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重臣齐聚,且立储!(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连上皇也公开赞誉,恭王善事,甚有储君风。
  这就是公开支持赵惇成为储君了。
  有了上皇的发言,一向孝顺的赵昚也很会做人,很快一纸圣旨降下,邸报全国:恭王、开府仪同三司赵惇,籍田祈年礼有功天下,恩赐云云……
  赵惇已封无可封,恩赐的都是些更加昭彰他身份的东西。
  这并不是多么好的恩赐,只是在告诉天下人一个信号,也在为储君入主东宫打下基础。
  立储,并不是提了就立。
  在立储之前,会有很多事情来为储君入主东宫埋下伏笔。
  比如籍田祈年礼,就是一种伏笔和信号。
  其后几日里,临安又发生了一些事,都是些和赵惇有关系的事情,最后甚至连李凤梧的秘书监也没能幸免,国史院几位官正中,有人提出太微恒闪耀,当是储君入主东宫之时的天象预测来……
  天时地利人和。
  得了,赵惇的风评立即攀升到顶峰。
  赵昚心知肚明,开始交办了一些事情让赵惇去办。
  毕竟是未来的储君,可以让他先熟悉一些事务。
  但是……
  赵惇坐不住。
  他不会等待太久,深恐夜长梦多。
  一日不入主东宫,他心里便一日不踏实。
  于是在李凤梧和魏杞两家人忙着准备婚礼的时候,大宋相公汤思退,于大朝会上提出立储一事,其后兵部尚书汤硕、刑部尚书江君烈、户部尚书王佐附议,宗正寺、鸿胪寺、御史台等部门,大量官员同时上折子附议。
  之后席卷了整个临安的朝堂。
  礼部尚书洪遵、礼部尚书史浩也开始附议。
  除了枢密院保持着安静,其余部门,就是李凤梧执掌的秘书监,也有人上折子,附议当立储君赵惇,入主东宫,为官家分忧。
  在这种局势下,上皇和吴太后也公然宣称,今年当立储君。
  于是赵昚顺势而为。
  在李凤梧大婚前半个月的时候,赵昚宣召了重臣前往垂拱殿议事。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左仆射、太傅汤思退。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右仆射、金紫光禄大夫张杓。
  参知政事、翰林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周必大。
  枢密使、端明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蒋芾。
  同知枢密院事、太尉、特进、银青光禄大夫魏杞。
  礼部尚书洪遵、兵部尚书汤硕、刑部尚书江君烈、吏部尚书史浩、工部尚书王望北、户部尚书王佐,御史大夫赵作仁,殿前副都指挥使赵珲、宗正寺卿赵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