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自带弹幕 第9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且别具一格。
  在以往的同类作品中,多是两位警察互帮互助,在愈发默契的合作间情愫暗生,又因充斥着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和并肩作战情谊十分动人;或者双方立场对立,待最后身份揭晓的时候,或走向be,两人因秉持各自的坚守兵戎相见,但毫无疑问正义必胜;或he,一方选择改邪归正。
  《卧底》却不同,在毒贩间都能游刃有余的女主,在追人方面更是极其潇洒主动:在最开始并不知道男主身份的时候,她就对男主一见钟情,并拿出霸道总裁硬上弓的范儿想要强行将男主拿下。
  其他毒贩也跟着起哄,使出浑身解数帮她,中间闹出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以至于季宁宁刚看到剧本的时候都惊呆了:电影里把毒贩们描述得充满人情味,女主又和毒贩相处得这么融洽,简直是打着警匪旗号充斥着动作戏的爱情轻喜剧……这样真的好吗?
  不说观众看了会不会违和,就说一看上去政治就不正确,就算能通过审核,也会被指责是在纵容毒品买卖吧?
  现在社会舆论对于毒品还是极为排斥,这也的确是一件理应受到排斥的事情,真不知道怎么会有人大胆到写出这样的剧本,就算是哗众取宠,这种方式显然也极为错误。
  这样的情节更不适合形象正面的偶像来演绎,不管女主的设定多么有人格魅力,贩毒的反派实在难以洗白。
  即便季宁宁现在有点病急乱投医,也不能在明知有问题的情况下仍闷头尝试,简直作死……
  然而看到最后,季宁宁似乎懂了。
  结局,女主亲手抓住了极为信赖她的同伙。在对方惊疑和愤怒的目光中,她面无表情地将其交了出去,转身却一个人躲起来哭。
  男主找到她,对她说:“你大概已经不适合做警察了。”
  ——甚至他们有理由怀疑女主的内心已经被犯罪分子同化。
  女主却摇着头说:“无论我们从事着什么样的职业,首先我们都是一个‘人’,但每一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犯过的错误付出代价……”
  她捂住脸,泣不成声。
  电影就在这样漫长的长镜头中结束。
  毒品让无数幸福家庭破灭,带给百姓的痛苦无可估量,此种罪行遭人痛恨,因此影视剧里自然也会拼命往穷凶极恶的方向刻画,借此突出犯罪分子的残暴和人民警察的英勇奉献,警示大家远离毒品。
  可实际上,无数为缉毒献出生命的警察值得敬佩,犯罪分子却也不是千人一面的凶狠勇猛。
  越是混得风生水起的坏人,越会用儒雅正义的外表伪装自己,而不是只会一味地嘶吼咆哮。
  在犯罪之余,他们当然还有自己的亲人、朋友,在他们的生活中,同样也会存在动人的情谊。
  他们并没有完全与普通人割裂开。
  他们也是人,是走了一条错误道路的人。
  ——所以他们必须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
  比起警察们在激动人心的抓捕后为他们拷上冰冷的手铐,这样一步步将自己推入深渊,葬送了唾手可得的美好,处理起来是不是更加深刻、更加发人深省?
  对大多数人而言,无论是毒品还是警察的抓捕,看上去惊险刺激,却离他们太过遥远;反而是这样从毒贩角度切入的生活画面,当最后破碎的时候,会让观众想起导致他们迈向罪恶的源头,从而下意识地敬而远之。
  当然,剧本没有拍成电影,电影没有放映给观众看,现在说什么都为时过早。但在选角这样重要的问题上,双方都有各自的考量。
  季宁宁的形象原本就不适合像其他的团员那样接一些甜甜恋爱的偶像剧,她现在也不需要强行靠着偶像剧来刷存在感——她需要的是保持住粉丝对她的好感。《招魂》和《乒乓》所遭遇的截然不同的评价也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她不如继续接一些有人气又有一点内涵的剧,将口碑彻底打出去。
  而对出品方来说,启用自带粉丝的偶像新人还是启用有质量保证的老演员往往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权衡之下很多时候采用的方法都是让有演技的演员扛大梁,偶像新人打酱油。有用当然有用,但结果往往两边不讨好:粉丝买了票熬了大半场往往只等来一个镜头,不满意;想要认真看剧的人一看到这个镜头就出戏,认为毁了整部剧,不满意;到最后一片吐槽,反而有悖初衷。
  所以像季宁宁这样,本身正火着,粉丝肯定会买单,又拿过影后,演戏方面拿得出手的偶像新人,简直怎么看怎么完美……
  在决定了女主之后,男主人选也很快定了下来:fews的林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