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兵甲耀目,威震京师(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孙旂,前文介绍过的,孙秀与之“合族”的那一位,孙辅、孙髦,皆其侄也。
  士猗的主张,孙秀基本支持。
  可是,老子支持,儿子不支持。
  孙会嚷嚷:你们看看舆图!宛也好,襄阳也好,东距齐王,南距新野公,都太近了!我们是送上门去,给人家包饺子吗?
  当然,彼时还没有“饺子”的说法,孙会的原话是,“给人家捏牢丸吗?”
  牢丸,介乎饺子和汤圆之间的一种食品。
  孙会的想法是——走的愈远愈好!而既然不能往南走,也不能往北、往西走——太冷了!那就往东走罢!
  顺流而下,乘船入海,齐王也好、成都王也好,哪里还找得到咱们?
  士猗骂他“异想天开”。
  于是,继河北前线几乎火拼后,二人再次戟指相向,几乎要拔刀子了。
  然而,何天口中的“跃跃欲试”者,并不肯给他们充分讨论的时间。
  成都王济河之次日,宫变生。
  左卫将军王舆与尚书广陵公漼率营兵八百人,自司马门入宫,三部司马应于内,攻孙秀、孙会、许超、士猗于中书省,皆斩之。
  接着,杀孙弼、孙辅、孙髦、孙琰于门下省。
  孙弼,前文有过介绍,孙旂之子;孙琰,辅、髦的另一个兄弟。
  基本全家桶了。
  留意这个王舆——
  当初,淮南王举事,不得宫城门而入、不得不转攻赵王伦的相府,就是因为,彼时为尚书左丞的王舆及时关闭了宫门。
  赵王伦篡代,也是这个王舆,同前军将军司马雅一起,率甲士入殿,晓谕三部司马,示以威赏,无敢违者。
  基本上,算是赵王伦的死党了;然而,一转头,咬赵王伦咬的最狠的,也是这位“死党”。
  何天的“举事者,很可能包括之前从逆的——这班人,为免将来之祸,更要第一个‘反正’”的预测,全中。
  至于广陵公漼,宣皇帝孙,琅琊武王伷之子也。
  接着,王舆屯云龙门,召八坐入殿中,使赵王伦为诏曰:
  “吾为孙秀所误,以怒天下,痛哉!今秀已伏诛,其迎太上皇复位!吾归老于田亩矣。”
  传诏,以驺虞幡敕将士解兵,迎成都王。
  将赵王伦自华林东门出,及世子荂皆还汶阳里第。
  遣甲士三千,迎皇帝于金墉城,入自云龙门。
  沿途百姓咸呼万岁。
  皇帝升太极殿,群臣顿首谢罪。
  诏,送赵王伦、世子荂付金墉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