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夫人多娇艳[重生] 第6节(2 / 4)
刘氏不似他这般乐观,蹙眉道:“你说的轻巧,桃儿和王大海的事儿,村里谁不知道?就说这件事是他王家无礼,但人岂有不说闲话的?”话出口,她忽的想起来什么,咬了咬唇,半日又道:“相公,那个啥,早年间你不是给桃儿定了一门亲事……那亲事……还作数不?”
宋大年起先一怔,转而明白过来,粗声粗气道:“我还想着你要说啥,你快死了那条心!我宋大年还没穷死,不会舍着这张老脸,硬去攀龙附凤!”
刘氏多少年不见她男人发火,顿时吓了一跳,支吾道:“我就那么一问,你喊个啥。再说,我不是、不是想叫桃儿嫁个好人家么!”
宋大年这方松缓了口气,说道:“也不是我要冲你发脾气,咱们老早就说好了的,再不提这件事了。那高门大院,是那么容易进的?那里头的规矩,比天还要大!咱们桃儿在乡下自在惯了,哪里受得了那个拘束。再说,国公府是什么人家,咱是什么人家,哪里高攀的起!就是咱们舍了老脸,人家就能应了?你快休了那心思,没得自找不痛快。”
刘氏微叹了一声:“那不是,早年间你救过老国公爷……桃儿嫁过去,看在这往日救命恩情的份上,他们也该善待桃儿才是。”
宋大年语重心长道:“此一时,彼一时。你且瞧瞧,打从老国公爷不管事后,国公府里可还打发人来过?就是老国公爷还在,咱们串门的时候,那些人两面三刀的嘴脸,你我还没看够?”
刘氏倒也并非功利心重的妇人,不过是一心想她女儿有个好归宿,听了宋大年的言语,也觉有理,便再未多说些什么。
宋桃儿在自己房中静坐,听着外头爹娘的议论,心中多少松泛了些。
没有如上一世般被逼到退无可退的绝境,国公府再派人来提亲时,爹娘必定是会拒绝的。
宋桃儿提起桌上的陶瓷鸡鸣壶,替自己倒了一杯温水。
轻抿了一口,温润的水滑过咽喉,宋桃儿心底里却忽然漾过一道人影。
国公府里,倒也不全是恶人呢。
靖国公府,西海棠苑。
一面容清癯的男子正于廊下,坐在一张做工考究的轮椅之上,望着院中那灼灼桃花出神。
春寒料峭,他披着一领鹤氅,里面着一件水清色丝布棉衫,领口微敞,露出一段白皙的肤色。
男子手边的茶盅早已无了热气,他却并不嫌弃,兀自端起抿了一口。
一旁侍立的丫鬟禁不住轻轻出言:“爷,这天气还冷,桃花茶最是寒凉,与时节不相宜,还是换了普洱上来罢?”说着,见她主子没有言语,便自作主张去端茶碗。
那男子轻瞥了她一眼,丫鬟触及那冷清的目光,不由自主的哆嗦了一下,连忙跪在了地下。
半日,男子方道:“我近日懒怠言语,你们倒越发自作主张起来。念在你在内院服侍多年的份上,这一次我且不打发你,自行下去领罚。”
丫鬟背上已沁出一层冷汗,听了这番话,如蒙大赦,连忙磕了头,起身匆匆去了。
第八章 他是动了不该动的心思。……
那丫鬟出了海棠苑的月洞门,不自禁的又回首望去。
却见花木扶疏之间,男子那清瘦的身影隐绰其中,倒好一副光风霁月的意境。
丫鬟面上一热,轻轻叹了口气,转身拖着步子往外行去。
四爷性子冷清,待下人也算不得宽和,身负疾患之后,更是有些喜怒无常。然而便是如此,她也不想被四爷撵出去。
这丫鬟名叫怜姝,是国公府的家生子,被拨到四爷身边服侍也有四五个年头了。
四爷郑翰玉是老国公爷最小的公子,本是卧龙凤雏之才。老国公爷在世时常说,一连生了这许多子孙,唯有这最小的儿子,最似自己青年时候。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五年前,郑翰玉奉旨西征,沙场征伐之中,为诱敌深入,不慎受了重伤。虽侥幸捡得一条性命归来,又立下大功,却再不得站立行走。今上悯其功高劳苦,封其为忠靖侯,又特许御医诊治,且送来许多珍贵药材,但奏效甚微。直至如今,郑翰玉依旧不良于行。
如此也还罢了,偏又在这节骨眼上,郑翰玉原本的未婚妻家中悔婚,将女儿许配了旁人。 ↑返回顶部↑
宋大年起先一怔,转而明白过来,粗声粗气道:“我还想着你要说啥,你快死了那条心!我宋大年还没穷死,不会舍着这张老脸,硬去攀龙附凤!”
刘氏多少年不见她男人发火,顿时吓了一跳,支吾道:“我就那么一问,你喊个啥。再说,我不是、不是想叫桃儿嫁个好人家么!”
宋大年这方松缓了口气,说道:“也不是我要冲你发脾气,咱们老早就说好了的,再不提这件事了。那高门大院,是那么容易进的?那里头的规矩,比天还要大!咱们桃儿在乡下自在惯了,哪里受得了那个拘束。再说,国公府是什么人家,咱是什么人家,哪里高攀的起!就是咱们舍了老脸,人家就能应了?你快休了那心思,没得自找不痛快。”
刘氏微叹了一声:“那不是,早年间你救过老国公爷……桃儿嫁过去,看在这往日救命恩情的份上,他们也该善待桃儿才是。”
宋大年语重心长道:“此一时,彼一时。你且瞧瞧,打从老国公爷不管事后,国公府里可还打发人来过?就是老国公爷还在,咱们串门的时候,那些人两面三刀的嘴脸,你我还没看够?”
刘氏倒也并非功利心重的妇人,不过是一心想她女儿有个好归宿,听了宋大年的言语,也觉有理,便再未多说些什么。
宋桃儿在自己房中静坐,听着外头爹娘的议论,心中多少松泛了些。
没有如上一世般被逼到退无可退的绝境,国公府再派人来提亲时,爹娘必定是会拒绝的。
宋桃儿提起桌上的陶瓷鸡鸣壶,替自己倒了一杯温水。
轻抿了一口,温润的水滑过咽喉,宋桃儿心底里却忽然漾过一道人影。
国公府里,倒也不全是恶人呢。
靖国公府,西海棠苑。
一面容清癯的男子正于廊下,坐在一张做工考究的轮椅之上,望着院中那灼灼桃花出神。
春寒料峭,他披着一领鹤氅,里面着一件水清色丝布棉衫,领口微敞,露出一段白皙的肤色。
男子手边的茶盅早已无了热气,他却并不嫌弃,兀自端起抿了一口。
一旁侍立的丫鬟禁不住轻轻出言:“爷,这天气还冷,桃花茶最是寒凉,与时节不相宜,还是换了普洱上来罢?”说着,见她主子没有言语,便自作主张去端茶碗。
那男子轻瞥了她一眼,丫鬟触及那冷清的目光,不由自主的哆嗦了一下,连忙跪在了地下。
半日,男子方道:“我近日懒怠言语,你们倒越发自作主张起来。念在你在内院服侍多年的份上,这一次我且不打发你,自行下去领罚。”
丫鬟背上已沁出一层冷汗,听了这番话,如蒙大赦,连忙磕了头,起身匆匆去了。
第八章 他是动了不该动的心思。……
那丫鬟出了海棠苑的月洞门,不自禁的又回首望去。
却见花木扶疏之间,男子那清瘦的身影隐绰其中,倒好一副光风霁月的意境。
丫鬟面上一热,轻轻叹了口气,转身拖着步子往外行去。
四爷性子冷清,待下人也算不得宽和,身负疾患之后,更是有些喜怒无常。然而便是如此,她也不想被四爷撵出去。
这丫鬟名叫怜姝,是国公府的家生子,被拨到四爷身边服侍也有四五个年头了。
四爷郑翰玉是老国公爷最小的公子,本是卧龙凤雏之才。老国公爷在世时常说,一连生了这许多子孙,唯有这最小的儿子,最似自己青年时候。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五年前,郑翰玉奉旨西征,沙场征伐之中,为诱敌深入,不慎受了重伤。虽侥幸捡得一条性命归来,又立下大功,却再不得站立行走。今上悯其功高劳苦,封其为忠靖侯,又特许御医诊治,且送来许多珍贵药材,但奏效甚微。直至如今,郑翰玉依旧不良于行。
如此也还罢了,偏又在这节骨眼上,郑翰玉原本的未婚妻家中悔婚,将女儿许配了旁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