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先把暗器挡回去再说,刘凌在心里得意的笑了笑。
  “富国强兵,这就是顺序。而咱们大汉现在做的却要颠倒过来,是强兵富国。”
  他遁了一下道:“富国而强兵,说的是国力富足之后,有足够的物力财力来打造一支强兵。一切补给,供应,全都充足。以强大的国力来武装军队,扩充军队,若是国力强大的话有百万雄师也不是梦想。如西夏大辽皆拥兵百万确实令人艳羡,臣弟是一介武夫,自然也希望指挥的军队越多越好。但是,西夏和大辽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战力,和之前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沉淀不无关系。”
  “西夏李家,自唐以来一直深受中原皇室的隆恩,不管是谁来做皇帝,李家都会第一时间宣誓效忠。数百年的韬光养晦才有今日的崛起,其这百余年间步步蚕食周围的部族,领地之大其实早已经超过了大周,比之于我大汉更是要庞大太多了。而北方的契丹人,则是抓住了突厥王族迅速衰落的机会,逐步的将整个草原控制在手里,再加上石敬瑭把富饶的燕云十六州拱手相送,实力为诸国之最。”
  “而我大汉却没有那么辽阔的领土,也没有那么充足的兵源,为了自保而大力的提倡武备,反而让国力逐渐的衰落。大汉自先帝时期执行的政策就是强兵富国,想先建立起强大的军队然后开疆拓土,却忽略了大汉本身根本就支撑不起二十万大军的消耗!”
  刘凌总结道:“所以,以大汉目前的国力来说,养活五万到六万的常备军队尚可,再多反而会拖了国家发展的后退。就好像一个有一双粗重拳头的巨人,就算力气再大,若是每天都吃不上饭的话,用不了多久就会饿死。所以先富国而后强兵,对外不妨示之以弱换取时间,对内则不能放松加快前进的脚步。”
  他看了卢森一眼道:“所以卢老想领兵殉国而活百姓的想法还是收起来的好,这样做治标而不治本,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今天卢老以自己的牺牲为解脱搪塞大辽,那明日换谁来为国捐躯?”
  听刘凌将话题又撤回来,卢森心里没来由的一热。
  “是老臣考虑不周,老臣也是……唉……只是王爷,若是一味的示人以弱的话,会不会找来兵祸?”
  刘凌笑了笑道:“那就看咱们大汉周围的几个巨人,是不是能踏实下来了。若是他们之间和平共处的话,难保不会有人闲极无聊对我大汉的领土生出觊觎之心。而若是大周,大夏,大辽这三个巨人总是无法共存的话,咱们就有的是时间来壮大自身,从而具备与他们一争高低的实力!”
  他笑的很随意,很淡然,却透着一股自信。
  笑的很漂亮,很狡猾,就好像一只善于迷惑猎物的豹子。
  第一百九十二章 使辽
  “关于屯田,可以先在庆州建立几个试点。庆州刚经历过一场大战,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百姓们的心还没有踏实下来,若是屯田的效果好也能让他们安生下来。欧阳专一家在庆州就占了上万亩好地,除去赏赐有功将士和分给灾民的,现在还空着三千多亩荒地。以五百亩为一点,可以先在庆州建立六个屯田点,拨两千壮丁过去开荒,还可以让他们带着自己的家人一起干,没有工钱但朝廷负责一天两顿饱饭,估计着应该有不少人愿意跟着,这样也能稍微缓解一下灾民的情况。”
  卢森将刘凌的话题揭开不说,再次将议题回到屯田上来。
  “还可以用劳动换粮食和种子,只要那些壮丁的家人干活卖力气,可以根据表现按出工多少来换给他们食物和粮种,表现出色的还可以给他们一块私人的田产,有了饭吃有了自己的地,这就是有了希望,能带动百姓们安居乐业。”
  候审补充道。
  裴浩接着说道:“朝廷可以大力的扶持这几个作为榜样的屯田点,即使……即使他们没有做出太好的成绩来,朝廷也可以给他们一个拿得出手的成绩!只要能带动新军中那些打算赖在军队里混饭吃的人,朝廷就算多付出一点也值得。”
  他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也算是对卢森和候申两个人所说的补充。
  孝帝点了点头道:“裴浩这点提的好,百姓都有盲从性,大家都说好,即便他没有见过也会跟着说好。正如前阵子欧阳专的叛乱,大部分百姓都不知道造反是怎么回事,光凭着欧阳专开出来的一个口头承诺就就跟着谋逆。他们甚至都没有想到一旦失败了自己有可能死无全尸,光幻想着推翻了朕就能过上好日子!”
  孝帝说到这里语气有些硬,显然对百姓的无知感到无奈和气愤。
  刘凌说道:“陛下,百姓们不傻,他们只是被逼的活不下去了而已。”
  他不同意孝帝的看法,因为他比在场的任何一个人都要清楚的知道,历朝历代五千年历史,凡是将百姓看做傻瓜的统治者最终都会走向覆灭。靠世家大户的支持或许能谋江山,可是没了百姓的支持拿什么来守江山?
  “陛下,百姓们之所以反,不是因为他们愚昧无知,而是因为他们看不到未来生活的出路。欧阳专紧紧靠着一个空头许诺就能顷刻间聚集十数万的人马,其原因不过是他让百姓们看到了希望而已。不管这希望是否能变成现实,他们都愿意用付出自己的生命去争取。《孟子?离娄上》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简而言之,即是七个字,得民心者得天下。”
  刘凌叹道:“正如裴大人刚才说的,朝廷只要让百姓们看到希望,哪怕这希望实现起来十分的艰难,百姓们也会心甘情愿的去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他们的要求很简单,能吃饱饭而已!”
  “得民心者得天下!”
  孝帝喃喃的复述着刘凌说的话,然后对刘凌歉意的笑了笑道:“是朕太自以为是了,总觉得朕没有做过什么对不起百姓的事,而百姓却做出对不起朕的事,虽然朕没有计较他们但是心里还是觉得错在百姓而不在朕,朕原谅了他们是朕的宽宏。现在想想,朕真是自欺欺人。若是朕给了百姓们安稳康宁,谁又愿意颠沛流离?”
  刘凌等一揖到地:“陛下圣明”
  孝帝白了他一眼道:“圣明?刚才你们还在心里骂朕糊涂吧?卢老,裴浩,候申你们三个记住,以后就要像忠王这样,朕有什么过错就直接指出来,不要闷在肚子里!你们都是朕的肱骨之臣,若你们都不肯跟朕说实话?那天下人还有谁愿意跟朕说实话?到最后朕会被你们哄得越来越自大,你们既然吃着朕的给的俸禄,就不应该藏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