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84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然,也只有向南向先生,才值得我们这些收藏家念念不忘了。”
  怀特先生点了点头,他伸出手轻轻地摸了摸自己的肚皮,转头看了看宋晴,笑着问道,“宋小姐既然也是古陶瓷器收藏家,应该也认识向先生吧?”
  宋晴:“……”
  向南向先生?
  我跟他何止是认识,而且还很熟呢!
  那一瞬间,这一句话差一点就从宋晴的嘴里脱口而出了,所幸她忍住了。
  真是没想到啊!
  他,他竟然在哥谭收藏圈里也有这么响亮的名声!
  向南好像也只是在几个月前来过一次哥谭市吧,可是看眼下的这个场景,好像这些收藏家们都还在念念不忘呢!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哥虽然不在江湖,但江湖依然有哥的传说”?
  这简直是太疯狂了!
  这一刻,宋晴的心里面就好像吃了蜜一样,感觉甜丝丝的,就好像当初自己在哥谭大学读大三时,第一次投资股票,几个月后就涨了50多倍似的,那时候的自己也像现在一样开心得心里砰砰直跳。
  真是没想到啊,离他已经这么遥远的距离了,依旧还能听到属于他的故事。
  这种感觉,真是太美妙了。
  第1443章 时间不言不语
  宋晴在米国哥谭市收藏圈举办的沙龙活动上的遭遇,向南当然是不会知道的,即便知道了,他也不会太在意。
  名声对于现在的他而言,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相反,他反而觉得名气太大会阻碍自己的技术进步。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名气越大,找上门来请他修复文物的人就越多,要修复的残损文物一多,就只顾着赶进度,而丧失了足够的时间用来总结和思考。
  这就和之前江易鸿老师对向南说过的话一样,到了向南如今这种技术水准,哪怕修复再多的残损文物,文物修复技术水平也不可能再有大的突破了,他如今需要做的,反而是对曾经的修复过程进行总结,然后再深入研究和思考,没准技术水平还能再进一步。
  名气有什么用?技术水准才是根本。
  周末的两天时间,向南除了晨起锻炼,和下楼吃饭之外,几乎没再出门一步,这两天时间,他都留在了家里的修复室中,忙碌着北宋官窑古陶瓷残片的拼合工作。
  当然,成果也是很喜人的,他不仅成功拼合出了一件北宋官窑椭圆洗和一件北宋官窑深腹碗,甚至还从剩余的北宋汝窑瓷器残片中,又拼合出了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水仙盘。
  这一件汝窑天青釉水仙盘,可以说是意外之喜了,向南在拼合的过程中发现,水仙盘的底座处缺失了一块,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残片,最后还是用配补处理的方式,将它给补全了。
  这也是这么多件拼合瓷器当中,唯一的一件经过配补处理的瓷器了。
  尽管经过了配补处理,但这件汝窑天青釉水仙盘的价值,依然是不可小觑的。
  几年之前,在濠镜举行的一场迎春拍卖会上,曾出现了一件类似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水仙盘,这件水仙盘虽然最后流拍了,但拍卖会给出的估价依然高达1.68~3.2亿元。
  向南这件拼合起来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水仙盘要是愿意拿出去参与拍卖,不说能够比之前那件水仙盘的估价高,那至少也能拍出数千万的成交价来的。
  要知道,顶着“大国工匠”称号的向南,在文博界里如今早已经是一面旗帜似的人物了,经过他修复的残损文物尚且还能增值,更别提这么一件完全是由不同造型汝窑瓷器残片拼合出来的水仙盘,这几乎等于是“创造”出来的“文物”,在这全世界里也是独一无二的,绝对的“孤品”。
  星期一上午,向南来到公司里转了一圈之后,就拎着背包离开了公司,往魔都博物馆文保小院里去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