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后的日常 第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家书末尾,还提到严阁老将严二管家一家人的身契转给了郭氏。
  严静思反复将家书看了两遍,摩挲着下颌浅浅笑着,笑意直达眼底。
  重活过来这么久,顶数这封家书让人最开怀。
  将三张信纸整齐地叠好放回封信,递给一旁的莺时,严静思特别嘱咐道:“找个匣子装好了。”
  莺时应下,书房的间隔架上正好还有几个空着的紫檀木方匣,放小侯爷的家书最合适不过。
  “咱们这位小侯爷可真了不得,竟然能入得齐先生的眼,娘娘,奴婢听说,长房的两位少爷这些年一直想方设法地想要拜入齐先生门下,可最后都被拒了回来。”挽月同莺时、绀香一样,是跟着严静思陪嫁入宫的,对严家的事自然熟稔,只是挽月素来沉稳内敛,还真是极少看到她这般幸灾乐祸的时候,可见心中对严家长房是多么的不喜。
  严静思笑意更深,“母亲的眼光总是错不了的,牧南是个好孩子,我只是担心他思虑太深,反而束缚住了手脚。”
  挽月给严静思续了盏茶,心里喟叹,别人家是担心孩子不够用功读书,娘娘这可好,反倒是担心小侯爷太过用功了,真真是奢侈的烦恼。
  严静思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忍不住轻笑出声,放下茶盏让她们备好笔墨,亲自写回信。严静思本就写的一手好毛笔字,加上这些日子闲来无事就翻看原主看过的书籍,对备注的字迹熟稔于心,练字的时候又刻意在模仿原笔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习惯练习,经日下来颇有成效,既有原主笔迹的影子,又兼顾了自己的书写习惯,不至于让人觉得突兀。
  不出意外,严静思将会在皇庄住上相对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严静思在家书中提及,她会禀明皇上,邀郭氏和牧南来皇庄小住。
  给郭氏的家书中,她还特别单独写了一份给严阁老的夹杂其中,让郭氏转交。眼下时刻,她是不愿、也不便再与严阁老会面,免得打乱自己的计划。
  家书送出,严静思在皇庄的休闲日子再度恢复如初,每日喝喝茶,赏赏花,顺带着指导槐夏等小丫头在内院开辟出几畦菜地种种菜,恬淡舒心,神仙一般的日子。
  美中不足的是,这次回来,明泉的态度明显逢迎了许多,隔三差五就要上门来请安,与之前相比,简直让人受宠若惊。
  “娘娘调用龙鳞卫的消息定然已经传到明泉耳朵里了,故而才这般作态。”康保道。
  严静思自然不会在意明泉的亲疏远近,只是有另一层担忧,“这样会不会影响他那边的动作?”
  “明泉这人,当年在司礼监时就好贪,这些年在皇庄独掌大权,胃口养得更是大了,无事都要咬上两口,更何况现今有着大窟窿待堵,没有什么事能拦住他的手。”
  “如此便好,那咱们就静待皇上的诏令吧。”严静思抬眼看向窗外花圃里新开辟出来的一畦菜田。青苗初萌,稚嫩脆弱,天上阴云团聚,眼看着就将是一场大雨,不知多少幼苗会在这场雨中被摧毁。然京城累旱月余,亟待一场透彻的大雨滋润。
  宁帝即将下诏颁行的《归田法》便有如这一场大雨,来的恰如其时,却又必须牺牲掉一部分百姓的利益。
  严静思本无忧国忧民之心,只不过深谙在其位谋其政的道理。宁帝有宁帝必须要面对的取舍,而她,也有自己承继这个身份后该担负的责任和义务。
  ☆、第12章 风雨欲来
  景安四年,注定了要在大宁历史上书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孟夏刚至,宁帝就接连颁布了《青苗法》《均田法》两道法案,举朝震惊。
  《青苗法》在前朝新平法案的基础上,不仅将利息从半年二分调整为年一分,更将可借贷的范围从单纯的中下等农民扩大到手工业者,另外,还在精简借贷手续的同时,加重了经办官员贪墨的惩处力度。
  《均田法》让中下农手里有田可种,《青苗法》的官府小额借款又可以保证中下农有钱种田,再配合整肃官吏,清整充实官府手里实际可支配的授田数,着实是一记漂亮的组合拳。
  严静思看着刚拿到手的邸报,想象着朝堂上的宁帝要怎么面对为士族门阀、豪强大族这一阶层利益代言的朝臣们的劝谏阻拦。
  诚如严静思所料,自从大朝会上宁帝当廷公布颁行这两套法案后,接连三天,求见的大臣几乎要将御书房的门槛踩破了。苦口婆心者有之,数典直谏者有之,口口声声要撞柱子血谏的亦有之。宁帝一反往昔温文和善的风格,态度极为强势:两套法案必须执行,配合的什么都好说,不配合而横加阻拦的,一律丢到诏狱去!
  于是,短短几日,诏狱中的徐尚书、严侍郎就多了十数个被丢进来作伴的同僚。
  “阁老,您倒是表个态啊?!”值房内,吏部尚书陈寿面露焦躁之色,说道。
  宁帝继位后,大幅度调整了薪俸体制。大宁的官员,除了每月的俸禄,另有职分田,一品给田五顷,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九品为一顷。此外,各司衙门又有公廉田,收入的子粒银皆归本司衙门公用。
  不得不说,进入宁帝掌权时期,大宁官员的薪俸待遇是相当不错的。然人心不足,放眼朝堂,莫说本族、本家,单是个人的职分田、所属衙门的公廉田,有几个是没有侵占中下农田地的?!《青苗法》《均田法》一实行,对大多数的官员来说,轻则割肉流血,重则伤筋动骨,甚至危及性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