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瞎了(3 / 4)
他以前的旧部他都打过招呼了。可这些年了,这些人已经变成了滑头。这么大的事情,谁都没急着表态。只是想蜗牛爬似的,都让自己的军队离着永安城近了一些。
王时自是可以理解。若他事成,那些人自然要趁机过来,分一杯羹。若是失败,他们要么悄咪咪的退回去。要么就打着消灭叛军的罪名过来。
王时看着王韬带过来的五千人,再加上永安城内的配合,已经足矣。
他骑着马,遥遥看着永安城的方向。
方才有人和王韬说了两句,王韬对王时道,“哥,皇上和容洵进城了。”
王时却不惊慌,道,“他们倒是到的快。”
王韬不解道,“城门那处不是安排了人排查了吗?难道那里面有容洵的人?”
王时道,“这不可能。王韬,你忘了那个传说了吗?”
王韬一脸不解。
王时道,“传言高祖皇帝建都之初,就为云家的后人想好了后路。他命人秘密修建了一条密道。这一直是个传言,因为只有皇上一人知晓。今日来看,或许这传言是真的。”
王韬道,“他们入了城,会不会……”
王时镇定自若,道,“放心。永安城里头我已经都安排好了。便是皇宫内,也不必担心。他们去了正好,省的我费心找他们。”
王韬顿了一下,继续道,“哥,还有个情况。边境那么来了一小股军队,已经快到永安城外了。”
王时眉目一凛,问道,“秦松的人?他们来了多少人?”
王韬道,“不过三百人左右。听说是进城运粮草的。”
当时北方闹旱灾,大部分的粮草都给了老百姓了。秦松那边便一直拖着。他们那么多人要吃饭,自然是急了,派人过来运了,也是正常。
王韬问道,“是不是要拦下他们?”
王时摇头,“让他们进去。秦松的军队不容小觑,我们不必得罪他们。他们最好是运了粮草就离开。或者留下也没关系,不过三百人,不足为惧。边境那边,得靠秦松守着。便是日后这天下我做主,也得让秦松替我守着。”
王韬点点头。
按理说一切都已经在王时的掌握之中,但他却还是不大放心,道,“哥,为你赴死我都愿意。可咱们得有个由头,若不然,便是拿下了,也会受天下人诟病的。”
王韬这话说到了点子上。
这一直以来,也是王时的心病。自古以来,起兵造反,都得有个由头。有了由头,便可以名正言顺了。若没有,到时候名不正言不顺的,这皇位便坐不稳。
他道,“皇上欲杀我,我也是不得已反之。这还不够?”
王韬道,“皇上欺我王家,我们自然可以反抗。可到底,他是君,咱们是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不够啊!”
王时便咬牙道,“不够便不够。到时候谁不服,便杀了谁。”
这话说出口,王时也觉得自己幼稚了。这顶帽子若是一直扣在他头上,别说民心不稳,便是他有朝一日死了,这史书也会把他骂成狗屎。到时候,王家世世代代可就抬不了头了。
这也是头等的大事。
可王时知道,如今他是没有退路了。由头什么的,等真的打进去了再胡编一个吧。
正在此时,属下送了信过来。
一共两封。一封来自青州秦雉,一封来自永安城。 ↑返回顶部↑
王时自是可以理解。若他事成,那些人自然要趁机过来,分一杯羹。若是失败,他们要么悄咪咪的退回去。要么就打着消灭叛军的罪名过来。
王时看着王韬带过来的五千人,再加上永安城内的配合,已经足矣。
他骑着马,遥遥看着永安城的方向。
方才有人和王韬说了两句,王韬对王时道,“哥,皇上和容洵进城了。”
王时却不惊慌,道,“他们倒是到的快。”
王韬不解道,“城门那处不是安排了人排查了吗?难道那里面有容洵的人?”
王时道,“这不可能。王韬,你忘了那个传说了吗?”
王韬一脸不解。
王时道,“传言高祖皇帝建都之初,就为云家的后人想好了后路。他命人秘密修建了一条密道。这一直是个传言,因为只有皇上一人知晓。今日来看,或许这传言是真的。”
王韬道,“他们入了城,会不会……”
王时镇定自若,道,“放心。永安城里头我已经都安排好了。便是皇宫内,也不必担心。他们去了正好,省的我费心找他们。”
王韬顿了一下,继续道,“哥,还有个情况。边境那么来了一小股军队,已经快到永安城外了。”
王时眉目一凛,问道,“秦松的人?他们来了多少人?”
王韬道,“不过三百人左右。听说是进城运粮草的。”
当时北方闹旱灾,大部分的粮草都给了老百姓了。秦松那边便一直拖着。他们那么多人要吃饭,自然是急了,派人过来运了,也是正常。
王韬问道,“是不是要拦下他们?”
王时摇头,“让他们进去。秦松的军队不容小觑,我们不必得罪他们。他们最好是运了粮草就离开。或者留下也没关系,不过三百人,不足为惧。边境那边,得靠秦松守着。便是日后这天下我做主,也得让秦松替我守着。”
王韬点点头。
按理说一切都已经在王时的掌握之中,但他却还是不大放心,道,“哥,为你赴死我都愿意。可咱们得有个由头,若不然,便是拿下了,也会受天下人诟病的。”
王韬这话说到了点子上。
这一直以来,也是王时的心病。自古以来,起兵造反,都得有个由头。有了由头,便可以名正言顺了。若没有,到时候名不正言不顺的,这皇位便坐不稳。
他道,“皇上欲杀我,我也是不得已反之。这还不够?”
王韬道,“皇上欺我王家,我们自然可以反抗。可到底,他是君,咱们是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不够啊!”
王时便咬牙道,“不够便不够。到时候谁不服,便杀了谁。”
这话说出口,王时也觉得自己幼稚了。这顶帽子若是一直扣在他头上,别说民心不稳,便是他有朝一日死了,这史书也会把他骂成狗屎。到时候,王家世世代代可就抬不了头了。
这也是头等的大事。
可王时知道,如今他是没有退路了。由头什么的,等真的打进去了再胡编一个吧。
正在此时,属下送了信过来。
一共两封。一封来自青州秦雉,一封来自永安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