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节(3 / 4)
段增挥手:“就是那个意思吧!”
忽然,沈毅指着远处说:“有信号树枝摇动!我们快下去!”
几个人匆忙从山坡上跑了下来,沈毅前往自己兵士的埋伏所在,其他人在山石后躲藏了起来。
----------------------
季文昭投军和元宵夜燕城“三龙叩首”等信息终于传到了京城。
太子自然还记得季文昭是当初他让人去反复游说但始终没成的那个博弈国手,他觉得没什么可惜的:“一个心胸狭隘的书生,去了也没多大用处!”太子对幕僚说。
一个幕僚却很担心地说:“殿下,他是严老夫子的爱徒,严敬将自己的嫡孙女都嫁给了他,以示器重。他这么一投镇北侯,就是表明了严氏的态度……”
太子脸色阴冷:“严氏的态度早就明确了!这段时间那些给三皇子喝彩的文臣,不大多是与严氏有瓜葛?!”
一个幕僚说道:“的确是,殿下,最近那边势力大增,我们这边有十几人请辞而去……”
太子咬牙:“这帮没眼力的小人!这是看着本宫不行了吗?!杀了他们……”
另一个幕僚忙说:“不可,若是让人觉得无法安然离开,也许有人会生二心,以求活命。”
太子握拳击案:“临阵脱逃者斩!本宫这里可不是什么茶馆客栈,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又一个幕僚说:“殿下,是不是这样,只杀那些知道些内情的人,其他无关紧要的人,他们走了也没事。”
再一人说:“可如此,就不会有人积极前来献计献策了。”
太子气得有些发抖:“都杀了!什么东西!就是为了荣华富贵才来投本宫,一旦有了风险,就逃走了!这样的人有多少杀多少!什么献没献过计策,全杀了!”
屋中的幕僚相互交换了下惊惧的眼色,一个幕僚忙说:“真下手还是在乡间下手好,以免在京城引起皇上的注意。”
太子摆手道:“这是杀本宫幕下背叛的臣子,父皇知道了也没什么。但是还是在城外方便些,别太张扬了,免得他们那边笑话。让本宫手下的人知道就行了,以后想逃的人别以为可以全身而退!”
总算把这事交代过去了,一个幕僚想说些好消息:“去年的新科进士里有几个人想投到太子门下,里面不乏才情横溢之人,有一人姓郑名谦,尤为突出。”
另一人说:“这些人大多是没有得到官职,也许是想来得个一官半职。”
又一人说:“这样的话,这些人就没有对殿下的忠心哪。”
鉴于方才刚刚说过的幕下人士逃跑的事情,有一个幕僚建议道:“不如这样,将这些人安排到东宫以外的小官位置上,若是这些人得了官,就不来亲近了,必然只是想让东宫帮着找个官做,这些人日后要杀就杀,要弃就弃,找个机会再把其官位夺了,都没什么。如果有人得了官位,还是前来投效,就是真心想来为太子殿下效力的,日后可以重用。”
太子连连点头:“好主意!就这样,来的人就给个小官,再看其如何行事吧!”
又一个人说:“殿下怎么看‘三龙叩首’这件事?”
太子狰狞地笑起来:“这用不着本宫来管,三龙叩首?他们想什么呢?!龙只能在这皇城里!父皇不会放过镇北侯的!”
太子很激动地等待着皇帝对镇北侯的举措。但是他失望了。
皇帝果然怒了:季文昭是什么人?一个没经过科举的下棋的人,去叫嚷什么防御工事更新武器,他说的话算什么?镇北侯竟然采纳了,明显是借驴下坡,表示镇北侯早有此意!自古以来,积粮挖洞都是要自立为王的人才干的!镇北侯在灾年前已经囤储了粮食,现在又要公然兴建公事,算是对上了犯罪特征,在这之上,还来个“三龙叩首”?!这是想给自己造反打造借口吗?!
皇帝紧抿着嘴唇,放在书案上的手握成了拳!
可是他能做什么?!
撤换镇北侯?现在过了年,旱灾已经快四年了,朝廷两三年没发出军饷,各地府兵多已经解散,依然在守的,许多靠打劫为生。哪里能抽调出十几万人去顶替沈家军?如果只换了主将,沈家军,沈家军,上百多年,沈家提拔的骨干遍布军中,只换主将有什么用?令出不行,形同虚设!
皇帝在朝上刚露了一下镇北侯治兵不严的口风,虽然太子方面的文官马上跟进说要让镇北侯进京说个清楚,严氏那边的文官激烈反对:现在灾荒遍野,国力虚弱。若是边境有事,江山不保!那些传言什么的不过是百姓的愚昧,怎么能认真?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返回顶部↑
忽然,沈毅指着远处说:“有信号树枝摇动!我们快下去!”
几个人匆忙从山坡上跑了下来,沈毅前往自己兵士的埋伏所在,其他人在山石后躲藏了起来。
----------------------
季文昭投军和元宵夜燕城“三龙叩首”等信息终于传到了京城。
太子自然还记得季文昭是当初他让人去反复游说但始终没成的那个博弈国手,他觉得没什么可惜的:“一个心胸狭隘的书生,去了也没多大用处!”太子对幕僚说。
一个幕僚却很担心地说:“殿下,他是严老夫子的爱徒,严敬将自己的嫡孙女都嫁给了他,以示器重。他这么一投镇北侯,就是表明了严氏的态度……”
太子脸色阴冷:“严氏的态度早就明确了!这段时间那些给三皇子喝彩的文臣,不大多是与严氏有瓜葛?!”
一个幕僚说道:“的确是,殿下,最近那边势力大增,我们这边有十几人请辞而去……”
太子咬牙:“这帮没眼力的小人!这是看着本宫不行了吗?!杀了他们……”
另一个幕僚忙说:“不可,若是让人觉得无法安然离开,也许有人会生二心,以求活命。”
太子握拳击案:“临阵脱逃者斩!本宫这里可不是什么茶馆客栈,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又一个幕僚说:“殿下,是不是这样,只杀那些知道些内情的人,其他无关紧要的人,他们走了也没事。”
再一人说:“可如此,就不会有人积极前来献计献策了。”
太子气得有些发抖:“都杀了!什么东西!就是为了荣华富贵才来投本宫,一旦有了风险,就逃走了!这样的人有多少杀多少!什么献没献过计策,全杀了!”
屋中的幕僚相互交换了下惊惧的眼色,一个幕僚忙说:“真下手还是在乡间下手好,以免在京城引起皇上的注意。”
太子摆手道:“这是杀本宫幕下背叛的臣子,父皇知道了也没什么。但是还是在城外方便些,别太张扬了,免得他们那边笑话。让本宫手下的人知道就行了,以后想逃的人别以为可以全身而退!”
总算把这事交代过去了,一个幕僚想说些好消息:“去年的新科进士里有几个人想投到太子门下,里面不乏才情横溢之人,有一人姓郑名谦,尤为突出。”
另一人说:“这些人大多是没有得到官职,也许是想来得个一官半职。”
又一人说:“这样的话,这些人就没有对殿下的忠心哪。”
鉴于方才刚刚说过的幕下人士逃跑的事情,有一个幕僚建议道:“不如这样,将这些人安排到东宫以外的小官位置上,若是这些人得了官,就不来亲近了,必然只是想让东宫帮着找个官做,这些人日后要杀就杀,要弃就弃,找个机会再把其官位夺了,都没什么。如果有人得了官位,还是前来投效,就是真心想来为太子殿下效力的,日后可以重用。”
太子连连点头:“好主意!就这样,来的人就给个小官,再看其如何行事吧!”
又一个人说:“殿下怎么看‘三龙叩首’这件事?”
太子狰狞地笑起来:“这用不着本宫来管,三龙叩首?他们想什么呢?!龙只能在这皇城里!父皇不会放过镇北侯的!”
太子很激动地等待着皇帝对镇北侯的举措。但是他失望了。
皇帝果然怒了:季文昭是什么人?一个没经过科举的下棋的人,去叫嚷什么防御工事更新武器,他说的话算什么?镇北侯竟然采纳了,明显是借驴下坡,表示镇北侯早有此意!自古以来,积粮挖洞都是要自立为王的人才干的!镇北侯在灾年前已经囤储了粮食,现在又要公然兴建公事,算是对上了犯罪特征,在这之上,还来个“三龙叩首”?!这是想给自己造反打造借口吗?!
皇帝紧抿着嘴唇,放在书案上的手握成了拳!
可是他能做什么?!
撤换镇北侯?现在过了年,旱灾已经快四年了,朝廷两三年没发出军饷,各地府兵多已经解散,依然在守的,许多靠打劫为生。哪里能抽调出十几万人去顶替沈家军?如果只换了主将,沈家军,沈家军,上百多年,沈家提拔的骨干遍布军中,只换主将有什么用?令出不行,形同虚设!
皇帝在朝上刚露了一下镇北侯治兵不严的口风,虽然太子方面的文官马上跟进说要让镇北侯进京说个清楚,严氏那边的文官激烈反对:现在灾荒遍野,国力虚弱。若是边境有事,江山不保!那些传言什么的不过是百姓的愚昧,怎么能认真?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