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之南洋惊潮 第209节(3 / 4)
这棺材里也是被水泡了,但因为有棺材的缓冲和骨骼压着衣服,倒是没怎么变形,但我明显看出被搜刮的痕迹。我的脑海中再次浮现出了一个画面。
盗墓贼用很难看的姿势蹲在门口,他冲上面的人喊道:“哎!这里面有棺材,怎么办啊?拿不出来。”
“你笨啊!砸开啊,你不会想连棺材都带走吧?!”
那人像是得了明悟,举起铁锹,一顿乱砸,老棺材的板面很轻易地便被砸开了,露出了里面的古尸,盗墓贼大喜过望,可拿文物却不容易,他干脆伸出手,揪住古尸的衣物用力一扯,连同骷髅头一起扯到了棺材边,一些随葬品掉落了出来,他急急忙忙地收了起来。
另一个盗墓贼喊道:“你快点,还有三个要打开呢。”
于是,这个人干脆也不仔细地查看了,直接换到了第二个棺材。
我冲姜允儿说道:“允儿,这是一个老人的墓穴,遗留文物拐杖一副,古尸上半身被损坏,丢失文物不明。”
“师傅,怎么还会有被遗留下的东西呢?我感觉不像是鹌鹑了。”姜允儿一边记录一边说道。
我说道:“还不确定,但很匆忙,我做了一个假设,假如他们刚挖开盗洞,便下起了瓢泼大雨,他们挖墓的时候,视线受到了影响,只能找到什么算什么。”
我继续爬向了侧面的拱门,这拱门里的棺材很有意思,侧面雕刻着一个兽头,张牙舞爪地,可惜被盗墓砸开了一个大洞,而里面的文物也有意思,居然是一副胸甲,只是胸甲非常残破,锈迹斑斑不说,被刺穿的痕迹还能看得出来。
而盗墓贼也想将胸甲取出,只是胸甲太大,盗墓贼拉出了一半,拉不动,便隔着棺材口取宝贝,因为胸甲的阻挡了盗墓贼的视线,他并没有得手,也只能胡乱地摸着,他摸到了古尸的腰带,上面的腰带扣儿似乎不是凡物,直接取走了,只留下了半截腰带。
我暗自嘲笑盗墓贼的愚蠢,只会往外拉,要想取出来,其实很简单,只用往里推,再将胸甲转过来,侧面就可以完整地取出来,却要硬拉,这让我想到狗横着咬着一根木棍,通过小小的木门,势必会栽个大跟头一样。
我将胸甲朝里一推,居然看到里面还有一把武器,这让我来了兴趣。
我一条腿伸进去,用脚丫子用力地一勾,那武器被一点点地勾了出来。我伸手拿过一看,是一把骨朵,这倒是元代常见的兵刃。青铜材质的,这么多年过去,握在手里依然可以感觉到它的厚重。
骨朵是像长棍一样的古代兵器,用铁或硬木制成,顶端瓜形。这种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它的缘起则要从前秦时代说起。商周之后,中原北方一带的打击杂兵除了石质棍棒头以外,又出现了青铜质棍棒头,它们较之石质棍棒头更为精致皮实。
老秦人发明了这种武器,征战时当做打击破甲或抛击类兵器使用。元代人将它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在征战的时候会配备两把骨朵,第一把,在靠近敌军的时候,抛出去,能砸死一个算一个,如果对方也是骑兵,那么第一个倒下,势必会影响第二排的骑兵,往往第一排的骑兵就算不死,跌下马,也会被后面的骑兵踩死。
第533章 骨如意
接着,两军碰撞,最惨烈的时刻到来,马匹的碰撞不亚于山崩,有的人会被撞到天上去,而元朝人则拿起另一把骨朵,想都不想地朝着人砸下去,这种瓜形的头部砸在铠甲上,铠甲便凹陷成了一个窝窝,但铠甲后的人受如此大力的打击,早就胸骨碎裂。
所以,元朝的战争结束后,敌军很多浑身没有一点伤,人却是死了,死因就是这骨朵砸出来的,多说一句,当骑兵全部被杀光后,便是步兵,元朝人会将骨朵直接砸向步兵,接着,从腰间抽出马刀,继续杀戮。
话说回来,后来,这武器有了变化,因为元朝后期没有那么多的战争了,这种兵器还很重,不利于长途跋涉,大兵团作战的机会也并不多,所以,它除了作为兵器的作用外,更多的是用作仪仗队伍。
我从辽人古墓壁画看到,契丹武士除佩有刀、箭类武器,还手执蒜头、骨头;文官则手持骨朵。金代皇帝、皇后、王妃出行,就有近侍从手执骨朵、肩荷骨朵仪仗护卫。元代亦如此。明清两代,骨朵就几乎完全变为仪仗中的用具。
从元朝开始它还有第三个用处,就是杖击的刑具,元带人抓住奸细,直接用骨朵杖击,据说但凡遭受这种杖击,没有一个可以活下来的。
当然,还有专家说用来宰杀牲畜,就是将牲畜的眼睛蒙上,拿着骨朵用尽全力敲击牲畜脑袋,当场死亡,再放血的。
但眼下出现这把武器并不奇怪,只是这身残破的铠甲加上这把上面满是凹痕的武器就更加耐人寻味了。我认为或许这男子是战死的。
我将情况再次给姜允儿说了。第三个棺材比较可怜,直接被砸塌了,棺材顶也承受不住压力,直接掉落出来,但盗墓贼更狠,将棺材盖子砸成了几块,碎片掉落到了最底下。
不过,这具棺材里的古尸却是完好的,但手电打上去却看出古尸穿得很朴素,一身轻袍却没有半点花纹儿,而盗墓贼的手因为棺材盖子碎片的阻挡,也伸不进去,不得不选择了放弃。
我将鬼王铲小心翼翼地伸了进去,触碰到了古尸的衣服,我轻轻一提,滋啦一个大口子,看来衣物已经糟了,但古尸身上的文物却被我看到了,我努力地伸直了手,将鬼王铲探到了古尸的身前,小心翼翼地将文物勾了出来。
我拿在手里的时候,也是吃了一惊,这是一个如意,上面褐黄色,条条的纹理间用黄金勾勒出了线条,在每一个纹路之间镶嵌了一些红色的、黄色的宝石。
我用手搓了搓这如意,吓得几乎要将手里的如意丢掉,这是用人的大腿骨做成的如意,我将如意翻了过来,看到上面的画儿,才放下心来,上面刻画了一只牛,线条之简单,却栩栩如生,也就是说如意是用牛骨头做的,可能用的是刚成年的小牛,看上去和人骨有几分相似。
我一下想起了关于元朝人对牛的认识,成吉思汗曾经发布了诏令,不许屠杀耕牛,所以,牛死了之后,全身都是宝。还有一点让我觉得手里的这如意有点意思,在道教里面,牛是神圣的,因为老子的坐骑是牛,而如意是道家的法器,两者的结合还是说得过去的,再加上成吉思汗非常推崇道教,这牛骨如意出现在这里,也不足为奇。 ↑返回顶部↑
盗墓贼用很难看的姿势蹲在门口,他冲上面的人喊道:“哎!这里面有棺材,怎么办啊?拿不出来。”
“你笨啊!砸开啊,你不会想连棺材都带走吧?!”
那人像是得了明悟,举起铁锹,一顿乱砸,老棺材的板面很轻易地便被砸开了,露出了里面的古尸,盗墓贼大喜过望,可拿文物却不容易,他干脆伸出手,揪住古尸的衣物用力一扯,连同骷髅头一起扯到了棺材边,一些随葬品掉落了出来,他急急忙忙地收了起来。
另一个盗墓贼喊道:“你快点,还有三个要打开呢。”
于是,这个人干脆也不仔细地查看了,直接换到了第二个棺材。
我冲姜允儿说道:“允儿,这是一个老人的墓穴,遗留文物拐杖一副,古尸上半身被损坏,丢失文物不明。”
“师傅,怎么还会有被遗留下的东西呢?我感觉不像是鹌鹑了。”姜允儿一边记录一边说道。
我说道:“还不确定,但很匆忙,我做了一个假设,假如他们刚挖开盗洞,便下起了瓢泼大雨,他们挖墓的时候,视线受到了影响,只能找到什么算什么。”
我继续爬向了侧面的拱门,这拱门里的棺材很有意思,侧面雕刻着一个兽头,张牙舞爪地,可惜被盗墓砸开了一个大洞,而里面的文物也有意思,居然是一副胸甲,只是胸甲非常残破,锈迹斑斑不说,被刺穿的痕迹还能看得出来。
而盗墓贼也想将胸甲取出,只是胸甲太大,盗墓贼拉出了一半,拉不动,便隔着棺材口取宝贝,因为胸甲的阻挡了盗墓贼的视线,他并没有得手,也只能胡乱地摸着,他摸到了古尸的腰带,上面的腰带扣儿似乎不是凡物,直接取走了,只留下了半截腰带。
我暗自嘲笑盗墓贼的愚蠢,只会往外拉,要想取出来,其实很简单,只用往里推,再将胸甲转过来,侧面就可以完整地取出来,却要硬拉,这让我想到狗横着咬着一根木棍,通过小小的木门,势必会栽个大跟头一样。
我将胸甲朝里一推,居然看到里面还有一把武器,这让我来了兴趣。
我一条腿伸进去,用脚丫子用力地一勾,那武器被一点点地勾了出来。我伸手拿过一看,是一把骨朵,这倒是元代常见的兵刃。青铜材质的,这么多年过去,握在手里依然可以感觉到它的厚重。
骨朵是像长棍一样的古代兵器,用铁或硬木制成,顶端瓜形。这种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它的缘起则要从前秦时代说起。商周之后,中原北方一带的打击杂兵除了石质棍棒头以外,又出现了青铜质棍棒头,它们较之石质棍棒头更为精致皮实。
老秦人发明了这种武器,征战时当做打击破甲或抛击类兵器使用。元代人将它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在征战的时候会配备两把骨朵,第一把,在靠近敌军的时候,抛出去,能砸死一个算一个,如果对方也是骑兵,那么第一个倒下,势必会影响第二排的骑兵,往往第一排的骑兵就算不死,跌下马,也会被后面的骑兵踩死。
第533章 骨如意
接着,两军碰撞,最惨烈的时刻到来,马匹的碰撞不亚于山崩,有的人会被撞到天上去,而元朝人则拿起另一把骨朵,想都不想地朝着人砸下去,这种瓜形的头部砸在铠甲上,铠甲便凹陷成了一个窝窝,但铠甲后的人受如此大力的打击,早就胸骨碎裂。
所以,元朝的战争结束后,敌军很多浑身没有一点伤,人却是死了,死因就是这骨朵砸出来的,多说一句,当骑兵全部被杀光后,便是步兵,元朝人会将骨朵直接砸向步兵,接着,从腰间抽出马刀,继续杀戮。
话说回来,后来,这武器有了变化,因为元朝后期没有那么多的战争了,这种兵器还很重,不利于长途跋涉,大兵团作战的机会也并不多,所以,它除了作为兵器的作用外,更多的是用作仪仗队伍。
我从辽人古墓壁画看到,契丹武士除佩有刀、箭类武器,还手执蒜头、骨头;文官则手持骨朵。金代皇帝、皇后、王妃出行,就有近侍从手执骨朵、肩荷骨朵仪仗护卫。元代亦如此。明清两代,骨朵就几乎完全变为仪仗中的用具。
从元朝开始它还有第三个用处,就是杖击的刑具,元带人抓住奸细,直接用骨朵杖击,据说但凡遭受这种杖击,没有一个可以活下来的。
当然,还有专家说用来宰杀牲畜,就是将牲畜的眼睛蒙上,拿着骨朵用尽全力敲击牲畜脑袋,当场死亡,再放血的。
但眼下出现这把武器并不奇怪,只是这身残破的铠甲加上这把上面满是凹痕的武器就更加耐人寻味了。我认为或许这男子是战死的。
我将情况再次给姜允儿说了。第三个棺材比较可怜,直接被砸塌了,棺材顶也承受不住压力,直接掉落出来,但盗墓贼更狠,将棺材盖子砸成了几块,碎片掉落到了最底下。
不过,这具棺材里的古尸却是完好的,但手电打上去却看出古尸穿得很朴素,一身轻袍却没有半点花纹儿,而盗墓贼的手因为棺材盖子碎片的阻挡,也伸不进去,不得不选择了放弃。
我将鬼王铲小心翼翼地伸了进去,触碰到了古尸的衣服,我轻轻一提,滋啦一个大口子,看来衣物已经糟了,但古尸身上的文物却被我看到了,我努力地伸直了手,将鬼王铲探到了古尸的身前,小心翼翼地将文物勾了出来。
我拿在手里的时候,也是吃了一惊,这是一个如意,上面褐黄色,条条的纹理间用黄金勾勒出了线条,在每一个纹路之间镶嵌了一些红色的、黄色的宝石。
我用手搓了搓这如意,吓得几乎要将手里的如意丢掉,这是用人的大腿骨做成的如意,我将如意翻了过来,看到上面的画儿,才放下心来,上面刻画了一只牛,线条之简单,却栩栩如生,也就是说如意是用牛骨头做的,可能用的是刚成年的小牛,看上去和人骨有几分相似。
我一下想起了关于元朝人对牛的认识,成吉思汗曾经发布了诏令,不许屠杀耕牛,所以,牛死了之后,全身都是宝。还有一点让我觉得手里的这如意有点意思,在道教里面,牛是神圣的,因为老子的坐骑是牛,而如意是道家的法器,两者的结合还是说得过去的,再加上成吉思汗非常推崇道教,这牛骨如意出现在这里,也不足为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