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之南洋惊潮 第204节(2 / 4)
而最好的手应该是不长不短,不粗不细,不伤不缺,尤其是指甲,如果指甲掉了,至少三年是无法用这样的技能的,因为指甲掉了一次,会变得厚,基本上没有任何感知能力。
使用探杆的手法也很微妙,不是在两指之间搓,而是用食指将探杆压在中指的指背上,一点点地旋转,通过中指的指背感知下面的软硬程度,通过指甲轻轻撞击探杆那细微的震动感知下面是石头、是沙、还是墓砖。
这个其实并不难,而觉得难的人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手不行,第二是没人教你哪种触感对应的是什么东西。
话说回来,姜允儿站得很放松,她的手指在一点点地触碰着,半晌儿,她自信地说道:“师傅,下面是墓穴,但没有棺材。”
万金油看着惊奇,上来也感知了半天,说道:“啊?这是什么高科技?我怎么什么都感知不出来。”
姜允儿像是骄傲的小公主,说道:“师傅,下面的土层是淘过的,一共三层,从上往下是黑土、黄土和墓土,黑土比较松软,黄土里面有石子儿,墓土里面没有石子儿。”
我点点头,说道:“你探下去几米?”
“两米多。”
“再探!”
姜允儿走向了最中间的墓穴,我很满意,没灵性的人会直接走到旁边的墓穴探,聪明的人会走到正中间的墓穴,因为相邻的墓穴里,古人死亡的时间是相近的,如果这是古墓群,很可能有一个死亡时间在百年以上的差距,那么中间的墓穴与外围的墓穴就会有本质的差距。
最重要的一点,探杆探墓实际上是有次数的,最多可以探三个洞,毕竟手指反复地搓,会累,手指指背上的细胞也会被压死很多,这就直接影响判断。所以,必须用为数不多的机会去完成最大的价值。
我没下车,反而爬到了车顶,看向了四周,就在这时,我发现了在两个山丘相连的地方有一个小石墩儿,我冲万金油说道:“万金油!去看看那个石墩儿,如果在地下就挖一挖,还有确定一下有没有第二个。”
我说着,继续观察河边的情况,我在假设自己是一个古人,如果是我生活在这里,到底该怎么活下来,又靠什么活下来,古代的时候,比现在的温度至少还要低个几度,可他们却是要生存下来,为什么不去温度更适宜的地方呢?
一时间,我看着针叶林带发呆。
半晌儿,万金油跑了回来,说道:“银大少,那是一个石人,矮墩墩的石人。”
“没有第二个了吗?”我问道。
万金油摇摇头,说道:“没有了,就一个,就在地表,另外一边,要是有石人,我把它吃了。前前后后都找了,没有其他石人。”
姜允儿说道:“师傅,最中间的墓穴和外围的如出一辙,没有明显的区别呀。”
我说道:“姜允儿,从最中间打,我要看见古人身边的泥土。”
姜允儿犹豫了一下,我说道:“要你挖就挖,做好填埋工作,不会破坏墓穴的。”
姜允儿点点头,开始换成了空心探杆,空心探杆可以说是迷你洛阳铲,它只能看到探杆接触的最下面的墓穴土,它不像洛阳铲那么直观。
很快,土出来了,姜允儿吃惊地说道:“啊?怎么会是灰色?”
我说道:“这土里有石灰!”
“石灰不该是在墓穴外围吗?”姜允儿问道。
我摇摇头说道:“有一种情况不需要这么复杂。”
我朝着那个矮墩墩的石人走近了几步,看着石人,万金油说道:“银大少,你倒是说啊?”
“这种情况叫做瘟疫。古人处理瘟疫尸体有两个做法,第一,烧掉,第二,埋掉的同时撒上石灰!这样瘟疫便不会到地面,继续传染人。”
姜允儿听完手一哆嗦,探杆掉在了地上,手里的土也拍在地上。她急急忙忙地摸向口袋,从里面掏出了酒精往自己手上狂喷。
我笑了,说道:“放心吧,几百年了,细菌早死了,要知道人身上的细菌在土里,尸体成骨骼以后,再过几年,土壤就会将它们全部变成肥料了。”
姜允儿放下了心,拍着胸口说道:“吓我一跳,师傅,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啊?” ↑返回顶部↑
使用探杆的手法也很微妙,不是在两指之间搓,而是用食指将探杆压在中指的指背上,一点点地旋转,通过中指的指背感知下面的软硬程度,通过指甲轻轻撞击探杆那细微的震动感知下面是石头、是沙、还是墓砖。
这个其实并不难,而觉得难的人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手不行,第二是没人教你哪种触感对应的是什么东西。
话说回来,姜允儿站得很放松,她的手指在一点点地触碰着,半晌儿,她自信地说道:“师傅,下面是墓穴,但没有棺材。”
万金油看着惊奇,上来也感知了半天,说道:“啊?这是什么高科技?我怎么什么都感知不出来。”
姜允儿像是骄傲的小公主,说道:“师傅,下面的土层是淘过的,一共三层,从上往下是黑土、黄土和墓土,黑土比较松软,黄土里面有石子儿,墓土里面没有石子儿。”
我点点头,说道:“你探下去几米?”
“两米多。”
“再探!”
姜允儿走向了最中间的墓穴,我很满意,没灵性的人会直接走到旁边的墓穴探,聪明的人会走到正中间的墓穴,因为相邻的墓穴里,古人死亡的时间是相近的,如果这是古墓群,很可能有一个死亡时间在百年以上的差距,那么中间的墓穴与外围的墓穴就会有本质的差距。
最重要的一点,探杆探墓实际上是有次数的,最多可以探三个洞,毕竟手指反复地搓,会累,手指指背上的细胞也会被压死很多,这就直接影响判断。所以,必须用为数不多的机会去完成最大的价值。
我没下车,反而爬到了车顶,看向了四周,就在这时,我发现了在两个山丘相连的地方有一个小石墩儿,我冲万金油说道:“万金油!去看看那个石墩儿,如果在地下就挖一挖,还有确定一下有没有第二个。”
我说着,继续观察河边的情况,我在假设自己是一个古人,如果是我生活在这里,到底该怎么活下来,又靠什么活下来,古代的时候,比现在的温度至少还要低个几度,可他们却是要生存下来,为什么不去温度更适宜的地方呢?
一时间,我看着针叶林带发呆。
半晌儿,万金油跑了回来,说道:“银大少,那是一个石人,矮墩墩的石人。”
“没有第二个了吗?”我问道。
万金油摇摇头,说道:“没有了,就一个,就在地表,另外一边,要是有石人,我把它吃了。前前后后都找了,没有其他石人。”
姜允儿说道:“师傅,最中间的墓穴和外围的如出一辙,没有明显的区别呀。”
我说道:“姜允儿,从最中间打,我要看见古人身边的泥土。”
姜允儿犹豫了一下,我说道:“要你挖就挖,做好填埋工作,不会破坏墓穴的。”
姜允儿点点头,开始换成了空心探杆,空心探杆可以说是迷你洛阳铲,它只能看到探杆接触的最下面的墓穴土,它不像洛阳铲那么直观。
很快,土出来了,姜允儿吃惊地说道:“啊?怎么会是灰色?”
我说道:“这土里有石灰!”
“石灰不该是在墓穴外围吗?”姜允儿问道。
我摇摇头说道:“有一种情况不需要这么复杂。”
我朝着那个矮墩墩的石人走近了几步,看着石人,万金油说道:“银大少,你倒是说啊?”
“这种情况叫做瘟疫。古人处理瘟疫尸体有两个做法,第一,烧掉,第二,埋掉的同时撒上石灰!这样瘟疫便不会到地面,继续传染人。”
姜允儿听完手一哆嗦,探杆掉在了地上,手里的土也拍在地上。她急急忙忙地摸向口袋,从里面掏出了酒精往自己手上狂喷。
我笑了,说道:“放心吧,几百年了,细菌早死了,要知道人身上的细菌在土里,尸体成骨骼以后,再过几年,土壤就会将它们全部变成肥料了。”
姜允儿放下了心,拍着胸口说道:“吓我一跳,师傅,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