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九章 每个王朝都在蒸蒸日上(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再加上不少贪、官、污、吏横行。
  一个考察天下,就查出来不少有问题的官员,更不用说平日里在各地的情况了。
  好在。
  朱元璋也受到了楚风的指点,明白这贪、官是杀不完的。
  水至清则无鱼。
  可以成立一个御史台和都察院。
  至于洪武年的锦衣卫。
  楚风给朱元璋讲述了锦衣卫后来的演变,对于大明的影响。
  看起来是监察百官的锦衣卫,却也有可能成为皇权之下的一个最大的权力机构。
  一旦有了一个奸臣当道,遇到了一个昏庸的帝王。
  锦衣卫便瞬间可能成为超越了皇权的存在。
  所以锦衣卫的本身就不太合理。
  官署在接受监督的同时,也要有能够制约那个监督百官的官署的机构。
  三方互相制约,这才是最好的监督方法。
  就好比,百官接受御史台的监督,都察院主要监督御史台,其次也可以监察百官。
  但是御史台拥有着稽查的权力,有着证据,可以给刑部,最后刑部对这些官员定罪。
  而都察院会都察御史台的每一次稽查,从而确定不会有冤假错案。
  刑部的定罪,也要受到吏部的都察。
  而对于都察院的监督,也可以交给刑部。
  六部对皇帝负责。
  一系列的各种制约手段,让朱元璋大受启发。
  所以从洪武五年之后,朱元璋对待那些贪、官、污、吏,都是按照大明律法进行定罪。
  而不是他这个帝王来直接定罪,也就是拉到菜市场砍头。
  不然,朱元璋现在估计还在停留于对蒙元的抵抗,对大明内官员的考察。
  还有对于身边有功之臣的怀疑。
  而赵构这边。
  没什么好说的。
  就是赵构自己,那也是觉得大宋现在的情况,已经恢复到了当年二圣在朝的时候的兴盛时期。
  总结起来,那就是皇帝圣明,百官贤德,武将忠诚,百姓安居乐业。
  这也可以看得出来,赵构的志向并不是很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