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837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过了没一会儿,花元香就抱着一个不大的古董盒,从楼上走了下来,她将古董盒放在茶几上,笑着说道:“喏,那件耀州窑青釉纹碗就在这里了,虽然它已经裂成两瓣了,但纹饰、釉色、器型什么的,还是能够鉴赏一番的。”
  “嗯,我先看一看。”
  向南朝花元香笑了笑,将手里的茶杯放远了一点,然后把古董盒打开,伸手将裂成两瓣的这件古陶瓷器拿在手上,轻轻拼对了起来。
  这件金代耀州窑青釉刻花“吴牛喘月”纹碗,敞口深弧壁,底部呈圈足,通体内外施青色釉。
  和一般常见的古陶瓷器有所不同的是,这件耀州窑青釉纹碗的纹饰并不是在外壁,而是在碗内壁上。
  在碗内菱形开光内刻一轮明月高悬天空,一头水牛前腿直立,后腿弯曲而跪,头部昂起,牛嘴微微张开。水牛周围及开光之外,则刻有花草纹饰。
  碗心中的图案名为“吴牛喘月”,它出自《世说新语》:“今之水牛唯生江淮间,故谓之吴牛也。南方多暑,而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
  “吴牛喘月”图案,反映了在北方金人统治下的汉族百姓,对战乱带来的沉重的生活压力深感畏惧的心理。
  这件金代耀州窑青釉刻花“吴牛喘月”纹碗,釉色莹润如玉,刻花刀法流畅犀利,构图简洁明快,是耀州窑的一件优秀之作。
  向南将手中的这件古陶瓷器仔细观摩了一番,过了好一会儿,才一脸感慨地点了点头,说道:“金代耀州窑瓷器,确实不如宋瓷啊。”
  “向大哥,耀州窑怎么区分是金代瓷器还是宋代瓷器?”
  坐在对面的宋晴睁着一双大眼睛,眼里满是好奇之色。
  “很简单,区分是金代瓷器还是宋代瓷器,主要从两点上来看。”
  向南笑了笑,解释道,
  “首先看釉色,北宋耀州窑的青瓷,大多是青绿色,而到了金代,则转向了豆绿色和月白色。而且,到了金代,耀州窑已经很少能够见到典型宋瓷的橄榄绿色了。其次,就是看胎体。金代耀州窑瓷器的胎骨想比北宋时期的瓷器要显得更加粗糙,大多是浅灰偏褐色胎骨;而且金代耀州窑的月白釉,不如宋瓷透明,但玉质感要强一些,这属于耀州窑当中玉质感最好的釉色,不过传世精品非常少见。”
  说着,他又将手中的这件古陶瓷器断口处递到宋晴的面前,笑着说道,“你自己看看,这胎骨是不是浅灰偏褐色的?而且这釉色,就是豆绿色的。”
  宋晴一脸赞叹地说道:“向大哥你真厉害,我只对‘清三代’的瓷器懂得多一些,其它年份的,就懂得不多了。”
  “咱们玩收藏的,只要精通一个门类就足够了,向南是文物修复师,专门就是做这一行的,当然要比我们更博学一些。”
  一直站在一旁看着的花元香笑着安慰了宋晴一下,转而又看了看向南,笑着问道,“向南,这件古陶瓷器,能不能麻烦你帮忙修缮一下?好好的一件文物裂成了两瓣,看着就怪心疼的。”
  “修复倒是没问题,不过香姐你可能要等几天,我得找一个修复室才好修复。”
  向南想了想,说道,“而且,明后两天我还要开会,你要是不着急的话,这件耀州窑青釉纹碗我就先拿走,等过两天修复好了,我再给你打电话。”
  “多等几天也没关系,反正我也不着急。”
  花元香想也没想就点头答应了下来,她笑眯眯地说道,“那我就先多谢你了。”
  向南摆了摆手,笑道:“客气了,又不是多麻烦的事。”
  聊完了正事,三个人又聊了一会儿闲话,就在这时候,向南兜里的手机忽然震动了起来,他掏出手机看了看,电话是孙福民打来的。
  向南跟花元香和宋晴告了个歉,然后拿着手机走到一边,摁下了接听键。
  “向南,我已经到京城了,你现在是跟老江他们在一起吗?”
  电话刚一接通,话筒里就传来了孙福民略显疲惫的声音。
  “没有,上午的时候,江老师就去华夏文物学会了,说是要跟学会里的人碰个头,下午大概也是在那边吧。我现在在二环这边,一个朋友家里。”
  顿了顿,向南接着说道,“老师你从机场出来了吗?要不我现在回酒店等你?”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