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5)(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江景行了然:你想我扮作议和使者, 潜入王帐中伺机杀了狄王?
  是。谢容华笑道, 她眉眼熠熠, 容光夺目:倘若狄王仍在东荒王城, 尚存危险。我之所以说这次是天赐良机, 是因为北狩之故,部首搬到平城去。
  东荒统共那么几座像模像样的城池,秋狩时毫无法度, 数任部首死在王位角逐中, 每逢秋狩,部首总会搬去平城。
  陆彬蔚:平城离归元军营相距甚远, 你若冒动, 部首必然察觉。
  我可借议和之名将战线推前三百里。谢容华眼底光芒随她杯中转动酒浆一道生辉:等部首死后, 十二部谁也不服谁,自家为先,想不内杠也难。你说他们会一同掉转矛头向江景行还是先抢王位?足以让江景行出来了。
  到时候我亲自带六千玄铠精骑前往,放在平时是来不及,但部首一死,搅得翻天覆地不成问题,悠悠你及时回援,不会有事。
  把横扫八分的归元军比成,那么归元军中的玄铠一支,便是无往不利的枪头锋刃。
  玄铠不过万人,皆由修行者组成,哪怕是境界最低的觉异境,以一敌十仍不在话下,何况归元军个个悍勇,战力远超同阶。
  万人的玄铠,谢容华给陆彬蔚留了三千镇守南疆,其余全带来北疆,她这次拨出六千突袭王城,可谓是抄尽家底了。
  陆彬蔚听她决心已下,便转而操心起其他事来:那好,我领万人精军来援,一刻之内,必将赶到。
  谢容皎:阿姐可有合适的使者人选?
  部首亲邀,该是身为主帅的谢容华前去赴约才合情合理。奈何谁叫她曾有与南疆土司议和时,埋了三百修行者手持刀斧,一摔酒杯亲自操刀,硬生生将人家天人境供奉砍得渣都不剩的先例。
  她与南蛮议和时,那会儿南蛮不老实,背后小动作不断,绝不是诚心议和的态度做派。
  谢容华年轻气盛,被战无不胜的光环簇拥得心性极高,眼里哪容得下沙子?南蛮既然打算假借议和背后阴她一把,她干脆下先手为强,将南蛮的最大依仗彻底根除。
  也为她留下了黑历史后患。
  饶是部首这般不畏死之人,自诩战力远超南蛮供奉,绝非谢容华可匹敌,好歹是做了部首的人,顾惜诸多,宁可派人喊话谢容华让她在军营里好生呆着,也要躲开死得如此窝囊憋气的万分之一可能性。
  谢容华指尖在桌面上虚虚画了个圈:有是有一个,不过不太尽如人意,是姜长澜。
  姜后的姜字。
  姜长澜是姜家长子,姜后亲侄。
  姜家是个清流世家,他本应老老实实读书博个美名,随后在群芳会文章诗赋一道拔得头筹,入朝为官,镐京待几年,再去地方轮流转一圈由小做到大,便可回京颐养天年,做个官场上呼风唤雨的老头子。
  偏偏姜家的这位长子专爱舞刀弄枪,小时候他爹娘尚可没收他的枪逼着他读书,长大越来越无法无天,前两年自己偷偷跑到北疆边上,隐姓埋名从最底层做起。
  他修为不低,很通兵家一道,渐渐地拔出头,跳到谢容华面前,谢容华碰巧在镐京与姜后虚情假意客套时见过他,姜长澜那层马甲很快被她扒个干脆。
  谢容华满脸一言难尽,糟心道:姜长澜的身份原应是最合适出使的,偏生姜后不知从哪个天杀的那边得到消息,寄给我千叮咛万嘱咐不能让姜长澜出事的信叠起来够生火煮饭。
  要让她知道我派姜长澜出使,扒我的皮她没本事,归元军的粮草可有近一半是北周寄来的。
  说到底还是穷。
  江景行忽生起同病相怜之感。
  谢容皎沉吟道:阿姐,你看我如何?
  谢容华淡淡瞟他一眼,无精打采:那我会被阿爹扒掉皮,姜后没本事扒,阿爹可是敢的 。
  谢容皎:阿爹不会的,而且有我拦着,要扒也是先扒我的。
  谢桓是个讲道理的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