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于太子,他很配合——至少看上去很配合。
  去岁初秋,皇帝忽然说要带他出门走走时,太子是很开心的——这个年纪上的男孩能同父亲一道出门,就没有不雀跃开心的。何况是太子这种自小缺少父爱的。那阵子他过得十分顺心,因皇帝明显流露出放弃立后的想法,他觉着父亲终于要正视他的意愿了。
  事实证明他想错了。
  那一日皇帝勒住马,远远望见楼蘩时,他就已觉出不对来。因情窦初开,他在某些事上渐渐敏锐起来。只看皇帝的眼神心里便下意识的生出戒备和反感。是以楼蘩近前时,他故意装作不经意的刺马上前,意图制造一场小事故。
  若能令楼蘩受伤出丑最好,若不能就趁势令自己受点小伤,也足够给楼蘩添一场不小的麻烦。
  但是林夫人驱马上前,巧妙的将他中途截住。而楼蘩明显也看出了他的意图,却不曾作色。只笑吟吟的上前与他说话,太子语带机锋,半讽半刺,楼蘩却故意装傻将他话中尖刺化去,令那对话看着友善又诚恳。最后还邀他去看新出生的小马驹。
  太子不知不觉就让她牵引住,差点真奔去看马驹了。心中又恨又恼,只得罢休,不去理会她。为此皇帝还爽快的大笑了一阵。
  幸而皇帝也没多表露什么,随后月余都没什么动静。太子便觉着皇帝也许只是一时新奇,过后就将楼蘩给忘了。
  可随即他便又听说一件事。
  说 七夕头天夜里,宫妃们捉喜蛛织网乞巧,顺便对赌——宫里一向是流传有这样的说法的,七夕夜里谁家蛛网密密结,必有喜兆从天降。宫里的喜兆,自然就是皇帝的 宠幸——恰她们互相对赌调笑时让皇帝给听去了。回殿之后,皇帝一时兴起,便令人捉了只喜蛛纳在锦盒里。这显然是要送人的,宫妃们都悄悄的盼着收到的那个人 是自己,结果似乎是谁都没收到。
  太子当即就明白了——她们显然没有收到,因为那锦盒喜蛛送到了宫外。
  收到的人必然是楼蘩。
  太子没有再闹起来。
  毕竟为了这件事他已同皇帝闹了许多次,动静也都很不小。若皇帝真的疼爱他,对他的母亲有所怀念,便绝对不会再立皇后。若反之,纵然他再怎么言辞激烈的反对,又真能动摇皇帝的决心吗?
  是以这半年里太子压抑着自己的心情,不曾表露出任何不满来。
  只偶然在皇帝跟前流露出难过和惶恐——皇帝心疼他,大约也是真有些愧疚,待他反而宽容起来。
  可这并没有令太子觉着好受些。
  如今他已有了后娘,皇帝便也不再只是他阿爹。
  且皇帝分明就是更宠爱楼蘩些,日后他必得学会在他阿爹跟前保全自己,不能再肆无忌惮的表露真心、惹恼他阿爹了。
  他终于再没有可以全心信赖仰仗的人。
  ……这才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陪着皇帝和楼蘩慈孝恭谨的说了一回话,太子只觉心中烦累。不经意间自观柳台前望向水滨,便瞧见有少女捉一把白茅草欢举着奔跑自柳堤上过。堤上何止千人,熙熙攘攘如截水而过的洪流,可他依旧一眼就看到了她。
  便如水墨山水中那不经意涂上的一抹桃花红,鲜明亮眼,轻易就夺去了他的注意。
  ——赵雁卿。
  太子想,这可真是冤家路窄,狭路相逢。
  他便对皇帝说,要去为继母折一枝山杏花。
  儿子有此孝心,皇帝自然要成全。便慈祥颔首,笑道,“去吧。”而他的继母关切道,“水滨草滑,让人仔细跟着,小心照料。”
  太子只一笑,道,“谢母后关怀。”
  太子要下去折杏花,自有便衣的侍卫悄无声息的驱散人群,陈设路禁。免得令游人冲撞了他。游人多了,不可能悉数拦住,似雁卿这般一看就无害的小姑娘便在放行之列。
  雁卿越走便觉行人越少,心里也在疑惑——此处分明景色更胜,怎么人都不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