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一计划是针对那些已经思想成熟的农民同志的。
  第二计划,她就主要针对村子里的年轻人了。
  特别是三十岁以下的,思想还可以往前面带的这种年轻人。这也是苏青玉这次计划的主要目标。
  她认为,边州的未来,还是要靠这些年轻人。那些老一辈,他们的思想以及顽固了,无法更改了。年轻人呢还有可塑性。
  苏青玉准备在每个镇上盖厂子。
  这些工厂就是针对没个村子种植的这些东西进行加工的。
  厂子招收当地年轻人。
  “也不需要每个人都招,毕竟一开始我们也没那么大的实力。但是只要保证一个村子有几个年轻人进厂就可以了。生活是对比出来的,看到别的年轻人成为工厂的工人,这些人的思想自然也会发生改变。不会和现在这样没有进取心。”
  “这些年轻人一旦下山,我就不让他们回去了。到时候厂里在镇上修单位房,把他们都留下来。镇需要发展,需要经济,就需要人。在镇上有了工作有了房,厂子里来自各个村子的年轻人也多,到时候成个家也容易。在山下成了家,谁还会回去?”
  至于山上的那些土地未来没人种植,这完全不用担心,不还有那些没有下山的年轻人吗,到时候山里能赚钱了,除了交通不便,其他的也都有。”
  苏青玉并不需要他们都下山,她需要的是,这些人不管是在山里,还是山下,思想都开始变化起来就行。
  等有钱了,盘山道一修,村里的那些种植基地肯定还是要通车的。生活方面也会变得便利起来。
  那些高山旅游景点,不也是常年有人在山里吗?
  吕书记越听,眼眸越发有了精神,连疲惫的身体这会儿都感觉好多了。都多了干劲儿。
  苏青玉笑着说了最后一个计划,“这个就需要用点钱了。修学校。我去看过了,各个镇上的学校很小。各村的学校也很小。我的计划是,在镇上修一个统一的学校,各个村的孩子都来念书。”
  吕书记闻言,笑着道,“看来你有办法让他们的孩子来念书了。”
  苏青玉道,“孩子们不念书主要是学费、交通、以及劳动力。所以我说这次学校要建大,因为我准备修住宿学校。所有的孩子来山下上学,都住学校里面。一周回去一次就行了。这就解决交通问题。”
  “至于学费和劳动力,我的想法是,半工半读。”
  这会儿可还没有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出现。
  所以苏青玉这个说法倒是没让吕书记惊讶。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现在很多家庭的写照。有时候他们来厂里上班,可能都比在家里要轻松。
  而且苏青玉说这种工作也不是去厂里工作,因为他们也没那个钱再去给孩子们办一个厂了。他们的工作地点就在教室里面。
  做的工作就是手工制品。
  就是未来很流行的手工小商品。比如穿手串,编绳子,做小饰品之类的。这种东西成本低,价格便宜,受众还广。只要销售渠道,就很好卖。
  当然,苏青玉主要目的也不是压榨劳动力,“白天他们照常上课,放学后,工作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我们还会给他们发工资。这样,他们就算是劳动力了。家里人会了以他们上学。至于学费那部分,就是我们通过他们工作做出来的东西,拿去换钱之后盈利的部分。”
  毕竟一般来说,一个工厂给工人发了工资之后,都还是有盈利的。
  苏青玉就不准备盈利了。这完全就是一个公益项目。在资金上面来说不赔不赚,但是却能够为边州建设大业培养这些苗子,就是大赚了。
  计划里还规定了,参与工作的孩子要满十岁。在农村,十岁的孩子已经是劳动力了。
  十岁以下没法工作,但是如果他们不上学,未来也不能参与这种劳动。所以为了让孩子提前来上学,相信家里人也会考虑送孩子上学。
  虽然不能保证入学率百分之百,但是苏青玉相信,至少能够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以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