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也并不怪太夫人这么不近人情的要责罚秀菊。
  太子可是日后的储君——且皇帝日薄西山,虽让白上人救回来,也谁都不晓得他还能再撑多久。皇帝又没旁的儿子,到时候铁板钉钉就是太子即位。
  结果雁卿和月娘偏偏就得罪了这位太子殿下。
  这世上有几个人敢冒着与日后的皇帝做对的风险来娶这两个丫头?只怕她们在京城是难留了。
  太 夫人就叹了口气。唯一可庆幸的是,他们也不是任人宰割的人家——毕竟是掌兵的门阀,皇帝也要拉拢的世家。她三个儿子,大儿子赵世番是皇帝心腹重臣,二儿子 赵文华镇守荆州。如今三儿子赵文渊也已长成,渐渐将前燕国公在军中的旧部收拢起来。他们三个一心,燕国公府就没什么可怕的。
  太夫人的母亲不就是前朝公主吗,实在没办法了,就只好将太子也变成前朝太子——谁晓得后事如何呢?
  这惊世骇俗的想法在太夫人这里也不过了了。她些微一想,便不去庸人自扰了。就对林夫人道,“二郎、三郎有信回来吗?”
  ☆、第二十七章
  这些事太夫人能想到,林夫人自然也能想到。
  她却没太夫人那么激进,只是想将雁卿和月娘送出京城,暂时避避风头。
  改朝换代什么的,那是鱼死网破的退路,林夫人想的却不会像太夫人想的那么简单天真。但谋废太子一事,林夫人确实已然在考虑了。
  ——并不单单因为太子扇了月娘一巴掌,又调戏威胁了雁卿的缘故。
  元徵差人给世子妃送信后,世子妃当即便告罪送客了。林夫人去兰雪堂寻雁卿和月娘时,正碰上太子强迫雁卿跪下赔罪。
  彼时林夫人就在竹林的那一侧,因她身上衣衫颜色浅淡,元徵和太子他们便没瞧见。
  林夫人并没有立刻想到出头替雁卿解围。一来,她原本就是这么教养雁卿的,能令雁卿自己解决时,她都尽量不插手;二来,本就不过是小孩子间争强斗胜,她出面反而将事情弄复杂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林夫人临时想起赵世番对她说过的话,很想亲眼看看太子的行事。是以就停住了脚步。
  不得不说,太子今日真是让林夫人眼界大开。
  ……赵世番只说太子欠缺教养,叫林夫人看,他分明就是本性凶残,又缺乏管束。
  比 起雁卿和月娘来,林夫人反而更替赵世番不安。一者,元徵明明对太子说了,雁卿月娘是“太子太傅”的女儿,太子反而更要为难她们,可见太子心里对赵世番的隐 恨颇深。而赵世番言谈之间,竟是觉着太子渐渐变好了,还是值得管教的,显然是被太子的心计骗过了。二者,太子反复无常,明明说只令雁卿跪下道歉,待她跪下 来却又要打她。且他对月娘这样的幼女都能狠下毒手,可见残虐。三者,他的举止看似粗鲁,细品起来却又步步为营。且最后元徵反目相对时,他能审时度势将脾气 忍下来,可见心思之深。
  残忍又阴毒,若日后真登上至尊之位,还有谁能奈何得了他?
  林夫人觉得有必要就太子一事与赵世番仔细谈一谈。
  #
  此刻赵世番却正在御前应答。不为旁的——晋国公要回京了。
  说 起来也真是艰难。当年灭梁一战,晋国公也是主帅之一,梁国覆灭之后,晋国公只在长安留了半年光景,便又被派去青州剿灭梁国余党。剿了四五年,北至高句丽, 南到陈国,连荒山野岭上落草的寇匪都清理得干干净净,眼看着非回来不可了,他又自请去镇守扬州,和陈国人打仗。
  去年秋天皇帝就宣他回朝。眼看着都春暖花开了,他才终于不情不愿的晃回来。
  说句大逆不道的——赵世番觉着晋国公是在跟皇帝的命比,谁更能拖。
  倒也不能全怪晋国公。
  晋 国公生得很雄伟,高大英俊,宛若天神。当年广陵王见了他一面,就颠搭颠搭的到皇帝跟前说,“今日见了晋国公,觉得他不是会久居人下的。臣弟不过跟他说了两 句话,冷汗就湿透了脊背。竟不敢与他对视。威气之重以至于此,还请陛下早做打算。”变着法儿说晋国公有“龙威”。
  皇帝并没当一回事——毕竟是能除掉雍王的雄主,不论是才略还是气度,皇帝都远胜旁人。他收拢天下英雄为己用,自然不会为这么点鬼神莫辩的事就要斩杀功臣。
  但架不住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自广陵王开了口,就不断有“粗通面相之说”的人来提醒他——晋国公面貌不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