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梁知青,谢谢你了,我不渴。”
  “苏队长,我知道学校选老师的事情,你们生产队一定会有自己的考虑,你能不能先简单透漏一下情况。”
  这没有什么不能说的,苏安生也不隐瞒,“学校打算招三名老师,老师的工分和社员一样计算,每天算八个工分。”
  知青们一听激动坏了,他们在地里出工,一天也就是七八个工分,但是当老师是脑力劳动,对他们来说要比下地干活轻松的多。
  “各位哥哥姐姐,你们要努力哟!当老师要考试的,还要经过队里人的投票选举。”
  苏安生有些傻眼,投票选举他也赞成,可是考试怎么考?他们队里的人学历高的本来就没多少,谁来出题,怎么考这些城里来的学生。
  不过,这也不耽误他顺着闺女的话来说,“梨宝说得对,我和大队长商量的就是这么办,大家都有机会。”
  这下几名知青都顾不上闹别扭了,还要考试,那他们可要好好准备一下。同时还要好好表现,和社员们搞好关系,争取投票的时候能多些人支持他们。
  这么一来,知青们对着苏安生更热情了,围着他不停问起生产队的情况。
  和这边的热闹不同的是,在一旁安静地烧火做饭的李老祖孙两个。
  这祖孙二人,也是严玉宁的金手指之一。在李老下放到他们生产队的几年里,严玉宁刻意接近他们,经常给他们送吃的、用的,即使他们态度冷漠,严玉宁也丝毫不在意。
  终于在坚持了一年以后,感动了这祖孙两人。李云恺更是视她为亲人,在两人回城以后,成为了严玉宁的靠山。
  在书里苏家直到两年后才分家,严玉宁照顾李老祖孙,给他们馈赠的粮食、棉被、棉衣通通都是出自苏家。
  苏家人知道这些东西的去向,也默许了严玉宁的做法,但是李家祖孙两个却把这份恩情都记在了严玉宁一个人身上。
  所以对着眼前的这祖孙俩,苏青梨没有太多的好感,不过是陌生人而已,她也不会像严玉宁一样,趁着他们落魄的时候去施恩。
  不过苏青梨没想到,她没搭理这祖孙俩,李老却先和她打招呼。
  “小姑娘,你快来一下。”
  “叫我吗?”苏青梨纳闷,不知道他有什么事情。
  “对,”李老爷子的神情严肃,“小姑娘,你刚才说生产队里有人不舍得吃细粮,那你能帮我们和他们换一些吗?最好还有鸡蛋。”
  “我去换?”苏青梨摇头,“你们自己去队里问一下就行,愿意换的人家很多。”
  求人帮忙还是这样高高在上的姿态,苏青梨可不想和他们搀合在一起。
  李云恺有些不悦,爷爷都亲自开口说了,这个小丫头怎么能不答应呢?他们在生产队人生地不熟,总不能挨家挨户去问那些村民。
  以前遇到事情,爷爷只要一开口,不知道有多少人忙着献殷勤。他和爷爷住在一起,也从没有操心过这些事情。
  可是现在他不光要学着烧火做饭,就连找一个农村小丫头帮忙换粮食都被拒绝,李云恺不禁来了火气。
  这个小丫头,一点都不像农村孩子那样淳朴。皮肤这么白,肯定在家里也不干活。还穿着新衣服,打扮得那么漂亮,比他妹妹还要好看,一定是个有心计的。
  “我爷爷叫你帮着给换粮食,你不答应,是不是觉得没有什么好处?大不了,我们也送你半斤玉米面!”
  真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少年,苏青梨懒得和他计较,她差那半斤玉米面吗?
  反倒是他们祖孙两个,在知青点的好日子也过不了多久了。
  苏青梨记得,很快李云恺的父母也会出事,他们自顾不暇,也没有能力再照顾这祖孙两人。
  李云恺和爷爷带来的粮票和钱花光以后,甚至连粗粮都吃不上。而且,他们还会被上面要求搬到牛棚去住,干的活也会更苦更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