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勿念(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么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凤止歌但凡看完任何一封信,总会将之焚毁。
  这次她本也打算如此处置萧靖北的这封信的,可那信纸都已经凑到烛火上了,她却突然又将手收了回来,然后将那信纸重新塞进信封里,想了想之后,还特意将这信锁进了梳妆台上的一个妆奁匣子里。
  做完这一切,抽回手中的钥匙,凤止歌又为自己方才做的这些而觉好笑。
  有心想将那封信取出来吧,又觉得自己为了这么一封只写了几个字的信而如此纠结实在是好笑,于是随意将那钥匙往旁边一丢。
  罢了,随他去吧。
  然后再不理会这茬儿。
  ……
  接下来的这几天,太子在宫里遇刺一事传出了宫,受此事影响,京卫们在巡逻时都警醒了几分,但凡发现有可疑之人,二话不说便先将人抓起来。
  至于那人是不是有行刺太子的嫌疑,之后审过了再说。
  还别说,被抓的人之中虽然没找到行刺太子的疑凶,但却有不少作奸犯科之人,这些人一被抓,整个京城的治安都随之好了许多,京卫此举一时之间倒也赢得了百姓们的不少赞誉之声。
  百姓们为此高兴不已,但那些朝中大臣们,却无不为之惊诧震动。
  宫里戒备森严,太子身为一国储君,而且还是皇上唯一的儿子,受到的保护无庸置疑,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有人胆敢在宫里谋害太子,更让人震惊的是,那些人竟然还只差一点就成功了。
  这些朝臣们都知道,皇上这些年养了不少死士,这些死士各个都是为了保护主人不惜丢掉性命的存在,而这次那些意图谋害太子的,居然就是太子身边的死士!
  是什么样的人,居然能蛊惑得这些意志坚定的死士?
  当然了,还有个疑问,很多人都想不明白,那两名死士本就是随侍太子左右之人,他们要行刺太子,最简单的难道不是直接挥刀吗,为何又要特意向太子下********?
  比起直接取太子的性命,********不仅见效慢,还更容易被人看出端倪来。
  任这些人怎么想,也没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最后只能归为那个幕后主使之人害怕直接取太子的性命会暴露自身吧。
  而太子,他本就体弱,经此一难,更是一连在床上躺了差不多半个月才能起身。
  他中的本是********,需要长时间服用才会带来很大的损伤,太子接触那毒药的时间其实很短,但谁让他的身体甚至能算得上是弱不禁风呢,在外人眼中,只那么一点点的********,就让太子几乎去了半条命。
  无人知道,太子之所以会调养如此之久,其实更多大的原因是出于他自己的心结。
  经此一事之后,原本就积极上奏选立太子妃的大臣们更是一封封的折子不断往赵天南那里递。
  赵天南希望有个好的继承人能将他的江山延续下去,朝中的众大臣也同样担心大武朝会不会后继无人。
  趁着太子身子骨尚算可以,还是早早立了太子妃延续皇家血脉才是真。
  虽然有些不敬,但许多人真就是这样想的。
  随着那如雪花一般递进宫的折子,众臣们一时之间就连官粮贪腐案以及筹粮一事的困扰都稍稍忘却了些。
  还是离京办差的萧靖北向京中传回查案进度,人们才想起来这件事。
  萧靖北此行查案说顺利也顺利,说不顺也颇为不顺。
  就如凤止歌早前就与他分析过的一般,官粮贪腐案并非粮仓所在地的当地官员就能完全瞒得下来的,京城里有不少官员与之勾结在一起。
  是以,萧靖北才出了京,就已经有消息往地方上传了过去。
  与之前奉皇命查看粮仓情况的那些官员一样,萧靖北也同样遭到了来自地方官员的截杀,只不过,与之前那些并无防备的官员不同,萧靖北这次查案本就独到会遇到危险,一路上都多有防备,而且他身边有麒麟卫相护,他自己又身手不凡,所以不仅没如那些地方官员料想的一般被截杀,反倒抓了好些活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