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姜芸也为他高兴,宋书记听见都跑出来看。
  姜芸把信封递给宋书记,让他先拆封。
  宋书记点点头,“行,我来!”他对着光看了看,拆开信封,里面一张折叠的信纸,写了寥寥几行字,另外还有几张票子。
  宋书记张口结舌,“娘嘞,这写文章真赚钱,一篇小散文就能赚十几块钱?这说什么,要是以后录取的稿子多了,还给涨呢。”
  郑毕臣给他解释了一下,以前就算写文章的也是拿工资的,只是这两年开始有新政策,可以投稿。
  姜芸笑道:“书记,你也可以试试,把咱们大队的一些搞建设的经过写出来。”
  宋书记赶紧摆手,“可拉倒吧。”
  他会告诉小年轻,自己小时候写作文三百字都能挠秃头,总是被先生打手板?
  我适合写工作简报,不会写酸文人那一套。
  他如是自我安慰。
  姜芸恭喜郑毕臣,万事开头难,他现在稿子被录取,以后就会更多。
  郑毕臣把钱都塞给姜芸,“这是伙食费!”然后他就跑回办公室去写新的灵感了,生怕不写下来就飞了。
  姜芸只得把钱收着,回去记在账本上。
  姜芸回家,见哑巴在那里喂牲口吃野菜,他喜欢割姜芸种在牲口院墙外的野菜喂它们。
  因为用灵泉水浇灌过,牲口们特别喜欢吃,它们喜欢吃哑巴就开心,他不喜欢和人打交道,唯一感兴趣的就是牲口。
  姜芸路过的时候给他放了一个西红柿,然后家去收拾。
  天要热了,她得赶紧把小哥俩的新衣服缝好。
  这时候布票紧缺,各家都不宽裕,除了她自己买的布,娘家也不能帮衬。因为他们家也一堆孩子,大孩子穿下来给小孩子,没有空档。
  她把一些碎布头都留着,到时候可以打袼褙,留着纳鞋底。
  小孩子们长得快,鞋子很容易就小了,而且他们活动量大,布鞋很快就破。所以家家户户的孩子,基本都是冬天穿蒲子编的蒲袜,暖和天就是草凉鞋,小哥俩自然也不例外。
  姜芸想给他们做双新布鞋。
  正忙着,外面传来小哥俩欢笑的声音,还有福爷爷和陈福基的说话声。
  姜芸忙出去,就见他们一起回来,“陈大哥也来了,今儿这么早就下集呢?”
  她去帮福爷爷抬铁锅,陈福基直接帮他们搬过去装在东间锅框上,福爷爷再去和泥密封。
  陈福基哈哈笑道:“大妹子,你没听说么,改政策了,放开养鸡!”
  放开养鸡,都买鸡仔,他现有的不够卖。大队的肯定也不够卖的,所以他们还需要收更多种蛋,孵更多小鸡仔!
  这就需要姜芸帮忙了,以前十只活三四只,甚至两三只,这会儿要是能活八/九只就行。
  他其实并没有真的指望活十只的。
  小海跑去屋里拿出账本来把今天的收支入账,他脑瓜好使,虽然还没上学呢,算账却又快又清楚。
  小河则跑去剁野菜,一边剁一边咕咕咕,然后院子外面的、里面的母鸡们都往这里飞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