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国战(终)(2 / 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陛下最后还说,前线之事,依旧由谢都督来决断。”
  吴公公说完这些,对在座的诸位都半福行礼,然后坐下,继续面带微笑。
  谢玉安着重看了一眼吴公公,他不相信皇帝会真的完全放权,否则吴公公这个“传声筒”,根本就不需要此时跟着一起进来;
  昭氏,代表类似独孤家这种很早就投靠皇帝的固有势力;
  石家,代表着皇族禁军的本部派系;
  定亲王,代表着军中现在规模很大的山越族派系;
  自己,亦或者说,是自己背后的谢氏,代表着的是虽然没落但勉强还能称得上是瘦死骆驼的贵族势力。
  其余的空白,则由皇帝去补全;
  来得这么齐整,来得这么直接,还来得这般恰到好处,如果没有提前商议过,如果心中没有一个倾向,谢玉安可不信。
  石勇开口道:“都督,末将斗胆建言。”
  “言重了,但说无妨。”
  “是,谢柱国的信,相信都督也看了。”
  谢玉安不置可否。
  石勇站起身,
  继续道:
  “根据晋东我凤巢内卫传来的消息,燕国朝廷派遣支援晋东的二十万燕军,在完成了秋收以后,只有少部分选择东上镇南关,大部分,则向西南方向进行了转移。
  所以,末将认为,燕国朝廷的那二十万援军的主力,应该已经入了我大楚境内,但不是走的镇南关出上谷郡,而是从蒙山进去的。”
  谢玉安开口道;“蒙山地势不好走。”
  石勇马上跟进道:“都督,这些年来,燕人虽未急着建立其大规模的水师,但对水利的修建,可从未停歇过,尤其是燕国昔日的那位五皇子,现在的工部尚书,更是在五年内,两次亲自前往望江下游巡视河工。
  且晋东的那座王府,似乎对这类的建设,格外着迷,现如今的蒙山,可能已经不是那么难走了,就算是难走,这么长的时间,一批一批地运,也能运过去了。
  且蒙山最艰难的地方在于后方粮食补给难以大规模输入,后勤难以持久,并非意味着人马寸步难行。
  否则当年那位摄政王又如何乘船入楚?
  当年的年大……年尧那个罪人,又如何能够自北方入袭范城?
  另外,这些年来,范城应该也存蓄了不少粮草军需,应该足够燕人的大军一时所需。
  将一支规模庞大的大军,运送过去后,再来一场不用旷日持久而是速战速决的大战,末将认为,是绰绰有余的。”
  谢玉安仰起头,
  道:
  “晋地辽阔平坦,燕人骑兵如风,再者,晋东那块地盘,又近乎全部被那座王府的掌控,悄无声息间在自己的地盘上将军队进行秘密的调度,对那座王府而言,根本就不算是什么难事儿。”
  “都督可是不相信我凤巢内卫的忠诚?都督认为,是我凤巢内卫传回来了假消息?”
  谢玉安摇摇头,道:“凤巢内卫,尤其是在燕地的他们,都是我大楚的好儿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