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国家规定少将一下的军官,到了一定年纪都要退伍转业,但是提到少将也不是一般的艰难。
  不管啦,提了团长,还能加工资,日子简直是越来越好过啦。
  越来越多的人会来到新区,以后的新区会成为一个大型的中转站跟交流城市。
  确定了要参加高考以后,大家都开始抱团组成学习小组准备复习,赵曼跟魏敏和张红旗关系比较好,理所当然找到了两人。
  魏敏以前就是在省城高级中学的高材生,文化根底好,张红旗的理科底子好,可以帮忙复习数学。
  赵曼自己在穿越前也是参加过高考的,但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差不多该忘记的都忘记了,但英语跟数学底子都不错。
  三个人都打算参加高考,这样一来他们三个商量好了下班以后聚在一起复习。
  从赵曼打算高考以后,家里也就很少开火做饭,两人都陷入到特别繁忙的阶段。
  赵曼没有时间去思考韩景瑜那天说的话到
  底是什么意思,她心里很明白,最初她来到新区两人的目的都不单纯。
  她只是想要摆脱知青的生活,但是并不代表跟他没有感情。
  可他呢,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些问题偶尔也会浮现在她脑海里。
  新区独立起来以后也越来越好,政策引导性招商让新区多了好几个厂子,周升力排众议,坚持在新区引进了好几个电子厂。
  七七年初开始政府招商引资,第一个搞起来的是风扇加工厂。
  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城市供电系统尚还不算稳定,电子产品在国内来说算是奢侈品,也跟当时的国情有关,在没有满足温饱要求的前提下,政府把一切能够用的资源和办法都放在了满足人民群众油水问题上面。
  七六年过后政策也宽松了一些,国内陆陆续续的建了许多厂子,而这家风扇厂就是当时有名的华侨投资创办的。
  预计到七八年,该厂一个月能出厂上千台风扇,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七七年冬月开始,从新区国营蘑菇厂出来的平菇、金针菇、鸡腿菇开始往西北各大城市销售,刷新了往年冬天只能吃萝卜大白菜的记录,光这两家厂子,就给新区带来了上千人的就业。
  下班以后赵曼骑着单车往回走,这一下雪路上的积雪就能堆到小腿上面去,压根不好走路,整个外面都是天然的冰箱,人也跟快冻肉一样,大脑都要停止思考。
  这会儿新区已经开始下雪了,韩昌君没空管这些孩子,给了他们钱让他们自己去吃食堂,赵曼瞧着这几个孩子,秋冬天都是贴膘的时候,怎么看着都瘦了些。
  大娃二娃都开始抽条,十来岁的孩子特别能长个,几天没见就感觉要比之前高了大半个头了,都快赶上赵曼了。
  “大娃二娃三娃。”赵曼在孩子们面前停下车:“你们怎么在这里,没去食堂吃饭?”
  最近她忙的都管不上孩子们,这些孩子就在食堂吃饭。
  可是算算这个点,也没有到吃饭的点啊!
  几分钟前
  今年的雪下得特别大,早早就封住了往唐城去的路,还好新区现在什么都能买到,也能自给自足,以前粮食加工厂到了腊月都会停工半个月,现在也不会了,简简
  单单什么东西都能买到。
  往年新区往唐城走,那是必备之路,一条公路通到了唐城,如果因为雪大封了路,只有新区人干着急的。
  今年就不一样了,唐城人想吃新区的蘑菇,新区已经不需要唐城了,可唐城却越来越需要新区,新区的蘑菇一天运不到唐城,唐城人就只能吃萝卜和大白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