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三郡主自然反驳,说大皇孙是胡说。
  大皇孙就举了例子跟三郡主说为什么她会在宁国长公主府住了两年,而父王和你母妃一直没有去看你,其实就是因为你母妃生了小弟弟,所以不要你了,将你送给了宁国长公主。等过两天,你母妃肯定也还会将你送到宁国长公主府去的。
  梅香和奶娘等人可以护着三郡主不被伤害,但毕竟是下人,却不可能捂着大皇孙的嘴巴不让他说,更不敢碰大皇孙,万一将他碰伤了哪里,那都是要命的事。
  而三郡主就是长得再好,但两年不见父王母妃到底还是在她心里留下了阴影,便将大皇孙的话听到了心里去,而后跑到四皇孙的屋子,便发生了早前的那一幕。
  徐莺脸上带上了气恼之色,她就知道,若是无人挑拨离间,这两日都跟四皇孙玩得好好的三郡主不会发生这么大情绪波动的事。
  可是这件事虽然是大皇孙做的,但徐莺却不相信是柳嫔的指使。柳嫔没有这么傻,拿自己的儿子当刀子。
  徐莺又问道:“还查出了什么?”
  梨香继续回答道:“大皇孙在见三郡主之前,曾经跟打理园子的一个宫女接触过,而那个宫女,跟赵娘娘身边的青心走得有些近。”
  徐莺不由有些恼怒,又是赵婳,她明明没有惹过她,哪怕她对她敌意最深的时候,她也只是想着霸占太子不让他喜欢上她而已,从来没有害她的事。更何况她现在已经放下了,更是想着大家各走各的阳关道,互不相干。可为什么她非得一而再再而三的算计于她。
  三郡主还只是个三岁孩子,她都不放过。且她利用大皇孙对三郡主说那些话,不止是挑拨她们母女的关系,更是还想要挑拨三郡主和四皇孙的姐弟关系,做母亲的最怕儿女跟自己离心,更怕儿女不和,她真是好毒的心思。
  可偏偏她还手段老辣,不让人抓到一点把柄,她连跟她对质的理由都无。难道她能因为说那个宫女跟她的宫女过从甚密,就说是她指使的。要这样算,跟那个宫女过从甚密的人多了去了。而她相信,凭她的手段,就算她将那个宫女抓起来审问,那宫女也绝对不会说出是她指使的来,说不好赵婳还能反泼她一身脏水,说她陷害于她。
  徐莺问道:“那个宫女呢?”
  梨香回答道:“已经被柳嫔让人抓走了。”
  是了,有人拿大皇孙当钝刀子,爱子如命的柳嫔能放过她才怪。
  徐莺又不由有些责怪大皇孙性子太蠢,三郡主才三岁,又是心思敏感脆弱的时候,被他唬住不足为奇,但大皇孙却已经九岁了,却还能听一个宫女的哄骗对三郡主说出那些话。
  徐莺正想着,外面有人进来通传,道:“娘娘,柳娘娘带着大皇孙来了,说是过来给娘娘和三郡主赔礼道歉。”
  ☆、第一百一十七章
  房间里,柳嫔拉着徐莺的手,一副羞愧难掩的模样,道:“徐妹妹,晅儿做出这样的事来,我真是没脸见你了,千错万错,都是我没有将晅儿教导好。晅儿这个傻小子,是净长个子不长脑袋,别人哄他几句,也不想想是怎么回事就照做了。妹妹,你说要是三郡主有点什么事,我哪里还有脸见你……”说着用帕子捂着嘴嘤嘤的哭了几声,又转头对跪在地上的大皇孙道:“你这个孽障,还不快给你徐庶母妃道歉。”
  大皇孙大概已经提前得到了柳嫔的提点,认错认得极快,低着头道:“徐庶母妃,我错了,我不该对三妹妹说那些话,对不起。”
  柳嫔又继续训斥他道:“你就好好的跪着,你徐庶母妃不说原谅你,你就不用起来了。”
  大皇孙长这么大都是千娇万宠,哪里愿意长跪,有些不满的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看到母亲冷峻的面孔,再想到母亲交代的事,最终还是丧气的拉拢着脑袋,开口道:“徐庶母妃,请你原谅我,你不原谅我我就不起来了。”
  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柳嫔总是将赔礼道歉的姿态做足了,只是这些行为里,难免有些胁迫她原谅的成分在。
  徐莺虽知大皇孙是被人利用的,但到底还是那些话还是从大皇孙的嘴里说出来的,若说徐莺对大皇孙没有半点恼怒,那也是假的。
  而这也不得不说,这未必不是赵婳指使这件事的目的之一。不过是一件小小的计谋,即离间了她和三郡主的母女关系,三郡主和四皇孙的姐弟关系,另一边还将脏水泼到了柳嫔身上,顺便还让她和柳嫔产生龃龉。
  那些话是大皇孙说的,别人第一感觉自然是觉得柳嫔指使儿子说的,而不管她信不信是柳嫔做的,话是大皇孙说出口,她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对大皇孙没有一点嫌隙,这简直是一箭不知道多少雕的好计谋。
  只是徐莺虽然对大皇孙有些生气,但也没打算跟一个小孩子计较,但其他人却未必了,开口道:“那个宫女……”
  柳嫔连忙打断她道:“徐妹妹放心,我已将将那宫女交给太子妃了,我相信太子妃一定会查明真相,还妹妹也还我和晅儿一个公道的。”
  徐莺看着柳嫔,只见她依旧是一脸愧疚的望着她。
  徐莺心道,这东宫里果然就没有不聪明的人。那个宫女,无论是柳嫔自己审问还是交给徐莺,就算能审问出什么,也免不了有故意陷害赵婳之嫌,这不比交给太子妃来得聪明。既表示了对太子妃这个正妃的尊重,又摆脱了故意陷害之嫌。何况这件事牵扯到了东宫的几个孩子及几个生了子嗣的妃嫔,太子妃绝对不敢不重视。
  徐莺叹了口气,心道也罢,交给太子妃也好,太子妃在不牵扯到自己利益的情况下,行事还是颇为公正的。何况她是正妃,处置起来也比她们要名正言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