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3 / 4)
瀑布正中间有一棵长出的石松,远看像是这条瀑布的眼,石松上根根如冰针,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奇景了。
辰时刚过,言梳便要与宋阙一同下山。
两人没从山间的大路走,这个时辰刚好是山下众人上来的时段,他们与人背道而驰,道路难行,便问了昨日山里的农户,农户告知他们真清观的后方有一条小泥路,那是观中小道士们下山采买走的道。
如今泥路上结了冰,路滑不好走,农户叮嘱叫他们下山慢些,那路少有人经过,倘若他们摔在半路受伤爬不起来,恐怕也没人能救他们了。
走泥路时,言梳拽着宋阙的袖子作为支撑,小路不比大路能晒到太阳,完全是背光而行,又穿梭在丛林之中,没有石阶,三步一滑。
两人还没走多远,身后尚且能看见真清观的后门,便听到林子里有人说话。
林中雾气比较浓,尚未被阳光照散,林子里的两个人穿着道衣,厚厚的棉袄裹在身上,身上背着篓子,一边弯腰捡柴一边闲谈。
“我听师兄说,那人是以前唐家的公子。”
便是这一句,让言梳停了脚步。
“好像是的,我记得之前唐夫人找过我们真清观,问去哪儿打鼎要练丹,只可惜啊……世事变化太快。唐家出事之后,唐家人也不知去哪儿了,就剩一个唐公子,前些日子他坐在我们道观的崖边看瀑布,师兄还以为他是想不开。”
“我也听说是这样,后来也是师兄与他说了会儿话,他才离开崖边,走之前无欲无求的,说是要去古灯寺出家。”
“你可知道他当真去了古灯寺吗?”
“这我便不知了,但他能从崖边走下来,应当是想开了,不会再寻短见了吧。”
这还是言梳上一次和唐九匆匆一见之后,第一次从旁人的口中得知他的消息,虽说他有过寻短见的心,但好在还是从悬崖边上走下来了。
正如那个小道士说的一般,世事变化太快,从言梳认识唐九至今也不过才几个月的光景,唐九的意气风发被冬风吹灭,终究变成了一个人。
下山的路上,言梳心想要不要再去一趟古灯寺,看看唐九究竟是否去寺庙出家了,不过下了山,正午的阳光照在她身上,丝丝暖意融化了她从真清观山顶带来的一身白雪,言梳便不想再去打扰唐九了。
言梳忽而想起来那日她与宋阙一起去祥云街,小院中被关着的女子已经不见了,宋阙说她是自由了。也许放下一切,不再被浮世万千所扰,对于一无所有的唐九来说也是一种自由。
灵魂的自由。
言梳与宋阙回到客栈时,正巧碰到街上有人拜大仙。
他们昨日在山上才听人说皇帝将乾丰道长接到宫里,今日乾丰道长便坐着金铸的轿辇招摇过街。
言梳还没靠近街道便能远远看见鼎沸人群之中,那被十几个人艰难架起的炉鼎,炼丹炉下燃烧着柴火,鼎内不知练着什么丹,烟雾缭绕地将天空都几乎遮蔽。
炉鼎两侧站着几排身着白衣道袍的人,那些人的手上都拿着言梳没见过的器具,上头镶着宝石,里头燃烧着某种不知名的香,一缕缕地随着大炉鼎内的烟雾一同朝上飘去。
轿辇两侧飘风,纯白的纱幔几乎与鼎内飘出的烟雾融为一体,除了一群穿着白衣道袍的道士之外,护着乾丰道长的还有一些官兵,那些人将乾丰道长围在中间,不许普通百姓靠得太近。
言梳还从未见过这般盛况,一个道长出行,排场比起皇帝也不差些。
好些相信这世上有神仙,乾丰道长当真会练一些长生不老丹药的百姓甚至就这么跪在地上,如同叩拜圣佛一般嘴里喃喃着些什么。
传闻中的乾丰道长便是四十左右的样貌,脸色齿白,长长的山羊胡须下用红绳打了一个结,他一身青灰色的道袍,道袍上绣了太极八卦,手肘上搁着一把浮尘,浮尘都是用细软的银线穿成,极尽奢华。
若说仙风道骨,这人是一点儿也没有,因在周遭的衬托之下,他半阖着眼好像对外界俗事毫不关心,不过言梳能看得出来,他脸上写满了自鸣得意与谷欠望。
宋阙就从没有过那些排场,但周身气场柔和,灵气环绕,他极受生灵喜爱,招手便有飞鸟停落,垂眸便有猫犬跟来。而乾丰道长只有生人勿进的距离感,好似当真把自己当成了普度众生的仙,高高在上,睥睨众生。
言梳盯着那人的脸,终于在他的脸上看到了一丝特别的表情,那人下巴未动,眼珠子左右转了两圈,似是偷笑了一瞬。
言梳揉了揉眼睛,跟上去又看了一会儿,顿时认出了对方。 ↑返回顶部↑
辰时刚过,言梳便要与宋阙一同下山。
两人没从山间的大路走,这个时辰刚好是山下众人上来的时段,他们与人背道而驰,道路难行,便问了昨日山里的农户,农户告知他们真清观的后方有一条小泥路,那是观中小道士们下山采买走的道。
如今泥路上结了冰,路滑不好走,农户叮嘱叫他们下山慢些,那路少有人经过,倘若他们摔在半路受伤爬不起来,恐怕也没人能救他们了。
走泥路时,言梳拽着宋阙的袖子作为支撑,小路不比大路能晒到太阳,完全是背光而行,又穿梭在丛林之中,没有石阶,三步一滑。
两人还没走多远,身后尚且能看见真清观的后门,便听到林子里有人说话。
林中雾气比较浓,尚未被阳光照散,林子里的两个人穿着道衣,厚厚的棉袄裹在身上,身上背着篓子,一边弯腰捡柴一边闲谈。
“我听师兄说,那人是以前唐家的公子。”
便是这一句,让言梳停了脚步。
“好像是的,我记得之前唐夫人找过我们真清观,问去哪儿打鼎要练丹,只可惜啊……世事变化太快。唐家出事之后,唐家人也不知去哪儿了,就剩一个唐公子,前些日子他坐在我们道观的崖边看瀑布,师兄还以为他是想不开。”
“我也听说是这样,后来也是师兄与他说了会儿话,他才离开崖边,走之前无欲无求的,说是要去古灯寺出家。”
“你可知道他当真去了古灯寺吗?”
“这我便不知了,但他能从崖边走下来,应当是想开了,不会再寻短见了吧。”
这还是言梳上一次和唐九匆匆一见之后,第一次从旁人的口中得知他的消息,虽说他有过寻短见的心,但好在还是从悬崖边上走下来了。
正如那个小道士说的一般,世事变化太快,从言梳认识唐九至今也不过才几个月的光景,唐九的意气风发被冬风吹灭,终究变成了一个人。
下山的路上,言梳心想要不要再去一趟古灯寺,看看唐九究竟是否去寺庙出家了,不过下了山,正午的阳光照在她身上,丝丝暖意融化了她从真清观山顶带来的一身白雪,言梳便不想再去打扰唐九了。
言梳忽而想起来那日她与宋阙一起去祥云街,小院中被关着的女子已经不见了,宋阙说她是自由了。也许放下一切,不再被浮世万千所扰,对于一无所有的唐九来说也是一种自由。
灵魂的自由。
言梳与宋阙回到客栈时,正巧碰到街上有人拜大仙。
他们昨日在山上才听人说皇帝将乾丰道长接到宫里,今日乾丰道长便坐着金铸的轿辇招摇过街。
言梳还没靠近街道便能远远看见鼎沸人群之中,那被十几个人艰难架起的炉鼎,炼丹炉下燃烧着柴火,鼎内不知练着什么丹,烟雾缭绕地将天空都几乎遮蔽。
炉鼎两侧站着几排身着白衣道袍的人,那些人的手上都拿着言梳没见过的器具,上头镶着宝石,里头燃烧着某种不知名的香,一缕缕地随着大炉鼎内的烟雾一同朝上飘去。
轿辇两侧飘风,纯白的纱幔几乎与鼎内飘出的烟雾融为一体,除了一群穿着白衣道袍的道士之外,护着乾丰道长的还有一些官兵,那些人将乾丰道长围在中间,不许普通百姓靠得太近。
言梳还从未见过这般盛况,一个道长出行,排场比起皇帝也不差些。
好些相信这世上有神仙,乾丰道长当真会练一些长生不老丹药的百姓甚至就这么跪在地上,如同叩拜圣佛一般嘴里喃喃着些什么。
传闻中的乾丰道长便是四十左右的样貌,脸色齿白,长长的山羊胡须下用红绳打了一个结,他一身青灰色的道袍,道袍上绣了太极八卦,手肘上搁着一把浮尘,浮尘都是用细软的银线穿成,极尽奢华。
若说仙风道骨,这人是一点儿也没有,因在周遭的衬托之下,他半阖着眼好像对外界俗事毫不关心,不过言梳能看得出来,他脸上写满了自鸣得意与谷欠望。
宋阙就从没有过那些排场,但周身气场柔和,灵气环绕,他极受生灵喜爱,招手便有飞鸟停落,垂眸便有猫犬跟来。而乾丰道长只有生人勿进的距离感,好似当真把自己当成了普度众生的仙,高高在上,睥睨众生。
言梳盯着那人的脸,终于在他的脸上看到了一丝特别的表情,那人下巴未动,眼珠子左右转了两圈,似是偷笑了一瞬。
言梳揉了揉眼睛,跟上去又看了一会儿,顿时认出了对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