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见两个孩子都没有什么大碍了,苏安生这才想起质问闺女关于她偷偷卖东西的事情。
  苏青梨没有丝毫隐瞒,拿出自己挣到的十块钱,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说出来。
  苏安生都听傻了,“你这孩子怎么胆子那么大呢?你怎么会想到去挣钱的?”
  “挣钱有什么不对吗?爸爸,你也说了我们生产队是整个公社最穷的,那就要想法子多挣钱呀!我们家也是一样穷,三叔想买一双黄胶鞋都舍不得,要是我们挣到了钱不就什么事都解决了。”
  唐秋英有些心动,“闺女说得对,挣钱有什么错。我看你还不如一个孩子,做事瞻前顾后的。”
  苏安生急了,“你怎么也跟着梨宝胡闹,去黑市卖东西那是投机倒把,抓住了就麻烦了。再说了,我们这样偷偷摸摸挣钱,也不敢光明正大的花呀!咱家的情况,队里谁不知道。”
  “那就带着大家一起干,人家红旗大队能搞副业,我们大队也可以。”
  唐秋英神情严肃,根本不是在说笑,“我早就有这个想法了,满仓叔这人太保守,只想着好好种粮食。可是种粮食一年到头能剩下多少?你们看不上人家红旗大队搞副业,可是人家大队偏偏就比咱们富裕。”
  苏青梨没有想到她妈居然这么有想法,不用她开口,就想到了这么多。
  她赶紧跟着添一把火:“我妈说得对,爸爸,上次那个爱华姐姐说了,我给她的挂面和咸鸭蛋,是有钱也买不到的,供销社每次来货大家都要排队抢。我们要是卖这个绝对可以挣到钱。”
  唐秋英也认真分析闺女说的话,“挂面做起来不难,但是白面不好买。咸鸭蛋我也会腌,只要有鸭蛋就行,那就要养几只鸭子……”
  苏安生被媳妇和闺女的计划打动了,他不禁也跟着陷入了沉思。
  第34章
  生产队里的社员的日子过得怎么样,苏安生再清楚不过了。
  他小的时候,他们山前大队还叫做山前村,那时候村里的日子更穷,村里的土地都是几户大地主家的,他们家是佃农,一年忙到头连粗粮都没得吃。
  冬天没有棉衣穿,大家冷的受不住,都是把家里所有的单衣都裹在身上。
  那时候,卖儿卖女,全家人四处去讨饭的人家比比皆是。
  他爹去县城的粮店扛大包,四处做苦工来养活他们这一家人。可是即便是这样,他们家的日子也是饥一顿饱一顿的。
  解放以后成立了合作社,农民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虽说日子并不太富裕,但是吃饱穿暖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谁不想日子过得更好一些,能天天吃白面,谁也不想顿顿吃粗粮。
  尤其是闺女接回家以后,苏安生更觉得亏欠了孩子。以前梨宝跟着她小姨住在县食堂里,衣食住行样样精细。
  回家以后,一多半的饭菜都是粗粮,可是梨宝懂事,从来没有叫过苦。她小姨寄来了一些白面大米,她还总是想着家里的兄弟姐妹,不愿意自己吃独食。
  当初留下梨宝,苏安生一是不想拖累小妹两口子,另一个是真舍不得梨宝离家那么远。
  他曾经想着一定要把最好的留给闺女,不能委屈了她。可是梨宝回家这么长时间他并没有为梨宝多做什么,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家里太穷了,即使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能省出来的东西还是有限的。
  现在一想到梨宝不过才七岁就开始想着怎样挣钱,苏安生心里更加的愧疚,他也下定了决心要改善家里的生活。
  “好,我听你们娘俩的,我去找满仓叔好好谈一谈。咱们生产队是要好好发展副业,我也觉得养鸭子卖咸鸭蛋是条门路,我这就去找满仓叔。”
  苏青梨就知道,她爸即使有挣钱的门路,最先想到的也是集体。不过养鸭子这事确实不是他们一家可以办成的。
  她爸之所以不考虑做挂面这个生意,无非是因为现在的白面供应少,没有原材料,也没办法加工。
  但是苏青梨这里有呀,她家别墅里最多的就是大米和白面了,堆满了整整一间屋子,足够他们家私下里加工挂面了。
  苏安生兴冲冲地去找大队长,却满脸沮丧地回来,事情的进展并不顺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