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节(3 / 4)
谢太后点头:“是,过几日就回来了,她是个有分寸的孩子。”
萧煜凝睇着谢太后的脸,她神色如常,半点慌乱都没有,若说孟元郎是她派翠竹去毒杀的,那未免也太能沉得住气了吧。
他心中掠过一道疑影,本来准备今晚摊牌的,却又想再等等。
这一沉默,谢太后又说起了韦春则的事:“哀家也听过坊间那些关于他和皇后的流言。这样的事情多了,淑女好逑,男未婚女未嫁的,春则不过被美色所惑,迷了头脑,其实没什么大错。倒是皇后,那小小年纪,勾得这么多男人为她逾矩犯错,纵然生了副好皮囊,也端得好手段。”
萧煜当即沉下脸:“这件事情自始至终都是韦春则那小人一厢情愿,跟音晚有什么关系?她长得好看了些,叫一个疯子看上了,得不到便想毁掉她,到头来还成了她的错吗?”
谢太后的脸色也不好看,下颌紧绷,眼中寒光凛然,眼见自己的儿子又为那狐狸精顶撞自己,郁结于心,憋闷的快要喘不过气。
萧煜却懒得同她纠缠,起身敷衍鞠礼:“天色晚了,朕要回昭阳殿照料晚晚,母后也早歇着吧。”
转身阔步而出,留下谢太后气得砸碎了手边瓷瓯。
夜间安静,瓷器的碎裂声尤为刺耳,崔氏女听到动静进来,见一地狼藉,忙让宫人收拾,她则绕过去,上前宽慰太后。
谢太后除了留韦浸月在身边,还留了崔氏女和高氏女。
高氏女骄矜,韦浸月清高,谢太后用着都不顺手,唯有这个崔氏女,乖巧柔顺,小意体贴,颇入谢太后的心。
崔琅嬛出自清河大族,说起来与当年善阳帝的崔昭仪属同族,但崔昭仪出身旁系,崔琅嬛可是正儿八经的清河崔氏嫡出。
若是严格论起来,崔琅嬛的出身可要比当年的崔昭仪高了许多。
谢太后颇有些遗憾地看着崔氏女:“琅嬛,你这般懂事,也系出名门,比皇后好了不知多少,偏皇帝让妖女迷惑,识不得明珠,若你能得圣宠,那该有多好。”
崔氏女面露怆然:“臣女负家族期望入京,也希望能有个好前程,奈何入不了陛下的眼,说到底都是臣女无用。”
谢太后瞧着她,愈发怜惜。
崔氏女陪着谢太后说了会儿话,无意中说道:“这坊间尚有恭敬婆母、晨昏定省的说法,到了宫里竟全都废止了,说句大不敬的,皇后对太后也太怠慢了些。”
谢太后轻哼:“怠慢?说得也太轻了些。”
谢音晚岂止对她怠慢,是恨不得上来扒她的皮,啖她的肉了。
宫女递上新添过炭的手炉,崔氏女伺候谢太后脱履斜倚在榻上,往她脚边塞了一个手炉,柔柔和和道:“那也太不像话了,不如给她些教训。”
谢太后嗤笑:“你说得倒轻巧,没瞧见皇帝护她护得严严实实,怎么教训?”
崔氏女道:“尚宫局新送来一些香料,臣女瞧着里头有皇后最喜欢的都梁香,不如送给她,也算缓和两殿关系。”
谢太后随口说:“可真是给她脸了,哀家还给她……”她猛地会出深意,愕然看向崔氏女。
崔氏女盈盈浅笑:“臣女粗识医理,可往里面添几道杂香,嗅不到一日便会浑身长起红斑,要半月才能消。娘娘虽然一直缠绵病榻,可依旧花容月貌,必然要得陛下怜惜。可若她不美了呢?这天下的儿郎倾慕女子,哪一个不是先由色起?”
谢太后越想越觉得此计可行。就算被发现了,也是尚宫局渎职,没有调理好香料的配方,她们不敢不认。且又不是害人的东西,不过长几道红斑,就算叫皇帝查出来,他也不好发作。
崔氏女观察着谢太后的脸色,试探道:“不如叫韦姐姐同臣女一起去拜见皇后娘娘。”
谢太后瞧着她笑了。
谁都知道那韦浸月和谢音晚私怨颇深,万一此事败露,这戕害皇后的罪名大可推到韦浸月身上,崔氏女既在她这里得了便宜,还给自己留了退路,找好替罪羊。
好一招祸水东引啊,她可真是太喜欢崔氏女这股子机灵阴毒的劲儿了,也只有这样的女子才能在这未央宫里闯出一片天地。
其实谢太后早厌烦韦浸月了。进宫这么久,笼络不住皇帝不说,见天的自命清高,自许深情,半点手段使不出来,只会抱着那点子昔年旧情顾影自怜,叫谢音晚压得死死的。 ↑返回顶部↑
萧煜凝睇着谢太后的脸,她神色如常,半点慌乱都没有,若说孟元郎是她派翠竹去毒杀的,那未免也太能沉得住气了吧。
他心中掠过一道疑影,本来准备今晚摊牌的,却又想再等等。
这一沉默,谢太后又说起了韦春则的事:“哀家也听过坊间那些关于他和皇后的流言。这样的事情多了,淑女好逑,男未婚女未嫁的,春则不过被美色所惑,迷了头脑,其实没什么大错。倒是皇后,那小小年纪,勾得这么多男人为她逾矩犯错,纵然生了副好皮囊,也端得好手段。”
萧煜当即沉下脸:“这件事情自始至终都是韦春则那小人一厢情愿,跟音晚有什么关系?她长得好看了些,叫一个疯子看上了,得不到便想毁掉她,到头来还成了她的错吗?”
谢太后的脸色也不好看,下颌紧绷,眼中寒光凛然,眼见自己的儿子又为那狐狸精顶撞自己,郁结于心,憋闷的快要喘不过气。
萧煜却懒得同她纠缠,起身敷衍鞠礼:“天色晚了,朕要回昭阳殿照料晚晚,母后也早歇着吧。”
转身阔步而出,留下谢太后气得砸碎了手边瓷瓯。
夜间安静,瓷器的碎裂声尤为刺耳,崔氏女听到动静进来,见一地狼藉,忙让宫人收拾,她则绕过去,上前宽慰太后。
谢太后除了留韦浸月在身边,还留了崔氏女和高氏女。
高氏女骄矜,韦浸月清高,谢太后用着都不顺手,唯有这个崔氏女,乖巧柔顺,小意体贴,颇入谢太后的心。
崔琅嬛出自清河大族,说起来与当年善阳帝的崔昭仪属同族,但崔昭仪出身旁系,崔琅嬛可是正儿八经的清河崔氏嫡出。
若是严格论起来,崔琅嬛的出身可要比当年的崔昭仪高了许多。
谢太后颇有些遗憾地看着崔氏女:“琅嬛,你这般懂事,也系出名门,比皇后好了不知多少,偏皇帝让妖女迷惑,识不得明珠,若你能得圣宠,那该有多好。”
崔氏女面露怆然:“臣女负家族期望入京,也希望能有个好前程,奈何入不了陛下的眼,说到底都是臣女无用。”
谢太后瞧着她,愈发怜惜。
崔氏女陪着谢太后说了会儿话,无意中说道:“这坊间尚有恭敬婆母、晨昏定省的说法,到了宫里竟全都废止了,说句大不敬的,皇后对太后也太怠慢了些。”
谢太后轻哼:“怠慢?说得也太轻了些。”
谢音晚岂止对她怠慢,是恨不得上来扒她的皮,啖她的肉了。
宫女递上新添过炭的手炉,崔氏女伺候谢太后脱履斜倚在榻上,往她脚边塞了一个手炉,柔柔和和道:“那也太不像话了,不如给她些教训。”
谢太后嗤笑:“你说得倒轻巧,没瞧见皇帝护她护得严严实实,怎么教训?”
崔氏女道:“尚宫局新送来一些香料,臣女瞧着里头有皇后最喜欢的都梁香,不如送给她,也算缓和两殿关系。”
谢太后随口说:“可真是给她脸了,哀家还给她……”她猛地会出深意,愕然看向崔氏女。
崔氏女盈盈浅笑:“臣女粗识医理,可往里面添几道杂香,嗅不到一日便会浑身长起红斑,要半月才能消。娘娘虽然一直缠绵病榻,可依旧花容月貌,必然要得陛下怜惜。可若她不美了呢?这天下的儿郎倾慕女子,哪一个不是先由色起?”
谢太后越想越觉得此计可行。就算被发现了,也是尚宫局渎职,没有调理好香料的配方,她们不敢不认。且又不是害人的东西,不过长几道红斑,就算叫皇帝查出来,他也不好发作。
崔氏女观察着谢太后的脸色,试探道:“不如叫韦姐姐同臣女一起去拜见皇后娘娘。”
谢太后瞧着她笑了。
谁都知道那韦浸月和谢音晚私怨颇深,万一此事败露,这戕害皇后的罪名大可推到韦浸月身上,崔氏女既在她这里得了便宜,还给自己留了退路,找好替罪羊。
好一招祸水东引啊,她可真是太喜欢崔氏女这股子机灵阴毒的劲儿了,也只有这样的女子才能在这未央宫里闯出一片天地。
其实谢太后早厌烦韦浸月了。进宫这么久,笼络不住皇帝不说,见天的自命清高,自许深情,半点手段使不出来,只会抱着那点子昔年旧情顾影自怜,叫谢音晚压得死死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