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果然就瞧见两个小姑娘一左一右的牵着奶妈的手进来了。两个婆子忙站起来笑迎。她们都算是有见识的了,可乍见着也有片刻恍神。都笑道,“一下子进来两个白玉美人,真有些晃眼睛。”
  左边那个生得美貌自不必提,右边那个也很娇憨可人。难得的是皮肤堆雪般白净,竟寻不出半点瑕疵来,越衬得眉目清黑,唇若涂丹。就是眉心点了美人红——这样的资质,反而有些嫌脂粉污颜色了。
  两人气质也都好,看得出是簪缨世家的教养。无非左边的清贵自矜些,右边的烂漫自在些。哪里有半点外人说的“痴儿”模样?
  两个婆子倒是听说过,燕国公府上有一位很灵慧的庶女。然而一时竟也分不出嫡庶来。
  倒是忽而瞧见右边那个璎珞上挂着的玉雁,才知道这是雁卿。再品味品味,方能觉出雁卿确实灵慧不足。
  世子妃的乳母刘嬷嬷便对太夫人笑道,“若不是七哥儿先对我说了,我还真认不出是哪个。”便分别对雁卿和月娘行礼问好。
  月娘侧身避让,对两位嬷嬷点头还礼。雁卿也忙还礼,又赶紧扶她们起身。
  太夫人忙道:“快别多礼,小孩子受不起。”
  两位嬷嬷心里便有数——庶女确实比嫡女得体、自矜些。瞧大姑娘的举动,只怕心里还没尊卑上下的概念。
  便又对太夫人夸赞两个姑娘。她们是为了雁卿来的,又当着林夫人的面,自然是夸雁卿的多。又和雁卿说元徵的事。
  月娘又不认得元徵,自然插不上嘴。她也巴不得她们不理会自己,就安静的站在雁卿身旁打酱油。
  ☆、第十六章
  临近傍晚的时候,赵世番果然遣人来府上报信,说是皇帝传召,他要晚些回去。
  原来入了秋,皇帝旧伤复发,又有些着了秋寒,身上便觉着不好。这阵子左右调养总不见起色,心里就焦躁起来。
  焦躁也是正常——皇帝年过不惑,太子才是十岁稚龄。
  皇帝自己也是吃够了权臣的苦。当年太祖皇帝去世,儿子年幼,反而是侄子雍王年长有声望。便由雍王并晋国公、燕国公、成国公摄政。一国三公计非长久,辅政大臣之间内斗连连,最终雍王胜出,独掌大权。随即雍王就在三年里接连废杀了三个皇帝——太祖皇帝统共才四个儿子。
  最后轮到今上即位。他隐忍绸缪,花了十年功夫才将雍王除掉。怎么可能放心把自己的儿子也交给辅政大臣?
  皇帝早些年忙于征伐,皇后去世又早,便有些疏忽了对太子的教养。
  这阵子觉出自己老病来了,才明白自己最舍不下的是什么。便令太子朝夕侍奉在身旁——既是希望能和太子多多相处,享受些天伦之乐。也想借此磨练太子的心性,多教他些帝王权术、驭下之道。
  可惜有些晚了。
  太子养在深宫,长于妇人宦官之手,性子已被纵容得无法无天。他放任惯了,在皇帝跟前受拘束便很不耐烦。往往皇帝打个盹儿,回头就瞧不见太子了。一问左右,得到的答案不是太子在斗鸡走狗,就是在翻墙上树。
  皇帝自己多么雄才大略的人,却养出这么不争气的儿子。一恼火,病情反而越加重了。
  初时还不过责骂,令太子自行反省。结果太子捉了小太监和他斗蛐蛐反省去了。
  皇帝越发气急,昨日终于开始上棍棒责打。
  打了又心疼,想到太子嚎哭得惨烈,一宿没睡好。纠结了一上午,中午用膳时就赏了太子好几道菜。自觉的铺垫得差不多了,便亲自去太子宫里探问伤情去了。
  结果还没进门,就看到太子宫里拖出个血肉模糊的男人来。
  ——正是昨日执杖打太子的刑官。
  进去就看到太子躺在宫女肚子上吃葡萄,底下不论男女都头破血流——太子挨了打不高兴,正令他们用棍子互相追打好给他取乐。
  皇帝气得直打哆嗦。嚷嚷着要废太子,就把赵世番给召进宫去了。
  赵世番当然不能让皇帝废了太子——就算他真觉得太子不堪当大任,也不能这么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