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理学一派(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么此人便是出自理学一派了。
  李玄都有些惊讶,此番来人竟然不是心学一派之人,而是理学一派之人,虽然心学与理学有一定的传承关系,但也有对立之处。没想到在此等儒门危急存亡之际,心学和理学能够彻底摒弃前嫌。
  不过再转念一想,这也在情理之中,所谓的为天下订立规矩,理学一派可谓是居功至伟。虽说早就有罢黜百家而独尊儒术的说法,但在此后儒门也面临过佛道两家的挑战,慕容氏的大燕时期,佛门提出佛为正,三教归佛。随后的李氏皇族自称道祖后人,尊崇太上道祖为太上玄元皇帝,明空女帝尊奉佛门,又有了数百年的三教并行。
  直到大晋年间,理学一派开始复兴儒门,打击佛道。理学为了与佛道两家的漫天神佛抗衡,提出了“天理”的说法,又将天理神话之,成为道德神学,儒门由此彻底成为道门、佛门一般的教派,也就是三教中的儒教。至此,儒门才压制佛道,又重得天下。
  故而理学圣人虽然不像前两位圣人那般堪称完人,但凭借再造儒门的功劳得以成为仅次于至圣先师和亚圣的第三位儒门圣人,可谓是儒门的中兴之主,也唯有身负滔天之功的理学圣人才能将曾经与亚圣并列齐名的荀卿赶出文庙。
  理学圣人和心学圣人的关系就像至圣先师和亚圣的关系。随着世道发展,理学一派过于禁锢人心,遭到反噬,心血一派修补了理学一派的不足,稳固了摇摇欲坠的儒门,可谓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再加上心学圣人的品行,得以成为第四位圣人。
  简单来说,理学主张只有一个答案,所有人只能遵从这个答案,也就是“天理”。心学主张没有答案,只有自己去寻找,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自己,也就是知行合一。
  心学相较于理学,无疑是更进了一步,更为符合至圣先师的儒学正统,这也使得儒门涌现出了许多英才,比如张肃卿等人,都是心学中人,只是心学只能在儒门上层流行,普通百姓还是更为信奉理学一派订立的规矩,天理就是老天爷,不遵守规矩就要被千夫所指,天打雷劈,故而理学一派在儒门中仍旧拥有极大的势力。
  换而言之,李玄都要打破的规矩正是理学一派的根基所在,他们也不得不拼命了。
  平心而论,心学受佛门影响较大,理学受道门影响较大,可它们的根本都还是儒学,注定不会退让半步。
  高冠博带的老者沉声道:“天理既是规矩,尔等竟然妄图颠覆天理,祸乱天下,其罪当诛。”
  李玄都道:“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规矩,若是儒门的规矩不再适合这个世道,那便算不得规矩。”
  “大胆!”
  “放肆!”
  “混账!”
  数声怒喝同时响起。
  可惜都是些神念化身,李玄都只当是清风拂面,充耳不闻。
  直到此时,真正能够威胁到李玄都的,还是龙老人。
  诸位先贤固然气势骇人,对于真正的长生之人而言,却算不上太大的麻烦。
  李玄都横剑于身前,不再多言。
  披头散发的狂士微微摇头,脸上流露出淡淡怜悯神色:“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狂士身旁的儒衫之人冷笑道:“既然你要自寻死路,我们便成全你。”
  一人伸手指向李玄都:“你已落天网,悔之晚矣。”
  李玄都对于这些言语不为所动,一步踏出。
  下一刻,李玄都直接踏足城头,与不动如山的龙老人相距不过两丈。
  九道身影同时下落于城头之上,将李玄都团团围住。
  李玄都手中“叩天门”剑气大盛,较之上次,大有不同。
  李玄都已经成功突破至元婴妙境,“叩天门”的威力随剑主境界修为而变化,如今的“叩天门”与当初在李道虚手中时一般无二。
  李道虚曾以“叩天门”摧破合道鬼国洞天的藏老人的金身,也曾重创陆吾神。
  李玄都说道:“九位联手破了我的‘太易法诀’,那就再接我的一剑,如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