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3 大礼仪之争(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廷和与蒋冕、毛纪又说:“三代以前的圣人莫过于舜,没听说过他怎么尊崇自己的生身父亲瞽叟。三代以后的贤君莫过于汉光武,也没听说过他尊崇他的亲生父南顿君为皇帝。希望皇上向舜帝、光武帝学习,那么陛下的品德就不会有玷瑕,陛下的孝心也可以光大于天下了。”
  毛澄等人也再三上奏,坚持原来的决议。
  朱厚熜将这些奏章留中,这等于表明了不赞成的态度。
  朱厚熜想来想去,知道指望这些老顽固赞同自己是很难的,所以,他找来其他人,要他赞成自己。
  只有有利益,就不愁没有投机份子!
  张璁一看投机的机会出来,当下上书说应当是继承皇位,而不是过继给人当后裔!
  这就等于要承认朱厚熜的老爸为皇帝了!
  朱厚熜很高兴,让司礼太监拿了张璁的奏章给杨廷和看,说这种议论既遵守祖训,又依据古礼,应该听取。
  杨廷和说:“秀才怎么知道国家的重大事务!”又将奏章送回宫中去。
  不久,朱厚熜到文华殿召见杨廷和与蒋冕、毛纪,给他们一个亲笔指示,要他们尊崇自己的亲生父母为皇帝、皇后。
  杨廷和回家后上书说:“《礼》说‘在前为君的就是父母,亲生父母应称为伯父母或叔父母。不仅丧服等次要降格,称号也应有不同。’臣不敢阿谀奉承,顺着圣旨办。”又密封归还了朱厚熜的手诏。
  朝臣们也都坚持原先的决议,朱厚熜就是不听。
  到了九月份,兴献王妃到了京城,朱厚熜亲自确定仪式,由中门入城,访问祖庙,又再次说明想尊称兴献王、王妃为皇帝、皇后。
  杨廷和说:“汉宣帝继汉昭帝即位后,加史皇孙、王夫人谥号为悼考、悼后;光武帝往上承继汉元帝的统绪,巨鹿、南顿君以上立庙于章陵,都没有追加尊号。现在如果追加兴献王、母妃的尊号为皇帝、皇后,与孝庙、慈寿并列,就是忘记了先皇帝而看重亲生父母,采用私人间的情感而放弃国家的大义。我们这些大臣对此无法推卸责任。”
  他说完,并自请罢免官职。
  大臣谏诤的有一百多人。
  朱厚熜迫不得已,只得下诏,称孝宗为皇考、慈寿皇太后为圣母,兴献王、王妃为本生父母,不称为皇帝、皇后。
  在这段时间里,杨廷和先后四次把朱厚熜的亲笔批示密封退回,坚持自己的意见,上了近三十篇奏章,朱厚熜常常愤愤不平。
  他身边的亲近人物因而得以批评说杨廷和放肆,失掉做臣子的礼仪。
  谏官史道、曹嘉于是交互劾奏杨廷和的罪过。
  朱厚熜虽然将二人稍作贬谪,以抚慰杨廷和,但心中已不对其尊敬如前。
  不久后,朝廷评定辅立新君的功绩,朱厚熜封杨廷和与蒋冕、毛纪为伯爵,年禄一千石,杨廷和坚决谢绝。
  朱厚熜改为荫封其家世袭锦衣卫指挥使,他又推辞不受。
  朱厚熜认为封赏太轻,改加为荫封四品京官世袭,杨廷和又推辞。
  这时,恰逢杨廷和复职满了四年,朱厚熜就破例加封他为太傅,他又四次辞罢。
  朱厚熜还特地颁发诰敕对他予以表彰,并在礼部为他赐酒宴一次,九卿都参加作陪。
  他以为,这样对待他了,他还能不听自己的话?
  事实证明,正直君子,还真的不能收买!
  朱厚熜很喜欢请僧、道设斋坛祈祷。
  杨廷和极力劝说,引用梁武帝、宋徽宗的事例来做论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