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徐铁匠都这样说了,王春刚再不讲话就不好了。王春刚毕竟在铺子里,每天打交道的人也不少,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就说:“什么时候都行啊?我这不是怕亲家不放人吗?”
  徐铁匠哪能听不出来,这是变着法的讲上次王伯东去接人,王徐氏只让王伯东一个人回来的事。徐铁匠就说:“亲家误会了,哪里是不放人?这不是当时我不知道嘛!我要是早点儿知道了,说什么也让她(王徐氏)回来。”
  这时候王徐氏的娘也说了:“就是我太惯着她了,说实话这事怨我,我当时想叫自己闺女在家多住几天,话没有说清楚。”
  小王张氏听见王徐氏的娘这样说,也不称呼王徐氏的娘亲家了,生气地说:“徐家嫂子,什么叫没有说清楚啊,是没说清楚什么啊?当初,可是你亲口和我说分家的事的。”
  王徐氏的娘一听小王张氏的话,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不应该打算这样模模糊糊的遮掩过去。王徐氏的娘想着,刚才自己家老头子也说是自家的不对了,再说了,还真是自家的不对,算了,还是说几句软话好了。
  王徐氏的娘就想说几句话安抚安抚小王张氏,可是,王徐氏的大嫂徐刘氏可不敢再叫她婆婆说话了。徐刘氏算是明白了,她婆家这一家子就认为自己是聪明人,别人听两句好话,就该什么事都按他们说的来。
  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你把别人当傻子哄,别人还觉得你不可理喻呢,脑子有毛病呢。徐刘氏作为小辈儿就赶紧说:“婶子,这事是我家办的不地道,这不,我家妹子也知道错了,今天还偷偷地抹眼泪了,她也说了,这次回来,肯定会好好过日子的。”
  徐刘氏见小王张氏的脸色稍微好了点儿,徐刘氏就继续说:“我妹子回来以后,如果做错了事,婶子该怎么管就怎么管,我们是没有二话的。”
  小王张氏听着徐刘氏的话还像话,就对王徐氏的娘说:“我也不和她们这小辈们一般见识,徐家嫂子,孩子不懂事,不是还有大人嘛!再说了,这都有孩子了也不小了,是不是?”
  王徐氏的娘能说什么,什么都不能说,谁叫自家办事不在理,现在着急的还是自家呢,就说:“亲家说的对。”
  徐铁匠见自家将态度已经放的够低了,心里也隐隐约约的明白,就冲着王家村里还没有说闲话的,就明白王春刚一家子最起码,现在是还想着叫他闺女回来过日子的。
  徐铁匠见王伯东一直没有说话,就对王伯东说 :“小两口在一起哪有不吵吵闹闹的,你也别把她(王徐氏)的话,放在心上,这孩子从小说话就走口不走心。”
  王春刚和小王张氏可以不给徐铁匠好脸子,甚至不搭理徐铁匠都可以,但是王伯东只要和王徐氏在一起过日子,王伯东就不能对徐铁匠太过了。
  王伯东说:“嗯。”总之王伯东也不是很热络。
  徐铁匠又对王成说:“什么时候伯东有时间啊?”
  王成只好说:“什么时间都行。”
  徐铁匠像是想了想说:“亲家,你看明天让伯东去我家,怎么样?”
  王春刚也觉得这件事一直这么耽误着也不好,还是叫王伯东尽快接人回来的好。王春刚也说:“行啊,就这么办吧!”说着就站起来说:“时间不早了,我得回去了。”
  明眼人一听就知道王春刚是想让徐铁匠一家回去了,在场的没有傻子,都能听出王春刚的意思来。徐铁匠也就站起来说:“是啊,时间不早了,我们也应该回去了,家里还挺忙的呢!”
  王成见两个人要走,就向两个人客气地说:“都在我这里吃吧,好不容易来一次,吃顿饭再走。”
  绣儿也客气地留小王张氏、王徐氏的娘和徐刘氏。但是谁都心知肚明这只是客气话。谁都知道王徐氏分家这件事虽然在每个人心里都留下了疙瘩,也算是解决了。但是即使解决了,现在想要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喝酒吃菜,也是不可能的。
  好不容易事解决了,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还会后风波。当然了这是后话。
  大人都走了。这个时候又来了一个小不点儿 ,小不点儿不是别人正是王伯野。这几天王伯野每天都来绣儿这里,和王平混的可熟了。
  这不,绣儿把王平放在炕上,王平就能和王伯野一块玩。现在在王平的背后垫一个枕头,王平就能做一刻钟多,也不觉得累。王平把手里的拨浪鼓往前一甩,王伯野就负责将拨浪鼓捡起来,然后递给王平,王平再接着扔。
  两个人就是玩这样无聊的游戏,可这两个人还都笑着乐着。绣儿就不明白了,王平乐还容易理解,因为现在的王平已经知道淘气了,他只要一淘气就乐,王平这样把拨浪鼓扔出去就是淘气的一种。但是绣儿不能理解王伯野怎么还高兴啊,王伯野这明明是被奴役,受欺负的啊?
  绣儿想过现在好好的教训教训王平,可是王成说了,这么大的孩子,你说他也不是很懂,等稍微再大点儿,再教训还来的及。绣儿想想,她现在还是真不知道怎么教训将近八个月大的王平,毕竟王平现在太小了不能打,骂王平训王平,他能不能听的懂还两说。
  不过就是这样,绣儿看见王平想着淘气的时候,也会制止王平的动作,可是王平还是继续淘气。王平淘气以后,还会漏出几颗牙冲着绣儿笑。
  绣儿也对王伯野说:“别这么让着王平,不然他大了也欺负你。”
  人家王伯野一拍胸脯就说了:“我是他表哥,现在我让着他,以后我管着他。”
  “七月十五半红枣,八月十五枣落杆”,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进了八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