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慧妃的躺赢人生 第13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追求她所想要的、做她想做的、拥有她想拥有的。
  康熙静默好半晌,忽然道:“阿姐,你本心里,有没有分毫对皎皎的羡慕?”
  他这个问题问得娜仁一头雾水,反应过来之后又迅速明白了康熙所在意的点——他是觉得,因为他,拘束了娜仁,绑住了她。
  但其实不是的。
  娜仁无奈,只能向他解释:“我从未有过。我觉得我活得已经很幸福快乐了,我没有皎皎的勇气,海上波涛诡谲,风浪永远不停,我要珍惜的东西太多,舍不得。”
  “她就舍得了!”康熙轻嗤一声,面上还有些怒意,但复杂之余又有些得意,深沉一叹后扬起头傲然道:“看吧,朕这女儿,有我爱新觉罗氏先祖的风范豪情。”
  这就是松口了。
  娜仁转头望着天边的一轮明月,忽然有些想家了。
  这消息只在永寿宫正殿内出现,没有传出去半分。
  琼枝与梁九功默契地告诫了两边下头在殿内的人,胆敢传出半句……宫中总是有些惩戒宫人的手段的。
  第125章
  正月里,德妃平安诞下一子,四斤多重,白胖健康。
  康熙为其取名胤祯,与四阿哥的胤禛撞了读音,也不知是什么意思。
  宫里的人难免想得多,这名字一取,佟贵妃便卧病在床,好长一段日子里惶恐不安,生怕康熙就要把胤禛给德妃带回去养。
  胤禛,胤祯,兄弟两个用同样读音的名字,不就是在彰显血脉相连吗?
  但这事并没激起多少议论,是因为有人出来挡墙。
  皎皎出海的消息在年后传出,然后迅速于京师中掀起轩然大波。
  但因有康熙一力支持,朝中又有一干宗室满蒙臣子在康熙与那日苏的示意下力挺公主有祖上风采,虽有些酸儒文人有意参上一本,但人家公主不伤天不害理只是出个海,又没参与朝政,皇上还力挺着,眼见都被扯到有先祖遗风上了,这些人也只能悻悻闭口。
  其实这本与政事无关,不过前些年海口封禁,导致现下国内对这方面约束要求还是很严格。如今海运方面市场逐渐复苏,西洋货物如钟表、海水珠等在国内都十分吃香,第一批出海的如其勒莫格可谓是大赚一笔,然后有不少人跟风。
  跟风的人多,便怕有人浑水摸鱼,勾结外国势力,故而如今朝廷上对海运一事还是约束严格。
  皎皎作为当今长女,与额附出海,行为“出格”与否暂且不说,只怕影响也不大好。
  虽然康熙亲谒明孝陵在南方儒生士子中影响不错,但还是有南明顽固派坚持复国。当年开放海禁,朝中便僵持不下几个月,最后康熙咬牙下了决策,即便如今情势一片大好,大部分人对海上交流还是怀揣警惕戒备心理,如今想要造船出海,要经过相关衙门的层层手续,防止有人浑水摸鱼,勾结外国势力针对朝廷。
  而公主出海,势必会带起一股浪潮,何况固伦嘉煦公主额附还是前明降臣之后。或者说,这些大臣们最在意的无非是安隽云的身世。
  除此之外,另一个要紧的点,就在于如今天下崇孔孟之说,皇帝牵头推崇儒法,推程朱理学,公主如此行为,有时女子谦卑恭谨持家教子之道。
  这是大部分的说法,在这种情况下康熙本该把安隽云的身世理推清白了,然后把大锅扣给他。如果是他主张出海,夫唱妇随,皎皎便可以安然抽身。
  但康熙没有这么做,他只是将朝中真正对安隽云身世十分在意的满蒙大臣按住,没叫这件事发出来。
  在另外那些大臣安静等待皇帝动作的时候,什么都没做。
  这叫好大一票摩拳擦掌打算借参额驸出身不同,出海怕有隐患来打公主“无妇德女贤之道之行”的大臣打算落空,满怀疑惑。
  他就这样明明白白地将是皎皎想要出海摆在了明面上,没有半句替皎皎辩解推卸,但他口中一句“吾儿嘉煦,有先祖之风,志怀远大”,便足以胜过千万句辩解了。
  前朝如此,瞧着是顺顺利利的,其实那日苏私下没少运作,康熙也示意宗室与近臣出力不少,才保皎皎没落上个难听的名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