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只能选择的道路(十)(2 / 4)
“孔兄弟,主公说过,在建成逻辑之前,因果关系靠直觉。天才的直觉。孔兄弟有天份,如玄学般的直觉。若是孔兄弟之前不是瞎客气,那你可是说过很多次,我比你能谋划。然而以逻辑学看,也是孔兄弟提出逻辑形式,我来做因果关系。让我做逻辑形式,我真想不到。”
孔不更心中好受了一点,却不想再谈这个,他再压低点声音,“龚兄,曾静要用到什么时候?”
龚宇用同样几乎微不可闻的声音答道:“曾静均田地的想法与主公的想法相同。主公既然是用逻辑决定一定要土地国有,我等就一定要学明白。这乃是我等的机会。若是让你我领军打仗,哪里还有我等机会。”
孔不更点点头。觉得龚宇和以前那般点出了问题的关键。
弘昼在霍崇这边并没有奸细,不过这不耽误弘昼判断霍崇一定做出了决定。情报虽然滞后,弘昼还是得到了最近的消息。霍崇南下夺取了江宁,又挥军北上。
这样的消息让弘昼理解了为啥冬季的时候霍崇那边毫无动静,以霍崇的奸猾,他既然回到山东,就不可能不做些啥。
护送太皇太后与太后的人马已经接近了太原,这让弘昼放下心来。最为难的人已经到了安全所在,接下来就该轮到不那么麻烦的人开始迁移。
弘昼下令还算是能信得过的八旗军开始西迁。不过这个并不强迫,若是不想西迁的话也可以不走。
旨意颁布下去,弘昼好好睡了一晚。第二天上朝,朝堂上群臣立刻跪倒一片,都是请求弘昼不要西迁,留下来与逆贼决一死战的大臣。
若是以前,弘昼定然要呵斥群臣。或者向群臣讲述西迁的理由所在。
这次弘昼没有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饶有兴趣的看着这帮家伙。如果不是有些人跪的腿部发麻摇摇欲坠,弘昼还准备继续看下去。
让众人起来,众人如蒙大赦,连忙爬起。弘昼问道:“有谁愿意领军前去讨伐盛京逆贼?”
按照方才那些人的反应,应该是起码两三成人主动请缨。然而弘昼问完,竟然无人请缨。
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失望。弘昼发现自己遇到了一个为难的问题。
好在以前有了备案,弘昼继续问道:“若是诸位还没想好,今日下朝之后可以到兵部前去请求出兵。兵部会登记造册。”
只是这么只言片语,事情解决了。竟然没有官员再提及前去打仗的事情,却也没有官员再提出任何与朝政有关的事情。
弘昼没想到这帮人撂挑子的速度竟然这么快,回到宫内就叫来一众选好的官员。最先询问的自然是弘昼现在最相信的人,“孙嘉淦。粮食可曾布置好?”
孙嘉淦赶紧回禀,“皇上,粮食分配已经好了。只是……”
“不用担心。把手沿途粮站的都是廉亲王推荐之人。可以信得过他们。”弘昼答道。只是提起十三叔,弘昼心中又是一阵难过。
孙嘉淦好名,所以分配粮食供应这样非得好名之人才不会染指的差事就交给他来做。
等孙嘉淦禀报完毕,弘昼又听取了包括刘统勋等官员在内的回报。整个西迁的准备已经完成,或许是因为奇怪的暖和,执行的速度甚至比之前安排的要快。
确定一路上的安排没问题,弘昼问:“让你等联络的大臣可都联络过了?”
众人齐声答道:“都联络过了。”
弘昼命道:“便请他们先出发。”
“皇上,有些大臣不是很想走。”
弘昼毫不为所动,“若是不想走,就让他们留下。”
当事情搞到这个地步,已经没什么好隐瞒的了。当晚,就有好些人向滦州赶去。
第二天下午,已经有人开始南下,向着山东赶去。
就在此时,京城西北的城门内,好些官员以及家属的队伍开始出城,进入军都陉。
老八听闻弘昼竟然要迁都,完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赶紧派人前去打探。 ↑返回顶部↑
孔不更心中好受了一点,却不想再谈这个,他再压低点声音,“龚兄,曾静要用到什么时候?”
龚宇用同样几乎微不可闻的声音答道:“曾静均田地的想法与主公的想法相同。主公既然是用逻辑决定一定要土地国有,我等就一定要学明白。这乃是我等的机会。若是让你我领军打仗,哪里还有我等机会。”
孔不更点点头。觉得龚宇和以前那般点出了问题的关键。
弘昼在霍崇这边并没有奸细,不过这不耽误弘昼判断霍崇一定做出了决定。情报虽然滞后,弘昼还是得到了最近的消息。霍崇南下夺取了江宁,又挥军北上。
这样的消息让弘昼理解了为啥冬季的时候霍崇那边毫无动静,以霍崇的奸猾,他既然回到山东,就不可能不做些啥。
护送太皇太后与太后的人马已经接近了太原,这让弘昼放下心来。最为难的人已经到了安全所在,接下来就该轮到不那么麻烦的人开始迁移。
弘昼下令还算是能信得过的八旗军开始西迁。不过这个并不强迫,若是不想西迁的话也可以不走。
旨意颁布下去,弘昼好好睡了一晚。第二天上朝,朝堂上群臣立刻跪倒一片,都是请求弘昼不要西迁,留下来与逆贼决一死战的大臣。
若是以前,弘昼定然要呵斥群臣。或者向群臣讲述西迁的理由所在。
这次弘昼没有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饶有兴趣的看着这帮家伙。如果不是有些人跪的腿部发麻摇摇欲坠,弘昼还准备继续看下去。
让众人起来,众人如蒙大赦,连忙爬起。弘昼问道:“有谁愿意领军前去讨伐盛京逆贼?”
按照方才那些人的反应,应该是起码两三成人主动请缨。然而弘昼问完,竟然无人请缨。
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失望。弘昼发现自己遇到了一个为难的问题。
好在以前有了备案,弘昼继续问道:“若是诸位还没想好,今日下朝之后可以到兵部前去请求出兵。兵部会登记造册。”
只是这么只言片语,事情解决了。竟然没有官员再提及前去打仗的事情,却也没有官员再提出任何与朝政有关的事情。
弘昼没想到这帮人撂挑子的速度竟然这么快,回到宫内就叫来一众选好的官员。最先询问的自然是弘昼现在最相信的人,“孙嘉淦。粮食可曾布置好?”
孙嘉淦赶紧回禀,“皇上,粮食分配已经好了。只是……”
“不用担心。把手沿途粮站的都是廉亲王推荐之人。可以信得过他们。”弘昼答道。只是提起十三叔,弘昼心中又是一阵难过。
孙嘉淦好名,所以分配粮食供应这样非得好名之人才不会染指的差事就交给他来做。
等孙嘉淦禀报完毕,弘昼又听取了包括刘统勋等官员在内的回报。整个西迁的准备已经完成,或许是因为奇怪的暖和,执行的速度甚至比之前安排的要快。
确定一路上的安排没问题,弘昼问:“让你等联络的大臣可都联络过了?”
众人齐声答道:“都联络过了。”
弘昼命道:“便请他们先出发。”
“皇上,有些大臣不是很想走。”
弘昼毫不为所动,“若是不想走,就让他们留下。”
当事情搞到这个地步,已经没什么好隐瞒的了。当晚,就有好些人向滦州赶去。
第二天下午,已经有人开始南下,向着山东赶去。
就在此时,京城西北的城门内,好些官员以及家属的队伍开始出城,进入军都陉。
老八听闻弘昼竟然要迁都,完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赶紧派人前去打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