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接替陈远山任神锋营大将的,则是那个锋利的好像一柄出鞘长剑的独孤锐志。黑麒麟军是皇帝的禁军,但那是之前。太后苏笺黎是个聪明绝顶的女人,她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黑麒麟军虽然只有三千人,但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太强了。现在小皇帝身边留着这样一支战斗力恐怖的骑兵,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她怕刘凌对黑麒麟军有所顾忌,怕这支皇帝的保命军队变成致命军队。所以,她做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决定。
  她无权解散黑麒麟军,但有权利任免黑麒麟军的指挥官。黑麒麟军的灵魂是谁?是胜屠野狐!所以,她下旨将黑麒麟军指挥使胜屠野狐调离,让胜屠野狐自己去找汉王刘凌报道。至于刘凌怎么安排这个人,那就是刘凌的事了。同时跟着胜屠野狐一块离职还有赫连铁木和独孤锐志,黑麒麟军四个大将,她只留下了郑旭一个。郑旭,是刘凌的人,这是人所共知的事。
  她这样做,是在表态。
  保护皇帝安全的黑麒麟军交给郑旭来指挥,也就是说苏笺黎将她自己和小皇帝刘立的身家性命全都交在刘凌手上。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苏笺黎的果断远比一般男人,甚至比绝大部分男人还要强!她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处在的位置上,也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晋州大将茂元,分出一万兵马交给独孤锐志,神锋营的兵力增加到了两万人马。以这两万人马来进攻潞州,虽然在兵力上还是略显单薄了一些,但独孤锐志并没有抱怨什么,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一次实在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的题目就是攻取潞州,一旦通过的话,不但他立刻就能扬名军界,最重要的是,他就能得到刘凌的认可了。
  而胜屠野狐,则与赫连铁木一起,只带了三十名亲兵,从晋州出发一路往东北前进,他们两个人的目标是正在东征的汉军,他们要做的,是去汉王面前报道,然后追随汉王征战四方。
  胜屠野狐的父亲是第一任黑麒麟军的指挥使,他接替他父亲成为指挥使后,他们胜屠家烙上了深深的皇族的烙印。他离开黑麒麟军,心里难免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同时,也有一种解脱感。以他的武力才华,黑麒麟军这个小小的舞台上根本就无法全部展现出来。只有再更广阔的天地里,他才能完全绽放!
  所以,在失落的同时,他久久平静波澜不惊的心里,也荡起了一圈涟漪。身为一名军人,他又怎么可能没有远大的抱负?现在天下大乱,正是他一展拳脚的机会。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胜屠野狐踏上了征程。离开了黑麒麟军并不是他失去了什么,而是虎入山林,龙出浅滩!
  多年后,当已经成为开国十大国公之一的胜屠野狐谈起往事的时候,微笑着说道:“如果当初没有离开黑麒麟军,我的人生将暗淡无光。”
  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眸子里闪耀着淡淡的神采。
  独孤锐志率领两万大军昼夜兼程,从晋州到潞州三百里的路程,他的大军只走了六天。这已经是很快的速度了。若是一个人骑马,再带上一匹备用马匹的话,三百里路程不眠不休的话,一日一夜就能赶到,但是大军行进速度就要慢得多了,两万人马,包括骑兵,步兵,辎重营,沿路还要打探路线地形,派斥候侦察敌情,事情绝不是只管埋头赶路那么简单。
  独孤锐志率领大军在潞州以西三十里安营,派出斥候打探潞州的情况。确定潞州守军并没有发现神锋营踪迹之后,独孤锐志带了几十名亲兵亲自到潞州城外查看。其实在他出兵之前,潞州的详细情况监察院已经派人告诉了他。但是身为统兵大将,又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领兵作战,独孤锐志必须做到谨慎。
  潞州虽然不如晋州那般,被当初的大周右威卫大将军蒙虎经营的好像军事要塞一般,却也是雄城一座。晋州,潞州,就是大周防御北汉的两座门户。虽然大周内乱之后,潞州驻守的人马大部分被调离,但如今潞州城内依然还有不下万人的军队。一万人守城,且城防坚固,独孤锐志只有两万人马攻城,其难度不可谓不大。
  但这一战,独孤锐志势在必得!
  他必须交给汉王一份满意的答卷,如果做不到的话,他不认为汉王会因为往日的交情而施舍给他一份前程。选了一个高坡,独孤锐志用监察院配发给统兵大将的千里眼观察着潞州的防御。看了很久,独孤锐志轻声叹了口气。不得不说,潞州的城防确实很坚固。这里拥有者不下于晋州的高大城墙,而且城墙上还装备有大量的重弩。而且,虽然潞州的大部分兵力已经调走,但经过观察独孤锐志发现,潞州城头上的守军绝对不是那些滥竽充数的杂牌军。
  即便有火药抛石车压制那些重弩,想要攻破这样一座雄城也要付出惨烈的代价吧。
  独孤锐志眉头挑了挑,他知道,所谓的完美答卷,不是再付出血淋淋的代价后攻取潞州,而是用最小的代价占领这里。更何况,他手里也没有那么多兵力让他挥霍。
  独孤锐志接连两天都在潞州城外不远处查看,希望能找到破城的良策。但是他想得头疼,也没能想出一个轻而易举攻破潞州的好办法。围而不攻?潞州是军事重镇,并不缺粮草,只怕汉军反倒耗不起。
  有什么办法才能交出一份完美答卷呢?
  独孤锐志陷入苦想。
  第三百六十七章 得计
  一连三天,独孤锐志都在潞州城外不远处查看敌情。幸好,潞州的守军虽然现在还算不上一支孤军,但境地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只是困守着潞州城,倒也不敢随意乱出来走动。神锋营的大军就在潞州三十里外驻扎着,因为独孤锐志下令不许埋锅造饭,士兵们只吃些干粮填饱肚子,没有了炊烟,城里的守军倒也没有发现他们的存在。
  潞州的守军现在算是爹不疼娘不爱的弃儿了,原来的大军大部分都在成德军南下的时候被抽调走,可是赵铁拐身死,成德军现在被裴战的定安军堵在冀州。因为之前支持赵铁拐的缘故,裴战对潞州守军没有什么好感。潞州兵也不会贸然就对裴战宣誓效忠,这样的乱世,他们这万把号人,随时都有可能被人一口吞了,连骨头渣子都剩不下。
  他们只能苦苦的耗在城里,不敢出去,也不许别人进来。潞州就是他们的根基,没有了潞州,他们将无家可归。幸好潞州作为大周曾经最重要的军事重镇之一,粮草储备很充足。城内三十万百姓大部分已经逃离,战乱让大周千疮百孔,而百姓们则在这千疮百孔的缝隙里寻找最后的落脚之地。黄河以北打的太乱了,反倒是离着潞州不远的大汉国的沁州安稳的多。大汉都在实行均田制,人人有地种,而且大汉这几年很太平没有战乱。所以,潞州的百姓们开始大规模的越界,超过二十万难民选择进入大汉的国内寻求庇护。
  沁州,是大汉所辖地域最大的一个州了。这里虽然人口不少,但土地也不少,虽然大批难民的到来分走了大量的土地,但大汉的朝廷可不认为那些难民是蛀虫。这是二十万劳力啊,可以开垦出多少荒地来?只需要给他们每日两顿饱饭而已,就能给大汉增加数十万亩良田,何乐而不为。
  潞州的守军养不起那么多百姓,所以他们对于百姓的大规模出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就懒得理会。而沁州的汉军则对大批的难民表示出了欢迎,只要你们老老实实的守规矩,饭会有的,田地也会有的。沁州接纳不下这么多难民,那就发给他们干粮让他们到晋州,洛阳去,那里有的是荒地需要人开垦。大汉现在最缺的就是人口,人口越多,力量才会越大。汉攻大周,其实就是一场蛇吞大象的赌局。幸好,这条蛇足够强壮,并且在不断的吞噬中已经长出了四条腿一对脚,腾空而飞蜕变成龙。
  如今的潞州城内,百姓的数量已经不足三万,是最鼎盛时期的十分之一尚且不足。即便是这样,潞州守军大将宿真也是忧心忡忡。百姓们不敢出城去种地,粮仓里的粮食早晚有吃尽的那一天。都是潞州的乡亲,宿真也实在不忍心真的就弃百姓于不顾。他鼓励百姓们出走去其他地方谋生,但是选择留在城里的百姓他也不能用强赶走。留在城内的多是士兵们的亲眷,宿真只希望他们能快点病死老死才好。
  宿真不是一个做不出狠辣事情来的人,真要到了粮草告急的那一天,他不介意将这些百姓提前送去投胎。他之所以没有这么做,是因为他这个潞州大将还没有坐实。原来的潞州大将高原被赵铁拐调走后来战死在大清河畔,他才坐上这个位置没多久。他若是屠了城内百姓,那手下的士兵们不造反才怪。甚至,他敢肯定,只要自己下达了这个命令,只怕先死的会是自己。
  他在等,等大周乱世结束的那一天。不管是裴战,是左武卫韩奕之,是右武卫刘基,是左右领军卫的岳乐糜荒,又或是那个来势汹汹的汉王刘凌,只要有人能将大周的乱局结束,潞州的危机也就解了。宿真是一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知道凭借他手里的兵力是绝对无法参与到逐鹿中原那场残酷游戏里去的。他只需要在乱世结束之前把潞州牢牢的控制住,那就足够了。
  他只想做大将军,不想做皇帝,他知道,自己没有那个命。但是,若是有人现在想打他潞州的主意,那他也决不答应!这里是他的窝,是他安身立命的地方。他不是不知道潞州的重要性,所以在得知汉王刘凌率军北上之后他真的很紧张。幸好,刘凌带兵往东去了,似乎对潞州并没有什么兴趣。这让宿真狠狠的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