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夫后的滋润日子 第11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喜欢这戏的人实在多,吉祥戏园里所有的戏码都给它让步,早午晚三场,正好能演完一整遍。
  就这样还一票难求呢,因为眼下不只是戏迷了——戏迷们听说有这出好戏,早就来看过不止一遍了,现在是街知巷闻,没看过的反而成了异类,都接不上旁人的聊天内容,便是不怎么爱看的人也得买票来瞅瞅。
  食为天酒楼趁着这股东风,在开业第二个月就声名大噪,客似云来。
  顾茵再一盘上个月的账,利润就达到了五百多两,抵得上过去在寒山镇的时候一年的进项了。
  这其中当然还有顾野的功劳,他不止平价买来了质量极其高的戏本,而且也确实很有交友眼光——后续顾茵和小凤哥谈广告费,本以为对方会涨价,毕竟现在人家的戏那么卖座,涨价也在情理之中。没想到小凤哥非但不涨价,反而连事先说好的那十两也不要,直言顾野能把那么好的本子给他们戏班唱,才有了他们声名鹊起的今天,已经是给他们最好的报酬了。
  那五百多两的利润,顾茵一开始是拿回家的。
  王氏根本不要,说家里的银钱尽够的,而且马上就要发俸禄了,银钱方面根本不用操心。
  后头等到武青意下值,顾茵又把这银钱给他,说前头店里留的流动资金还剩不少,这五百两可以随意处置。他之前把私房都掏空了给她开店,不放点银钱在身边总归不好。
  武青意并不肯收,反而同她道:“我正要为这个找你,陛下说文二老爷已经把欠款都收的差不多了,之前那三万余两要还给咱们,还询问我要什么赏赐。”
  那日接顾茵下工,顾茵一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互惠互利”给了武青意莫大的启发。
  他和正元帝之前都把抚恤伤兵这桩事当成一项支出,却没想过伤兵也可为朝廷办事。
  思路一变,他向正元帝进言,不用直接给伤兵银钱,而是把京城附近的田产分发给他们,再减一点他们的赋税。
  这样一来,伤兵们不用再付佃租,也不用担心赋税,只要踏实肯干,自然能养家糊口。
  他们都是义军中人,冲锋陷阵没有退缩才受了重伤的,忠心毋庸置疑。
  虽然都身带残疾,但参过军的人身上带着血性和狠劲儿,非普通百姓可比。
  把这些人安置到附近的村子里,无形中等于大大加强了京城的守备。
  正元帝现在正缺现银,田产倒是不缺,前头他想着先把好出手的铺子那些卖了,变成现银,再来处置田产。
  现在省下了一到工序,田产不用再变卖,直接发给伤兵即可。
  从武青意进言到现在,这事儿开展了月余,一直很顺利。
  最早一批拿到田地的伤兵都对正元帝感恩戴德,也就是眼下京城附近是太平得不行,不然他们恨不能立刻再穿上甲胄,多杀几个贼子霄小来表忠心。
  这举动也确实仁义,连之前朝中一些觉得正元帝皇位来路不正,而不怎么服气他的文官,都转变了态度。
  这个功劳正元帝自己领了,武青意没有心中不服气的,他是真没有不臣之心,收拢那么多民心做什么?
  君臣相处得这么合拍,正元帝自然要赏他,还不像从前是似的,赏赐宫中多不胜数的古董珍玩,而是询问他的意思。
  搁以前,武青意大概也不会要求什么,这次其实是顾茵点了他,奖赏自然该归她。
  所以他说回去和顾茵商量一番,正元帝忍无可忍,笑骂他一声“妻奴”,把他赶了出去。
  听他解释完来龙去脉后,顾茵抿唇笑道:“我前儿个还听卫三娘他们说都分到了田地,没想到这主意竟是你想的。赏赐什么的是真可以随便要吗?”
  武青意道:“陛下从前还未登基时就是一言九鼎,这次他说的‘尽管开口,朕无有不应’,你尽管说。”
  以武青意对顾茵的了解,她肯定是不会提什么过分的要求。
  而且就算提了,反正是他去开口,至多被正元帝骂两句,也不会损失什么。
  顾茵想了想,就道:“那我能要一条船吗?就是那种能出海的大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