如常,脸上并无什么疑色,打开卷帛阅过信上内容,微微蹙起眉。
  夭绍忍不住问:“阿公说什么事?”
  “西北的事,”商之风清云淡地遮过,避开夭绍探究的目光,将信帛靠近烛火,丢入博山炉间燃成灰烬,站起身道,“时间不早了,该治你的腿伤了。”
  “嗯。”夭绍刚刚点头,商之便伸臂将她抱起,走入里阁。
  灯烛之下,不时有金针湛芒,一闪而过。
  夭绍闭上眼眸,静静躺在榻上,任商之轻轻捻动腿间穴道上的金针。
  细碎的疼痛渐自骨骼间荡漾而生,熨至经脉,渐成燎原苦楚。这样的煎熬每日都得捱一次,纵然是习以为常,夭绍却还是咬紧了嘴唇,悄悄在锦被下握紧了双拳。
  好不容易等商之终于拔出金针,撤离内力,夭绍松唇,长长吐了一口气。商之转眸望去,正见她额间的汗珠、彤红的面庞,不禁有些无奈:“还是那么疼?我已经尽量将力道放轻了。”
  夭绍忙睁开眼眸,摇着头道:“不疼。”
  商之闻言微怔,收针的动作缓了一缓,唇边笑意略略淡去。
  夭绍坐直身,望着他愈见疲倦的容色,轻声道:“阿彦这两天寒毒发作,劳烦你日日过来,我……”
  “我有时间。”商之的面容彻底清寒,背过身,言词生硬地将她的话打断。
  夭绍自知失言,不再出声,着履下榻,待要起身时,方想起代步的轮椅此刻还在外室,迟疑了一会,只得自己扶着墙壁站起身,踉踉跄跄刚走了一步,忽有一双温暖的手掌从身后绕过来,托住了她的双臂。
  “不必着急,慢慢来。”商之亦觉方才语气的冷漠,此刻再开口,未免有几分不自在。
  “好。”夭绍唇弧浅浅一扬,放开扶在墙壁上的手,在商之的搀扶下于室中缓慢而行。
  自从那日在白马寺中的谈话之后,两人总是刻意避开对方,即便再见,彼此之间的话语也是甚少。这几日虽说商之每晚皆来为夭绍治疗腿伤,但相处时仍是沉默寡言的时候居多,似是万事了然已无话可说,又似是各存戒备的难以开口。此刻虽携手相行,亦不曾给日渐疏离的二人之间添上一丝温度,相顾依旧默然,阁中能听闻的,除了沉重的步履声,便是扑簌的风雨声,沉寂如此,仿佛连空气也被凝结。
  门外栏杆旁的暖炉上正煮着汤药,夜风吹拂火焰簌簌飞动,清苦的药香弥漫四溢,掺合入室中的兰香,两味纠结并不突兀,反倒生出缕缕相依的缠绵,自成隽永妙曼。
  夭绍脚步停了一停,转过头见药壶上冒着的烟雾尚淡,放下心,继续提步前行。
  商之望着她艰难挪动的双腿,忽然道:“前几日接到少卿的信,他说七郎在江州战场上立了不少功劳,是难得的少年将才。”
  “是啊,七郎如今已是少卿帐下的右卫将军了。”提起谢粲,夭绍心中是满满的欢喜和骄傲,双眸因闪亮的光彩而璀璨如玉,烛火下的笑颜更是嫣然似画。
  商人从未见过她这般动人的笑靥,不由一怔。
  夭绍好不容易寻到两人之间可聊的话题,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不顾他再度的沉默,接着道:“不过七郎给我写信,倒是抱怨了少卿许多。”
  商之莞尔:“少卿对他是倾囊而授,他还抱怨什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