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63)(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理寺查案,又翻出了赵勉与逆党勾结,朝堂上下都知晓了天理教。
  新君登基不过一年,朝政都在长公主手中,根基不稳,赵勉的死牵出了三十年前的旧事。
  三十年前的事情几乎成了隐秘,三十年前位居高位又活到如今的鲜少,朝堂上多是新臣,对于这件事更显得茫然。
  就连长公主都无法压下这么一件事。
  满打满算,楚襄王谋逆至今二十九年,而长公主并未出生,秦襄王死后,安太妃才入宫。
  临安郡主就成了最后解惑之人。
  临安郡主一口咬定楚襄王自己谋逆在先,明姝再见她一面,答案依旧。
  渐渐地,这位新君失去了耐心。
  大理寺卿呈上赵家与天理教勾结的证据,赵家其余人按律处置。
  这时,赵绘秘密去见长公主。
  殿下,教主来了洛阳城,但小的不知她的模样,只知是名女子,是秦铮的女儿。
  楚襄王还有女儿?秦棠溪禁不住讶然。
  当年信国公斩杀楚襄王后,又遵旨去将他的后嗣一一毒杀,难不成信国公当年一时心软,放了一人离开?
  赵绘回道:听闻是这般,是真是假就不知道了。但楚襄王当年在秦淮有几名相好的,这位教主应当不是出自楚襄王府,而是青楼女子所生。
  秦棠溪不知该如何言语,顿住半晌后才道:你可能将那些女子的名字找到?
  母亲也是出自秦淮,或许知晓些事情。
  这些赵绘有些为难,硬着头皮回道:小的尽力试试。
  事情过了三十年,就算找到,人也死了。
  秦棠溪吩咐几句后令温瑕送他离开,自己一人慢慢理清思路。
  而在宫里的皇帝坐在暖阁里的三楼上,面前的几上摆满了书册,厚厚的几摞,都是关于楚襄王谋逆一案的记录。
  最重要的是一道密旨。
  密旨是临安郡主令人送入宫来的。
  密旨是高宗皇帝赐死秦铮的证据。高宗皇帝忌惮秦铮的兵权,先设宴擒拿,再令当时的太子后来的乾宗皇帝宣读密旨赐死,但最后不知怎地,秦铮秘密逃了出去,兵围洛阳城。
  也就是是高宗皇帝发难在前,秦铮为保自己才不得不反。
  明姝揉着酸疼的眉眼,不仅如此,临安郡主猜测是她的父亲将人放走的。
  当时父亲领着禁军,没有他,秦铮就逃不出去。
  所以后来父亲为赎罪,才杀了秦铮。
  弄清症结后,她久久难以平静。
  父亲之后是不是还与逆党有所勾结,那么,赵府就不算无辜了。
  对了,还有祖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